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蛟龍出海(1)(1 / 2)

光緒對海軍的要求極高,支持極大,而海軍司令劉步蟾則不負所望,以“治軍嚴肅,凜然不可犯”(光緒對劉步蟾的評語),深得官兵們的擁戴。在較短的時間內,海軍的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軍的艦艇不再像以往那般髒亂不堪,炮管上再也看不到晾曬的衣物,無論是甲板上還是水兵的艙房都是一塵不染整潔有序。水兵一掃過去拖遝疲懶的作風,一個個顯得精神抖擻士氣十足。他們腦後的辮子則被皇帝以“征戰中不易保持清潔,滋生虱子損害官兵健康”為借口,一股腦兒的全給剃掉了,一個個都剃成了皇家近衛軍那樣的光頭樣式。(剪辮之舉純屬光緒個人好惡,一條條豬尾巴在麵前整天晃來飄去的讓他實在厭惡心煩)剪辮的同時海軍還進行了換裝,全部穿上了光緒在京城時親自參與設計,之後由軍工被服廠趕製而出的新式海軍軍服。這新式軍服以墨藍色為主,配上袖口及帽簷的白色,色彩鮮明簡潔,穿上之後顯得特別英姿颯爽,舊式海軍勇號服與之相比真是土得掉渣。後世史學家曾就光緒發韌於軍隊的服飾變革評論道:“……涉及人的穿衣戴帽的變革,往往是比思想和觀念變革更為影響深遠的革命。軍隊因其年齡結構的年輕性、服從紀律的特殊性,從這一群體入手開始國民的服裝變革,阻力是最小的,結合皇帝在其後循序漸進而又堅決果斷的社會變革中的表現,可知皇帝的深謀遠慮。這種事關人們身體發膚的變革,一旦真的變過來,讓人們每日每時習慣之,那就影響巨大。一個民族,底層的思想變革,說說容易,實際上卻難以實現。但隻消變了他們的服飾,其他相關變革的阻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隨之消失了。唯餘的些許堅持者,在民眾眼裏,也隻有搞笑的價值。……”

在旅順口軍港,除了海軍官兵外,還有一類人最是忙碌辛苦,那就是光緒從全國征召而來的數量龐大的工匠,這些工匠們沒日沒夜地像辛勤的工蟻一樣在港口停泊的各類艦艇上進行整修作業。當時的海軍艦艇大都年久失修,加之大東溝海戰受傷的艦艇尚未完全修理完畢,因此工匠們的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見。在工匠隊伍辛勤工作之下,海軍艦艇在光緒規定的時間內被修茸一新,其效率令人吃驚。

12月6日,皇家近衛軍突擊隊在突襲日第二軍司令部後凱旋歸來。此次突襲行動僅付出陣亡一名的代價(突擊隊員胡同興因腹部中彈後歸途中並發炎症不治身亡),取得了端掉日軍司令部,炸了日軍一個軍火庫,炸沉、重創日本軍艦各一艘的戰績,被稱為不可複製的經典。雖然對外沒有透露突擊行動的具體細節,但突擊隊在花園口的各種傳奇故事版本仍然成為旅順街談巷議的焦點。對於海軍來說,更為關注突擊隊對日本軍艦實施的突然襲擊,原北洋艦隊在大東溝付出四艘軍艦的代價卻未能擊沉一艘日本軍艦,而陸軍那支不起眼的小突擊隊卻做到了,這對海軍來說確實是個很大的刺激。

光緒沒有失言,隆重地為突擊隊開了慶功會,親自為三十二名突擊隊員配授“寶貴勳章”。(陣亡的胡同興亦被追授寶貴勳章,其骨骸後被移至北京護國神廟供奉。)

12月12日上午,旅順口中國海軍司令部(原前敵營務處兼船塢工程衙門所在地)會議室。

海軍高級將領們正襟危坐,上首坐著的身穿灰綠色軍裝的年輕人正是光緒。

隻聽劉步蟾大聲說道:“按照陛下的命令,我軍對大東溝之失利進行了認真檢討,共總結出四條失敗原因。失敗原因之一:彈藥不夠、彈藥質量不過關。我軍艦艇速射炮較少,主炮的射速又低,單位時間內發射的炮彈低於日本聯合艦隊。在發射火藥方麵,我軍依舊使用黑火藥,每次發射都會產生大量白色刺鼻濃煙,影響射擊視線和射手身體。而日本聯合艦隊的速射炮已經使用了無煙黃火藥,這種發射藥不但射程更遠,發射後也基本沒有黑火藥發射時彌漫嗆人的煙霧,不必等待煙霧散盡再進行第二次射擊,提高了實際發射速度。另外,我軍的彈藥的質量太差,濟遠號曾擊中聯合艦隊旗艦吉野號的機艙,但炮彈沒炸。再者,各艦所攜彈藥不足,致遠號炮彈用盡,最後管帶鄧正卿(即鄧世昌)不得不指揮致遠要撞沉吉野。失敗原因之二:艦艇用煤質量太過低劣。我軍因軍費缺乏,給價不高,開灤煤礦便用劣質碎煤敷衍我軍。這種煤屑散碎,煙重灰多,連民船都不用。而反觀日本艦艇使用的卻是無煙煤。在大東溝,我艦隊便因煤煙提早暴露,致使我軍在敵人發現我軍一個小時後才看到對手,被敵人搶了戰鬥先機。失敗原因之三:我軍以往治軍不夠嚴謹,訓練不足,技戰術水平較低,在實戰中就沒有相應的戰鬥力。特別是軍隊裏有不少士兵吸食大煙,直接影響軍隊戰鬥力。失敗原因之四:我軍明碼實在早已被日軍破獲,日軍正是獲得了我軍艦隊行動的準確情報,才能夠準確的偷襲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