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3)

袁術鼓動公孫瓚進攻袁紹,又派孫堅進攻和袁紹關係密切的劉表。劉表的將領黃祖哪裏是孫堅的對手,被孫堅三下五除二打的落花流水,隻不過這個孫堅脾氣比較暴躁,心急,追擊的時候居然被射死了,沒有了孫堅,原來頗占優勢的公孫瓚又被袁紹打敗,袁術拿袁紹算是沒有了辦法。

董卓離開洛陽以後,慢慢的又到了長安,董卓這個人實在政治頭腦太差,都已經火燒眉毛了,居然還不打算改良政治局麵,把洛陽搞的那套繼續用在長安上,長安的朝政基本上是司徒王允來主持的。這個王允對董卓心裏不滿,但是董卓現在親信到處都是,個個手握兵權,王允想做二五崽,也是有心無力。董卓心裏知道現在大家都對他不滿,怕別人行刺,就把武藝超凡的呂布拿出來當自己保鏢。誰知道呂布偷偷的跟董卓一個婢女私通,生怕被董卓知道了,至於這個婢女叫不叫貂禪,那就不曉得了。

董卓為人性情暴躁,一次呂布犯了點小過失,董卓拿出把手戟就往呂布頭上扔,也虧的呂布躲閃的快,不然腦袋被打中了,呂布變成了口布,那就沒有天下第一武將了。這個事給呂布刺激很深:平時口口聲聲說恩若父子,真的丟戟的時候怎麼沒一點恩若父子的感覺?呂布開始有了殺董卓的心思,好死不死,王允這個時候又給呂布添油加醋的遊說一番,呂布和王允就日日夜夜尋找殺董卓的機會,隻不過董卓這個人疑心很重,找了很久都沒找到。

身邊的人想找機會還找不到?碰巧十一二歲的漢獻帝小病初愈,大臣門都去祝賀祝賀,董卓也去了,不過董卓依然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問題是這個士兵被呂布偷偷換成了自己人,董卓一入宮門,就被呂布的老鄉騎都尉李肅刺中了胳膊,董卓還想有人救他,大喝:“有詔討賊!”,董太師死到臨頭了才知道,他的好兒子已經背叛了他。

王允這個人,驕傲自大,又不會搞關係,認不清什麼叫敵我矛盾,什麼叫人民內部矛盾,呂布勸他滅除董卓的餘黨,他不願意,呂布要求他把董卓的遺產拿一部分出來賞賜有功的人,他還是不同意,這樣的官員,誰肯為他效命?曾國荃(曾國藩的弟弟)當年帶兵攻打天平天國的時候就認為,弟兄們隨我東征西戰,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升官發財,難道為了建設共產主義嗎?三國演義有一段評價劉表,說劉表這個人“,蓋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者也”就是說,自己覺得好的人沒有得到重用和賞賜,自己覺得不好的人沒有把他們根除。這個用在王允身上我看也是合適的。

董卓被殺的時候,他的女婿牛輔和部將李催郭汜等正奉命在陳留穎川等地劫掠,結果就聽到朝廷出現這麼大的變故,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京城流言滿天飛,也不知道那個是真的,那個是假的,王允又沒有即使做好輿論宣傳工作,自己朝三暮四,一會想赦免這些人,一會又想把他們都繳械了,呂布派李肅去攻打董卓的女婿牛輔。牛輔也不是好惹的主,反戈一擊,反而把李肅打敗,結果牛輔軍的士兵在半夜時候突然發生兵變,連牛輔都死在營中。本來鏘鏘三人行,變成了新聞聯播,李催郭汜兵少力不足,隻好乞求王允大人大量,給口飯吃,不要趕盡殺絕。

王允不幹,李催郭汜魂飛魄散,準備落草去當山大王,結果出來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討虜校尉賈詡,賈詡給他們出了一個很操蛋,但是很實用的點子:“你們要是去當山大王,搞不好一個公安局長都能把你抓了,要是去攻打長安的話,要是打贏了,那當然大家都好說,要是打不贏,再跑也不遲嘛”

這個道理簡單明了,李催郭汜不是低能兒,那會不懂?當下收拾收拾自己的幾千人馬西攻長安。王允不把這兩個人當回事,不就幾千人馬嗎?怕個什麼怕,長安的禁衛軍都比他們多,派胡軫徐榮前往鎮壓,結果一打,不是那麼回事,連曾經打敗過孫堅和曹操的徐榮都戰死了,胡軫投降了,附近的零星叛軍一看,有戲,呼啦拉的全部投奔了李催郭汜,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量變引起質變,這股幾千人的人馬,跑到長安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十幾萬,呂布仗著長安的城牆堅固,還在苦苦死守。

壞就壞在內訌上,呂布部下的少數民族部隊突然發生兵變,打開城門放李催郭汜進來,長安城終於被攻破了,呂布再勇猛,雙拳難敵四手,趕快通知王允一起逃跑,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王允同誌這個時候表現出一定的堅強的革命家的精神,不跑,不跑就被抓,李催郭汜還不太敢殺王允,因為王允派宋翼和王宏作為長安的兩翼,殺了王允怕這兩個人造反,就假傳聖旨,召兩個人回京,王宏宋翼是個書呆子,事情明擺著,回去就得死,還是以“然王命,所不得避也”,自投羅網,三個人到齊了,那李催郭汜就不客氣了,全部砍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