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一種高級的智力活動
——張東明訪談錄
劉文秋
2006年中國書法院畢業時,聽王鏞先生笑談書畫
我是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與會長合影
2003年秋,與馬奉信、李強、邵岩在一起
2005年在徐州展覽館的個人展
書友們來我在2013年12月31日舉辦的“嘉節長春”展覽參觀留影
2013年最後一天,恩師吳悅石先生代表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頒發“愛心大使”證書
劉文秋:你是從小開始學習書法的嗎,學書法有“童子功”嗎?
張東明:“童子功”?這個還真沒有。很多門類都講究“童子功”,許多人也都認為要把一件事幹好得要有“童子功”,要從小培養,要有家學淵源。但書法按徐州話來講,是“腦活”。書法是腦力活,是一種高級的智力活動,是一門思辨性很強的藝術,最終是否有所成就,與小時候有沒有接觸關係不大,關鍵要看個人的悟性。我從小跟隨父親,隨軍,生活在一個粵東山溝裏的軍用機場裏。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時候老百姓還沒有書法的概念,一般都叫寫字,所以小時候也沒接觸過書法,書法字帖都沒見過。直到十六歲,回到家鄉徐州來上高中,當時硬筆書法熱,那時候才算接觸到書法,但看的比較少,見的也不多,識的也不廣,不像現在接觸的這麼多。當時是和我母親的
同學張繼光先生學習書法,張繼光先生是陝西吳三大的學生,他當時讓我寫毛筆書法,但我不願意寫,我比較喜歡硬筆書法。他說寫硬筆書法也可以呀,但你臨帖要照著毛筆字帖臨。正因為這樣,一開始接觸書法走的就是正路,揣摩結構,玩味氣息,書法並不限於毛筆、宣紙。
劉文秋:毛筆書法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的?
張東明:以前毛筆也拿過,但是沒有正式練過,就是描一描,為了完成作業。現在小學生也有,就是描紅,那時老師也不管,也沒有書法這個概念。當時還不知道毛筆有這麼長的鋒,都是用一毛錢兩毛錢買的所謂毛筆,也沒有墨汁用的,就是紅墨水、藍墨水。毛筆正式寫的話是部隊複員回到徐州,在1993年的時候。在1993年年底的時候,正式拜王冰石老師為師,當時拜師儀式還有照片,照片上標有日期,所以我記得比較清楚。
劉文秋:你是怎麼跟王冰石老師學書法的?
張東明:開始的時候,我寫幾張毛筆字給老師看。王老師說,你這是用毛筆寫鋼筆字。他讓我先從楷書臨帖開始,先寫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每個月都要到老師家交作業,然後他告訴你這個字怎麼寫,用筆怎麼樣,說的不是很多,有的還聽不懂。不過,堅持了一兩個月後,找到感覺了。顏體寫了十個月左右,老師說不能再寫啦,
再寫就容易形成習氣了。王老師對顏體有非常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寫書法首先要把漢字的架構搞清楚,寫穩當。顏體相對來講是比較簡單的,方方正正的結體裏麵筆畫安排都是比較合適的。十個月以後,王老師說可以寫點別的,本來眼界就不開,寫上手了就會覺得這個帖最好,就會崇拜顏體,不利於以後發展。然後開始寫魏碑。
劉文秋:有一位高明的老師,會少走很多彎路。
張東明:的確,書法需要有老師的指點。剛才我來的時候,遇到我一位戰友的朋友,自學張伯英,學了幾十年了,聽他的意思,就是張伯英最好!我以為,研究書法,視野打不開不行,眼界不開闊,判斷力也差,隻在一個很小的地方打轉轉,這就把自己限製住了。見多才能識廣,觀千劍才能識器!研究學習書法,怎麼可以事先給自己畫一個框框呢?
劉文秋:你從楷書入手,後來主要以行書為主,這一過程是怎樣轉變的?
張東明:行書開始學米芾。王冰石老師教學生寫行書一般都是從米芾入手,因為米芾是集大成者,尤其是王字這一脈的,到米芾這裏技法得到全麵的總結,而且米芾相對來講墨跡比較多。開始時,王老師讓我寫米芾的《方圓庵記》,這是個拓本,是米芾年輕時寫的,又是刻碑,比較純淨。但是呢,我沒怎麼寫。我寫了一段時間,感覺不
怎麼入手,我就偷偷地寫米芾的《苕溪詩》,然後向王老師交作業的時候還是交《方圓庵記》,哈哈!
劉文秋:哈哈,狡猾的,其實當學生也得會當!
張東明:對,實際上這就是舉一反三。老師講的是學米芾,這是大範圍的,小範圍是《方圓庵記》。我覺得我大範圍堅持啦,小範圍也寫了,作業也完成了。《苕溪詩》是墨跡,字比較多,結構也很好,有規律,用筆也比較靈活,入手快,我很喜歡寫。後來證明,我這一做法是非常適合我自己的。
劉文秋:嗬嗬,做學生是需要智慧的。
張東明:嗬嗬。寫了一段時間後,接著我就開始研究相關的書法史。米芾是學哪些人的,經過研究知道,他學過王,學過顏,學過楊凝式、李北海等等,然後我把這些人的東西找過來,再學他們的東西。比如李北海,後麵還有誰學他?經過學習知道,代表性的還有趙孟頫等人,明清還有一些人學習他,然後再把這些人找出來。接著再琢磨,米芾學李北海學哪些東西,趙孟頫學李北海又學哪些東西。這樣把書法史串通一下,感覺書法史挺有意思的。褚體那麼瘦,顏體那麼肥,褚遂良怎麼會影響到顏真卿?但是,你看褚遂良的《伊闕佛龕碑》,把它的筆畫加粗,那就是顏體。
劉文秋:從開始接觸毛筆書法,到入國展獲獎一共用了多長時間?第一次
獲獎是在什麼時候?
張東明:也就五六年的時間吧。第一次獲獎好像是2000年左右,是在石家莊舉辦的全國新人展吧。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參加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