第二零七章 人才大豐收(1 / 2)

劉和在年前極度缺少人手的時候請大學士蔡邕親自出馬,前往潁川替自己招攬人才,足見潁川在劉和心目中多麼的有分量。

潁川號稱漢末的人才儲備庫,並非浪得虛名,而是有著悠久的曆史淵源和現實基礎。

曆數潁川所出的人才,從戰國末年的呂不韋、韓非子,到漢初的張良,再到後來的晁錯,然後再到東漢時期的“潁川四長”,即陳寔、鍾皓、荀淑、韓韶等四位德行清高的名士,以及四長的子孫和其他許多許多的牛人,從未斷檔,而且似乎有越來越興盛的勢頭。

潁川四長之首的陳寔,有個兒子,名叫陳紀;陳紀有個兒子,名叫陳群。曆史上陳群在曹魏陣營官至尚書令、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他製定的“九品中正製”影響深遠,乃是封建時代維護皇權統治的重要製度。

鍾皓有個孫子,名叫鍾繇,現在長安擔任侍中。如果給漢末的人才在治理內政方麵進行量化評分的話,以一百分為滿分,則鍾繇可得九十九分。鍾繇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還是與王羲之齊名的書法名家,。

荀淑是先秦諸子百家荀子的後人,他養的八個兒子被時人稱為“荀氏八龍”,比之河內司馬防養的那八個兒子,毫不遜色。荀淑養了一個很厲害的孫子,名曰荀彧,被後世人稱為“王佐”。除了荀彧,荀淑還有一個同樣了不起的曾孫子荀攸,其智謀不在徐庶之下。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如今皆在曹操帳前效力,前麵提到的鍾繇雖然在長安為官,但也跟曹操暗中聯係密切,僅剩陳群一人因為年紀尚輕,目前似乎還未被人所招攬。

韓韶的後人史書中沒有記載,但也有人推測韓韶的先祖可能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而韓韶的後人則跟現任幽州牧韓馥有些關係。

總之,“潁川四長”個個了不起,不僅自己出名,而且培養和教育出了一大批同樣出色的後人,為漢末亂世增加了許多光彩。

除了“潁川四長”養育的後人個個光燦奪目,在這個時代潁川還出了水鏡先生司馬徽、智者戲誌才、劍俠徐庶等名人,以至於像荀諶、荀衍、辛評、辛毗、郭圖等很有能力的文士,都難以排上號……

當然了,去年被某個“無賴”以綁架的手段弄到洛陽來的一代鬼才郭嘉,同樣也是出自潁川!

漢末的潁川,之所以人才如此高度密集,跟遍布潁川郡的私家學館不無關係,也跟潁川良好的學術風氣有關。

隻要蔡邕站在潁川書院裏隨便揪出一個書生來,說不定就是能夠治理國家的良才。劉和請蔡邕前往潁川為自己物色幕僚,就好比是讓一位目光敏銳的牧人前往羊圈之中挑選肥羊,實在是再拿手不過。

蔡邕雖然不是出自潁川,但他也曾多次遊學潁川,對於潁川當地有名氣的學社了然於胸,所以到了潁川之後,憑借他享譽海內的學識名聲,吸引了不少的士人前來結交和拜訪,順便幫著女婿精挑細選出一批可用之才。

這不,當蔡邕在孫堅派出的衛兵護送下返回洛陽時,竟然為劉和帶回來了年輕的陳群、荀彧的三哥荀衍,辛評的弟弟辛毗,還有一些書院當中有意出仕的年輕學子,一下子就將偌大的太傅府塞得滿滿的。

劉和看著跟隨在老丈人身後的這一大群學子,樂得合不攏嘴,覺得自己總算有點暴發戶的感覺。

為了讓潁川來的這一大群士子覺得受到重視,劉和將他們全都安頓在太傅府中,天天好吃好喝的招呼著,還讓蔡邕、趙溫、鄭泰、審配等有身份學識的長者輪流與他們進行論道,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以此滿足這群潁川學子們指點江山的願望。

劉和不急於給這些潁川來的學子們安排具體事務,主要是想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摸清大家的底細,看看他們的優點和長處都有哪些,然後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劉和把潁川來的士子們剛剛安頓好,張濟那邊竟然也派了人來,將李儒送到了洛陽。劉和信守諾言,立即將張繡釋放,準許他返回張濟的身邊。

張繡被劉和從長安弄到洛陽,基本上處於軟禁狀態,劉和對他並無太多惡意,所以就算洛陽鬧糧荒的時候,張繡每日的飯食都不曾降低標準。敗在趙雲手下或許是張繡此生都無法抹去的恥辱和陰影,但他想要來個鹹魚翻身,隻怕這輩子趙雲都不會給他這種機會。

送走了張繡,劉和單獨接見李儒。

對於李儒,劉和的感受有些複雜。

李儒此人,確實是個有本事的,而且也善於審時度勢,但因為他曾給董卓出過不少主意,所以在士人當中口碑很差,如果劉和不能妥善進行安置,那麼不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影響到他在洛陽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這個班底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