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對待財富的態度(1 / 3)

難怪我剛才讓他捐款的時候有些不情願,原來原因在這裏,我告訴他說:“因為我們在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你想想,我們的一百元錢,在自己手上,能夠做的事情有限。////百度桑*舞*小*說*//但是通過捐給慈善機構,那一百元可能會改變一名受災小朋友的命運;我們大家的力量,可以讓那沒有水喝的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這個時候老公接過話茬:“你的目標不是成為比爾蓋茨或者巴菲特麼?學習他們不僅要學習他們賺錢的本領,更要學習他們對待財富的態度。你今天是捐了一百元,而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是幾乎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捐出來做慈善哦!”接著,老公就給兒子講起了這些頂級富豪的慈善義舉和他們的財富價值觀。

1.卡內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1911年,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創立了“紐約卡內基基金會”,奠定了現代慈善事業的基礎。“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這句話是卡內基的一句名言,也是現在許多美國富豪的共識。作為美國第一代的超級富翁,卡內基捐出了他的全部身家。

卡內基進行慈善活動的開創性在於,他成立了商業化運作的慈善基金會。在卡內基看來,“賺錢需要多大本領,花錢也需要多大本領。”他不主張把財富零零碎碎地分給普通百姓,而是通過設立基金會,以企業化的方式管理,主要資助教育、文化、科學、醫療、公共衛生和其他社會福利事業。這種方式奠定了美國現代慈善組織的基本模式。

卡內基去世之後,外界對他持有的資產議論紛紛。許多報紙估計,他的資產在5億到6億美元之間,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已經被他捐獻出去。而實際上,到1918年1月1日,卡內基已經向慈善事業捐贈了超過3.5億美元,到他去世時,身邊還剩下2500萬美元。

時至今日,卡內基公司目前的投資基金總額大致為20億美元,仍然是美國慈善業的一支重要力量。而當人們評估慈善家的善行時,卡內基仍經常被視為衡量的標準。

2.巴菲特:不給子女留太多錢  2004年7月底,沃倫·巴菲特的妻子蘇珊·巴菲特突然去世。按照巴菲特和蘇珊達成的遺囑,如果蘇珊比巴菲特早去世,那麼她可以從丈夫那裏繼承到的遺產會全部轉交給巴菲特家族基金會,而不會由子女們繼承。

對於子女,巴菲特說他會留給他們一些錢,使他們還能做其他事情,但不是太多的錢,那樣反而讓他們不會做任何事。因為他認為將巨額財富全部留給子女對社會不好,對孩子們也不好。

巴菲特還擔心,巨額財產留給孩子會造成“毀滅性”結果。“我將給孩子們留一定的錢,其實已經給了他們一些錢,但是相比我擁有的,這些錢算不了什麼。如果讓他們在錢堆裏生活,認為自己能無限支配社會資源,這對社會無益。”

巴菲特可不是說說而已,他曾在妻子的勸導下給兒子霍華德買下了一個農場,但霍華德必須按期繳納租金,否則立即收回。巴菲特的3個孩子都已過而立之年,都自食其力,大兒子霍華德是個攝影師,小兒子彼得是個音樂家,女兒蘇西雖然是家庭主婦,但也絕非什麼事情都不做的闊太太。

巴菲特有一年在股東大會上說:“那種以為隻要投對娘胎便可一世衣食無憂的想法,損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觀念。”1.5萬名股東聽罷掌聲雷動,巴菲特接著說:“我的孩子們也在這裏!他們是不是也在鼓掌?”

巴菲特在遺囑中宣布,將自己超過300億美元的個人財產捐出99%給慈善事業,用於為貧困學生提供獎學金以及為計劃生育方麵的醫學研究提供資金。

3.比爾·蓋茨:我不是為錢而工作  2008年6月27日,比爾·蓋茨正式從微軟退休,580億美元身家捐獻慈善事業。

其實,蓋茨早在2003年時就已做好打算:捐出全部家當。蓋茨曾在不同場合說,自己隻是財富的看守者而已,要找到合適的方式使用它。

對於子孫後代,他不希望將財產留給子女,因為這樣做就相當於承認自己的孩子最為重要,而且“個人的成功隻與個人努力有關,與(繼承多少)金錢沒多大關係”。

我們都知道,比爾與妻子都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滿足孩子們的一些要求上,他們絕對是一對吝嗇鬼。比爾從不會給孩子們一筆很可觀的錢,當羅瑞還不會花錢,但珍妮佛已經可以拿著一些零用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時,羅瑞總是抱怨父母不給自己買他最想要的玩具車。比爾有自己的說法,他認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確,在鈔票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無憂無慮終將會讓他們一事無成。所以比爾夫妻二人寧願將這些錢捐給最需要它們的人,也不隨意交給孩子揮霍。比爾表示:“我不將自己的所有財產留給自己的繼承人,因為這樣對他們沒有一點好處。”

“我隻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方式來使用它。”這就是比爾對金錢最真實的看法。比爾很少關心錢的問題,也不在意自己股票的漲跌。錢既不會改變他的生活,也不會使他從工作上分心。

他經常會告訴那些向他求經的朋友:“當你有了1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錢隻不過是一種符號而已,簡直毫無意義。”

慈善,不一定就是富豪的事  老公說,雖然我剛才講的都是一些頂級富豪的慈善義舉,但是並不代表沒有成為富豪就不能夠進行慈善活動。有一些並不十分富有的人,同樣可以在慈善事業上做出非凡的業績。

安徽省潁上縣是我國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那裏有一個叫王家玉的農民,早年開辦實業,賺了錢之後就回報社會,迄今為止收養了214個孤兒,這些小孩大多數都有殘疾,最後弄得王家玉傾家蕩產、負債累累。這樣的慈善經曆,感動著越來越多的人,向王家玉伸出援手,為這些小孩提供幫助。

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在物質和經濟上提供必要的幫助,這就是慈善的財富價值觀。老公給孩子詳細講解了國外是怎樣培養小孩的慈善價值觀,也讓我們對國外孩子的慈善教育有了大概的了解,而且有的經驗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