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嚴於律己沒有錯(2 / 2)

20多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和會計行業的運作逐漸被市場經濟體製所代替。在社會經濟轉軌時期,由於體製原因和人們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個人信用、企業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並成為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假冒偽劣產品衝擊市場;偷稅、漏稅,走私、騙彙、騙稅;合同違約,商業欺詐,欠債不還,三角債、多角債,逃廢銀行債務;財務失真,做假帳、搞兩本帳;假數字、假政績、報喜不報憂,凡此種種,表明出現了“信用貧困”、“信用危機”。社會信用體係的發育程度低下,失信行為盛行,已成為妨礙我國經濟正常運轉的嚴重障礙。它不但影響社會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而且增加企業的交易成本、破壞企業的正常經營,導致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嚴重影響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影響我國對外開放的整體形象。

信用和法製是市場經濟,也是會計行業的兩大支柱,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轉的重要基礎。建設現代文明,重建誠實守信的倫理規範,構建與世貿組織規則相一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信用秩序作為一項當務之急擺在我們麵前。

誠實守信是做人,更是“會計人”的基本準則,會計行業是講信用、講契約的,十分注重誠實信用,誠實守信是維護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誠實守信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誠實守信是實現會計主體財務透明化、公開化的前提和基礎。對於會計而言,我們除了要對行業的規範的自律外,還需要對自己的誠信有一個來自心理的認可。會計工作如今似乎更加為難,在出現幾次欺詐危機後,各企業都加強了對自身財物的監管,不可否認,這是企業製度的進步,但是也同時反映了人們開始對會計的懷疑。正是由於懷疑,會計才更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誠實守信,挽回自己的脆弱的信譽。

虛假成本,隱匿利潤。某廠查帳人員在查閱某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報表時,發現1996年十月份利潤額較以前各期及上年同期有明顯減少,商品銷售成本水平較以前各期及上年同期增加。經了解,該企業市場環境、銷售狀況近二十年比較穩定,因此,決定對上述異常情況進行進一步調查。在檢查人員經過調查核實取得有關證據後,被查主管人員承認該月虛轉成本300000元。後該企業會計被依法撤職並處以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