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對顏色的好惡和東方人相似,喜紅忌黑;對數字,他們卻和西方人一樣,忌諱“13”,但對“7”這個數字卻情有獨鍾;忌食狗肉。
⑤俄羅斯人豪爽大方,忌諱別人說他們小氣。
⑥俄羅斯人特愛整潔,隨便亂扔東西,會受到眾人的鄙視。喜歡向日葵商標圖案。
⑦忌諱以曆史上的某些有爭議的領袖人物及當前的改革等作為話題。
東歐一些國家禮俗
波蘭盛行吻手禮,他們認為吻手象征著高貴,連街頭執勤的女警,也要求人們行吻手禮;喜歡談論和讚美他們的國家和文化,也樂於談及個人家庭生活,但忌諱談及二戰中的蘇聯和法國;一切有戰略意義的地點和建築都嚴禁拍照;洗手間的表示方式極為獨特,“△”符號表示男用,“○”表示女用,去波蘭進行商務活動或旅遊時切勿搞錯。
在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每年6~8月是商人的度假月,在此期間商事活動不宜往訪。還有聖誕節及複活節前後兩周期間也不宜往訪。多數東歐人家中都鋪有地毯,客人進門時最好脫鞋,以示對主人生活習慣的尊重。
匈牙利人習慣以白色代表喜事,黑色表示莊重或喪事。羅馬尼亞人忌穿堂風,認為穿堂風有損健康,他們不允許兩個對著的窗子同時打開。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習慣“點頭不算搖頭算”保加利亞人喜歡玫瑰花,不喜歡鮮豔明麗的色彩。
阿爾巴尼亞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在南斯拉夫也有為數眾多的穆斯林,他們遵循伊斯蘭教教義。在阿爾巴尼亞的某些鄉村,男女有別較為嚴格,有些地方還設有不許女人進入的“男人堂”。
歐洲其他國家禮俗
奧地利人熱情好客,和藹可親,民族自尊心強。與之進行商務交往時,切忌將其誤認為德國人,也不要搞錯企業家的頭銜,否則,會因此而導致不良後果,奧地利是一個傳統的旅遊國家,但若前去奧地利從事商務活動,最好安排在2~4月或9~11月之間。
荷蘭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料是牛奶,但為客人倒牛奶時,講究倒到杯子的2/3處,否則會被認為是一種失禮或缺乏教養的行為;荷蘭人愛談政治和體育等方麵的話題,對中國的孔孟之道也樂於談及,更喜別人對其家庭布置的誇獎。但忌諱談及二戰時日本對在亞洲的荷蘭人的迫害、美國政治、個人私生活等話題。荷蘭是個花的王國,鬱金香是荷蘭的象征。荷蘭人是理財的好手,收人雖不少,但亂花錢被看作是一種浪費而為人們所輕視。荷蘭人注重工作效率,喜歡安靜而平和的生活。在荷蘭,人們大多習慣吃生、冷食品,送禮忌送食品,且禮物要用紙製品包好。到荷蘭人家庭作客,切勿對女主人過於殷勤。在男女同上樓梯時,其禮節恰好與大多數國家的習俗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後。
北歐人自主性強,坦率大度,善良謙恭,待人沉著而又親切。但各國的商務活動和禮俗也各有千秋。性格特征方麵,傾向於保守是其共性。在商務交往中,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辦事計劃性強,強調按時,無論公私拜訪均需預約,言行舉止都較為保守和正統;進行商務交易時,特別樂於與“老字號”或“老牌子”商家交往。
