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3)

雖然說《三國演義》裏麵把袁紹怒斥董卓那段寫的比較精彩,不過平心來講,恐怕不太現實。洛陽是董卓的地盤,大殿之上更是凶險萬分,很多大臣都是在大殿之上被董卓拖出去仗殺,就是拿棍子打死。袁紹這個人,家裏是四世三公,就是說家裏四代人做過三公這個職位。三公就是指司徒、司空,太尉。在東漢時期,這個職位大概還高過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就是說袁紹的父親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他祖父也是,他曾祖父還是,他曾曾祖父還是。可算的上是名門望族。雖然董卓也知道這個袁紹不太服他,但是沒有辦法,尚若殺了袁紹,不但中央的官員不答應,地方的官員恐怕也要和自己作對,幹脆放了個大胡蘿卜,讓袁紹當勃海太守,讓袁紹的弟弟袁術為後將軍,曹操為驍騎校尉

誰知道這三人壓根就不領情。說到袁紹袁術,很多人以為他們沒什麼政治觀念,大局觀不重,其實這個是有待商榷的。起碼在這個時候他們表現了一定的大局觀,知道輔助董卓恐怕沒有什麼好下場。

曹操這個人,古代的時候人們都叫他貳臣,在中國一些戲曲節目上,也是扮白臉的奸臣。後來魯迅先生算是為曹操平了反。曹操的父親亦是三公,他爺爺曹騰是個太監,但是不是權宦,生前被封為費亭侯,後來出任長樂太仆,曹騰本人喜歡結交名士,為人比較豁達,曹操後來的行為,也有可能是這種遺風。

曹騰是宦官,自然不會有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夏侯家族過繼過去的,算是個養子。曹嵩本人比較愛錢,也花錢捐了個大官,但是他本人的政績在中國曆史上並不怎麼顯眼,就是因為他生了曹操這個兒子。所謂“生子當如曹操,養子當如巨高。”曹操小時候沒少給他父親惹事。有一次曹操觀察到他的叔父上廁所的時候,經常抱著廁所旁邊的一棵樹使勁,他叔父可能是有點便秘,曹操就偷偷的把那個樹弄斷了,但是外表還是原樣,第二次他叔父又去廁所的時候,抱著大樹一使勁,連人帶樹跌到茅廁裏。他叔父氣的跑到曹嵩那去告他。

曹操小時候比較頑皮,不太象漢朝崇尚的那種謙謙君子,他父親也不太喜歡他。用《曹瞞傳》的話說,叫“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大概成功人士小時候或多或少的都有點不聽話。後來曹操通過父親的關係,搞到了一個洛陽北部尉的職務,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公安局局長的位子。曹操這個人執法起來比較嚴厲,處死了違法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要知道蹇碩在當時是個權宦,沒幾個人敢得罪的起。後來又任頓丘令,到黃巾起義爆發的時候,又被朝廷召回任騎都尉,平叛有功,封為濟南相。

所謂的濟南相,就是濟南國的國相,這個國的意思,不象現在是中國,美國這個國,而是“郡國”的意思。漢代沿襲秦朝的郡縣製,但同時以一部分郡縣分封王侯,這個就是“郡國”,東漢時期,王國封地相當於一個郡,按製度,被分封的王隻能享受封區內的賦稅收入,沒有行政權力。國相就是中央政府派到王國處理政事的官吏,職位與二千石的郡太守相等。曹操在濟南的政績不錯,公平的選拔官吏,禁止淫祀,淫祀就是利用祭祀自己祖宗的機會,吹捧自己,大搞封建迷信,欺騙老百姓,但是曹操已經得罪了權宦,再幹下去恐怕對整個家族都有牽連,就辭職了。雖然後來朝廷又召他為議郎,但是曹操經常遲到早退,裝病不去上班,故意怠工,朝廷讓他去東郡太守,曹操索性連議郎都不做了,辭職回了老家。這個時候曹操已經意識到,漢朝“不可卒興”,沒救了。一直到漢靈帝為分化外戚何進的兵權,就設置了西園八校尉,其實就是洛陽西園招募壯丁的一支軍事組織,曹操才去出任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曹操和袁紹打小就是好朋友,還一起去偷過新娘子。曹操出任典軍校尉的時候,袁紹出任的是中軍校尉,曹操和袁紹逃出洛陽以後,就迅速組建一直軍隊,準備號召天下豪傑來共同討伐董卓。曹操得到了家族人的資助,他的父親自然不用說,有點錢,他父親原來的老家夏侯家,也是一方豪強,隻不過夏侯家雖然是豪強,沒出什麼官員,這個比曹家就差了一些,所以夏侯家也願意向曹家靠攏,一個好漢三個幫嘛。

袁紹出逃以後,董卓對袁紹特別的憤怒,殺了他在京城的親戚兩百多口人,跟袁紹算是結下了血海深仇,袁紹就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弟弟袁術,說如今皇上殺了我們全家,想想伍子胥是怎麼替父兄報仇的?我們怎麼能還象這個皇帝劉協效忠呢?袁術不同意,又寫了一封信給曹操說,現在的皇帝劉協,年紀太小(10歲)

還被董卓控製著,不曉得生死,不如我們去擁立幽州長劉虞做皇帝算了。誰知道袁術和曹操都不同意。其實袁紹這個時候有點想做齊桓公的意思,因為自己的祖輩是四世三公,自己就算做到一個公吧,也不過五世三公,還是一個公,沒有超越祖輩,袁紹有野心,有野心沒有政治頭腦,當前的大計是怎麼鏟除董卓,這個袁紹不清楚,不當回事,但是曹操明白,曹操當然不幹了。跟台灣搞分裂一樣,這個我們是堅決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