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秋:從此以後隻要參加國展,就基本上是獲獎。
張東明:是的,基本上不放“空炮”。那時候不隻是國展,各種大展隻要我參加,最低是二等獎,經常是一等獎。那一段時間上升得比較快。那時候喜歡投稿,現在不投了。
劉文秋:你覺得,現在的展賽和你當時經常參加的展賽有什麼不同嗎?
張東明:區別很大。一個是現在的展賽太多,參加的人數也多。再一個就是觀念上的,太過於重視形式,也就是章法,我把各種形式同看為章法。書法的幾個基本要素:筆法、結構、章法,甚至再加上墨法。現在所強調的製作呀、拚貼呀,都是屬於章法的範疇。現在重視的形式,實際上就是章法。其他的要素就放在了一個相對次要的位置上。有很多作品不耐看,但冷丁一看是好的。章法好看,筆法散亂,反映的是一種浮躁現象。現在有個“眼球經濟”的理論,提倡在最短的時間裏達到最大的效果,這種理論在目前的書法展賽裏也很有市場,導致了大量的空洞化的形式主義泛濫。
劉文秋:那麼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2013年雁蕩尋幽——全國七十年代書家提名展合影
2
013年初,吳門雅集展時於徐州有魚書院合影
1990年,在“萬歲軍”偵察排,我的軍事素質很不錯
2006年與書友們在承德
2011年與戴啟和兄一起拜吳悅石先生為師
2005年個展時,與書友們在徐州雲龍湖
與恩師王冰石先生
張東明:這一現象主要是展覽機製造成的。比如說獲獎的,這種東西老是獲獎,或者說入展的作品300件裏有200件是這樣的,那麼大家通過統計分析,認為這種形式評委可能更喜歡,於是大家都按照這個形式去做,各個培訓班也都講這個東西,講這樣就能一下子打動評委,結果投稿的都是這些東西,你說評委怎麼選?他必須在這裏麵選,結果就形成循環了,惡性循環!現在的主流書風是帖學一路的,我把它總結為新流行書風,很多書家都寫成這一種:比較秀美、小塊的小行草,味道也不差,但都是一個味,這就不好了。
劉文秋:什麼東西一窩蜂就不好了。
張東明:對。以前反對流行書風,現在這個更流行,形成了新的流行書風。再一個就是評選的時間問題。大型國展的作品有的近十萬件,幾天時間就評出來了,於是很多東西不耐看,缺少品位。這種情況也決定了做形式的容易占便宜。很多評委都對自己選出來的作品感到不滿意。很多東西並不是他們看好的,有時候他們也很惱火
,但是沒辦法。所幸的是最近的評選加上了“不提倡拚貼製作”的要求,希望會有改變吧。
劉文秋:軍旅生涯對你的書法產生多大影響?
張東明:我是1989年當的兵。一開始是偵察兵,幹了不到一年,有老兵退伍了,需要一個能寫的搞宣傳,主要是寫標語、板報,還有刻蠟紙。一看這小子寫得還行,我那時主要寫鋼筆字,於是就被調去搞宣傳了。還要寫美術字,當時沒有工具,就把小樹枝削扁,然後照著報紙上的美術字寫,哈哈。當時在部隊主要寫的,一個是鋼筆字,一個是美術字。可以說,在部隊的三年激發了我對書法的興趣。
劉文秋:當代有一批軍旅書法家,或是有過軍旅生涯的書法家,正成為書壇的中堅,在全國有著相當的影響力,以至於有些人感歎,還是部隊出人才呀!
張東明:當過兵的人都訓練有素,一旦看準目標,敢衝敢贏,機智與勇敢都不缺,換書法這一行的說法就是思慮堅定,加上再有點對書法的天生感覺,以及個人的不懈努力,也許這就是軍旅書家成功的重要因素吧。
劉文秋:在藝術的巔峰期,毅然決定去北京學習,是基於哪些考慮?
張東明:一個是當時單位解散了;再一個是有必要近距離地看一看書法的各種思路、各種形式,畢竟原來看的隻是作品,隻是聽人說,或是文學作品描繪的一些東
西。基於這樣的想法,正好自己又有時間,所以就到北京了。這也就是常說的行萬裏路,吃百家飯,喜歡的就多吃點,不喜歡的就少吃點!
劉文秋:在當時的情況下,去北京是需要一定魄力的。
張東明:是的,我到現在還有點佩服自己。哈哈!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去北京的確收獲不少。
劉文秋:在中國書法院的學習,主要收獲是什麼?
張東明:在書法院的學習收獲是非常大的。一是打開了眼界,心胸也隨之開闊,能夠包容各種風格的書法;二是更加自信,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人雲亦雲。真正的藝術家是需要有個人對藝術的獨到見解的。
劉文秋:書法院還是非常活躍的,搞了許多活動,而且都非常具有學術性,在書法界還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
張東明:的確。像其所舉辦的係列活動:淵源與流變——“二王”與帖學研究展、簡帛書法研究展、秦漢篆隸研究展等,既有係統性又有學術性,彰顯了書法研究機構的特點,也勢必被人們所記住。
劉文秋:有人說,你到北京後,有一段時間寫得倒不如以前了,你後悔到北京不?
張東明:嗬嗬,不後悔!這些年在北京,學習、交流、創作還有創收,每個方麵做得都不錯,怎麼會後悔呢?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在個人的創作上,我個人的主體風格沒有太大的變化,我的整
體書法麵貌沒有大的變化,我的書法理想沒有改變,但是在一些具體技法上有些細微的變化,更注重對細節的把握,筆畫、線條更加豐富耐看,力度、質量也更高,書寫時更加自信,作品氣象也向“正大”方向前行了一步,更敢於表現自己對書法的理解,進步和提高還是有的,這一點我自己的感受最深。有的書友說不如以前,有的同道卻說大有可觀。朋友們見仁見智,我自己是樂在其中!況且,不經曆一些磨礪,沒有一些起伏,你不覺得人生會有些枯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