挪威人友善而好客,若受邀到當地人家作客,切勿忘了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或是巧克力作為禮物;在挪威嚴禁酒後開車,否則將受到極重的處罰;七月、八月和九月初為挪威人享受陽光的季節,在此期間最好不要找他們辦公事,否則將會被視為不考慮他人的自私行為。
瑞典人享受著“從搖籃到墳墓”的各種社會保障,文化素養也高。人們見麵很少有人接吻,即使戀人也不表現得過分親呢;同別人見麵,以握手為禮。瑞典是個半禁酒的國家,即使在家中飲酒,也要持“購酒許可證”到指定的地點購買,還得交一筆可觀的稅。瑞典人也愛吃生、冷食品,喜歡清鮮,不愛油膩,對中國的粵菜很感興趣。在瑞典忌諱送酒,禁忌藍黃白色的組合。
在丹麥,敬酒有根嚴格的禮節和順序如
主人“請”字未出口,任何人不能動杯,其他人要待主人、年長者、位尊者飲酒之後,才能飲酒。瑞士人有很強的環保意識,尤其愛鳥,在瑞士不僅沒有噪音,連人們說話也是輕聲細語。瑞士人作風保守、嚴謹,辦事講究實際,時間觀念極強。從事商務活動宜穿三件套式西裝。拜訪公私機構均應預約,公事信函應寄單位收,而不要寄某主管或職員,以免誤事。瑞士商人特別願與“老字號”進行交易,曆史悠久的老公司若在名片、信封上印上本公司的創建日期,這樣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瑞士,貓頭鷹是死亡的象征,忌作商標,也忌用黑色,喜歡幾何圖形。
比利時商人現實、穩健、誠實,工作努力。他們不像有的國家在休息時間不談公事,相反的,一些上層辦事人員,在需要時,即使正逢周未或休假,也會趕回辦理公事。比利時商人講究職業道德,很少做使人上當受騙的事。比利時商人特別注意外表和地位,與之交往時,容易因所住飯店級別不高、穿著不雅或是身份地位不高而受到輕視。與比利時人交易時,要直接與同級負責人會談,事先請他們指明會見日期,並且要保證會見雙方的身份、地位相當,否則很難獲得見麵的機會。
西班牙人性格直率,易發火,但爭吵後不計前嫌,往往一通爭吵後又滿麵笑容。西班牙人喜歡獅子、石榴,忌山水、亭台樓閣商標圖案。在西班牙,忌送認為與死亡有關的大麗花和ju花。
葡萄牙人非常重視和喜愛葡萄酒,且在飲酒時對酒的溫度、酒標形狀、開瓶及斟酒等方麵均有不少的講究。
三、亞洲地區國家的禮俗
在亞洲廣大的區域,社會風俗及文化禮俗既受到伊斯蘭教和佛教的影響,還受到中國傳統的道教與儒教以及印度教與猶太教等的複合性影響,差異性較大。
1、阿拉伯及伊斯蘭國家的禮俗
伊斯蘭教及其主要禮俗
伊斯蘭教是當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是在公元6世紀由阿拉伯貴族商人穆罕默德創立的,主要流行於西亞、北非和東南亞及南部非洲的部分國家,約有教徒8億人,影響到90多個國家。公元7世紀中葉傳單我國,在我國又簡稱回教和清真教。伊斯蘭教信仰真主(安拉)是世間唯一的神,尊崇現沙特
阿拉伯的麥加為聖地,其教徒通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奉《古蘭經》為經典,有些國家甚至以其作為法律。“伊斯蘭教的教規很多,教徒必須履行的宗教職責主要是五善功,即念功、拜功、課功、齋功、朝功。其中對商務活動影響最大的是拜功。
(1)飲食習俗
①《古蘭經》中明確規定,凡豬、死物、動物的血與內髒為禁忌食物;虎、豹、蛇、鷹、馬、騾、驢、狗等禽獸肉也為禁忌食物,其他可食動物,若非由阿匐“安排”而宰殺的也不可食用。有些阿拉伯地區,還忌食腳上有踐的禽類或無鱗魚,伊拉克南部的什葉教派,還忌吃兔肉。
②伊斯蘭教國家一般都有禁酒的規定。唯伊拉克有所例外,但在齋月期間必須用白布把酒瓶蓋起來。
③抓飯為其傳統進食方式。但要注意不能用左手進食,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不潔的。
