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的官員們則正忙著改卷子。
殿試考生接近四百人,不可能將所有的考卷都送到皇帝那裏讓他過目,需要先經過禮部官員受卷、掌卷、彌封,然後再分給八名閱卷官輪流傳閱。
每份試卷都會由閱卷官用“○”、“△”、“\”、“|”、“×”等符號對應標識,得“○”最多者為佳卷。
最後在所有試卷中,選擇○最多的十份呈給皇帝批閱。
由於蘇惟生等幾名少年的影響,熙和帝對這次殿試的試卷還挺期待。卷子一送過來,他便放下手裏的公事,一心一意批閱起來。
頭一份依舊是趙懷瑾的,引經據典,錦繡非常,熙和帝早就聽說過,因此並不意外。
等翻開第二張,他就忍不住讚道,“好漂亮的字!”
皇帝說話,在一旁伺候的首領太監總得捧哏。
馮公公伸頭看了一眼,立即附和道,“啊喲,確實漂亮!”
待看完文章,熙和帝不禁哼笑一聲,“好個機靈的小子!”
蘇惟生既然猜中了考題,自然也要有對策。
這是君王與內閣之爭,雖然因齊王之故,蘇惟生對林顧兩家有所不滿,但卻不能直接站到內閣的對立麵。
否則以那幾位的勢力,往後隨便給自己使點絆子,都夠自己喝一壺的。
而且對於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蘇惟生的觀感實在很一般,所以旗幟鮮明地站隊就算了吧!
他選擇了從為臣之道來寫,為人臣子需要做些什麼呢?
不偏不倚舉薦賢才、規勸君王、善謀略,關鍵時刻能起到重要作用、守臣節,並以漢朝劉向的《新序》為例,提出為人臣子應安守本分、為國盡忠。
如果每個臣子都能安守本分,明識君臣之道,又何愁政令不通呢?
說到底,蘇惟生的文章雖未明著站隊,但還是向皇帝偏了那麼一點,隻是措辭比較委婉。
這是肯定的,否則得罪了皇帝,隨便給你尋個錯處,說他禮儀不佳、殿前失儀,然後給處置了,他上哪兒哭去?
皇帝在考題中問他是不是有錯,你總不能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吧?當然還是以規勸為要,在進諫規勸的同時,更要注意分寸,懂得“忠君”。
至於內閣會不會不滿——為人臣子,是不是該忠於帝王?而且蘇惟生一個貢士,對官場且還迷茫著呢,能清楚你兩邊的爭端?表達一下對君王對自己的期許不是很正常嗎?
所以他們最多斥責兩句“年少輕狂”,不至於大動肝火。
熙和帝自然看明了其中深意,暗道這考生委實老道,偏向自己的同時也沒有太得罪內閣,深諳保全自身的道理。
至於那幾條為臣之道,卻是句句寫在了自己的心坎上。
熙和帝雖厭惡內閣,卻並沒想過眼下就與他們鬥起來。倘有人為了拍馬屁,字字句句指責眾閣老欺君罔上、枉為人臣,將矛盾揭到明麵上,他才會心生不滿呢!
“會是誰呢?”熙和帝的視線落在寫名字的地方,便看見那裏用十分工整的館閣體寫著三個字:蘇惟生。
“竟然是他?”熙和帝先是驚訝,隨即皺起了眉頭。
雖說宦官不得幹政,但身為熙和帝的貼身太監,為主子排憂解難是他們的職責。
馮公公關切地問道,“皇上,有什麼不對嗎?”他明明在下午便看出,熙和帝對此子甚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