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服務別人也實現自己(1 / 2)

一,會計工作是管理者的重要依據

近些年,由於經濟的發展和管理理論的完善,會計職能有所擴展。不少人認為,會計除應具備核算和監督兩大職能外,還應具備參與經濟管理的職能,即會計要能更多地利用所取得的會計信息來幫助決策者作出有關的正確選擇。隨著科學管理的進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這一職能的重要性日益明顯。為此,會計學界出現了會計六職能論,即會計除具有創同的核算與監督職能外,還有預測、決策、控製和分析職能。

會計工作本質上就是一種管理活動,它以商品價值運營為管理對象,以貨幣計量為主要形式,以核算、監督為基本職能;會計也是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信息係統,會計人員在企業管理中,為企業管理部門正確地進行最有決策和有效經營提供所需數據。總之,會計人員在參與管理過程中不直接從事管理活動,隻是盡職盡責地履行會計職責,間接地從事管理活動或說參與管理活動,為管理活動服務。

隨著外國企業大規模進入,如何將企業做大做好,業界人士認為,惟有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信息手段來武裝企業,構築功能強大的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係統,才是中國企業的法寶。要想改變這一狀態有許多途徑,途徑之一便是企業要有通曉國際規則、熟悉財務知識的管理人才近來,美國連續發生的“安然”、“世界通信公司”等財務作假事件,不僅沉重地打擊了美國經濟和投資者的信心,同時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警示著中國企業的決策者們:要讓更多的職業經理人具有一雙能夠識別偽裝的“慧眼”,使企業能夠防患於未然,將風險降至最小。而近日北京高級財務管理專修學院推出的DFM——《財務管理證書》,就是結合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形勢而引進的職業資格教育項目,它正是企業家所需的“慧眼”。

當前,中國許多企業麵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然而比較具有普遍性的是:企業的經營決策僅憑經驗感性判斷,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和定量分析,財務會計信息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縱觀國際市場,全球500強企業中,80%的企業建立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管理係統;90%以上的企業建立了財務及企業管理係統,企業的管理效率增幅竟達87%以上。而國內企業的情況遠沒有那麼樂觀。盡管有將近30%的中國企業已經建立起自身的財務管理及企業管理係統,但總體上仍處於低水平,企業建立係統的主要目標僅限於傳統的靜態財務核算,對企業動態運營中的每一業務細節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反映不出業務各節點財務收支狀況。

在歐洲,很多國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都有著財務管理資格的要求。他們認為:一個看不懂財務報表,不能進行企業分析的人是不能對本企業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的,因此也就沒有資格擔任企業的管理者。近幾年來,這種概念逐漸被國內企業所認識。國內大中型企業也都陸續開始安排管理層人士加入對財務管理、企業分析等方麵的學習。

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信息瞬息萬變,使任何一個市場主體的利益具有不確定性,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同時,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要自負盈虧,因此必須增加銷售、降低成本,在市場競爭中戰勝對手。上海一項對當地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調查結果也顯示,財務管理依然成為企業管理者們最關心的問題。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環境複雜多變,風險越來越大,要確保利潤最大化,必須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發揮財務的預測、決策、計劃、控製、考核等方麵的作用,這也是由財務管理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如果一個企業家既擁有西方先進的財務管理知識,又能與中國企業實踐密切結合,他將有可能成為中國企業的管理大師。

會計信息係統是大多數企業組織提供信息的主要的、正式的通道,所產生的信息統稱為會計信息。包括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財務信息是指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信息。如去年的稅前利潤是8000萬元、股東權益的稅後報酬是14%、相比銷售額下降10%,等等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它既可以反映過去的經濟活動結果的財務信息,也可以是預測未來經濟活動的財務信息;既可以使本求業的財務信息,也可以是債務人、北投資方等利益相關的財務信息。從內容上看,主要包括企業的經濟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企業的經營業績和盈利,企業資產的邊線能力及資金流轉,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等。非財務信息是指除財務信息以外的信息。目前,企業的經濟業務越來越複雜,不僅經營業務多元化,而且經營地區全球化,決策的難度也因此越來越高,要讓會計信息使用者能正確評價並判斷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經營風險,現行財務會計報表提供的財務信息遠遠不夠,非財務信息的內容在不斷增加,這是現行財務會計報告正在改進、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