(2)語言行為習俗
在阿拉伯國家,一般見不到女主人,談及或問候女主人,都是失禮的。在一些國家,甚至連主人家中的孩子也不能提及,若見到了阿拉伯人的妻子,雖然可打招呼,但切勿與之握手。和阿拉伯人坐在一起,忌用腳對著主人,更不要把腿架起來,若露出鞋底,是對主人大大的不敬。同阿拉伯人談話,應避免談政治和宗教,也不要談及豬、狗及其他為他們所禁忌的東西。還應注意不要把阿拉伯灣稱為波斯灣。在阿拉伯國家,男人之間手牽著手走路,是相互友好和尊重的表示,這正好和西方國家相反。
(3)節日及工作時間的習俗
在伊斯蘭國家,通用的是伊斯蘭曆而非公曆。伊斯蘭曆九月為阿拉伯人的齋月。在齋月,穆斯林白天禁食,午後不辦公。
每周星期六到下星期四,為辦公日,星期五則為休息和祈禱日。伊斯蘭教教義規定,穆斯林每天應做五次祈禱,當禱告時,正在進行的一切工作暫停,甚至正在駕車行駛者也要停車作禱告。當其禱告時,客人隻能耐心等待,切不可打斷其禱告,或表示出不耐煩。
開齋節和宰牲節,為伊斯蘭教的兩大節日。
和阿拉伯人談公事前,最好請他們喝一杯濃咖啡或薄荷茶。
(4)穿戴及送禮的習俗與禁忌在伊斯蘭國家,穿戴不得體,會受到當地人的指責。他們忌穿短褲、無袖襯衫及露膝短裙。即使在遊泳池,也絕不準穿“三點式”泳衣。
給阿拉伯人送禮極有講究。若為初次相見,切勿送禮,否則難脫行賄之嫌;送給阿拉伯人的物品,價值不能低,不能送帶有動物形象的物品,更不能送女人的畫片、圖象等;不能給阿拉伯人的妻子送禮,但給孩子送禮特別受到歡迎;除非為私人朋友之間,送禮最好在有第三者在場時進行,不要私下送禮。
阿拉伯人的商務習俗
在阿拉伯人的社會裏,宗教和等級製度根深蒂固。宗教控製和影響著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日常生活,忽視了宗教就不能從事商務活動,不尊重對方的教義和習俗,他們是不可能和你做生意的。同宗同族的人在做生意時zhan有天然的優勢。
阿拉伯人重感情,講信譽,爭取他們的好感和信任,與之建立起朋友關係,是和他們進行商務往來的基礎。在阿拉伯國家,不可能一次見麵或是一次電話就可做成一筆生意。如想向他們推銷商品,前兩次見麵時最好提都不要提到,第三次才可稍微提一下,再訪問一兩次後,方可進單商談。討價還價是阿拉伯人做生意時的一個重要習慣。他們認為在買東西時與對方討價還價是對對方的尊重。有意思的是,不討價還價即將東西買走的人,還不如討價還價後卻什麼東西也不買的人,受到店主的尊重。
在與阿拉伯人進行商務交往中,“IBM”是一種經常出現、且令人很頭疼的語言。這裏的“IBM”,是阿拉伯商業圈中三個詞語的字頭。“I”表示“因夏拉(神的意誌)”;“B”代表“波庫拉”(明天再談);“M”為“馬列修”(不要介意),阿拉伯商人常用“IBM”以保護自己和抵擋對手。比如說,雙方已在商談中訂好了合同,而後來情況有了變化,其中一方想單方麵取消合同,他可名正言順他說這是“神的意誌”;若在商談中剛好談出一點名堂,自己已取得較為有利的地位,對方卻常常聳聳肩,來上一句“明天再談吧”,而當明天再談時,對己有利的形勢已不複存在,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或許你對他們的上述行為或商業上的其他不愉快而十分惱怒,他卻拍拍你的肩膀說:“不要介意,不要介意”,叫你哭笑不得,甚至進退兩難。與阿拉伯人進行商務合作,一般都必須通過代理商。如果沒有合適的阿拉伯中間商,其商務合作很難進展順利。
一些伊斯蘭國家特殊禮俗
阿拉伯人分布廣泛,各國之間禮俗上也存在一些差別。沙特阿拉伯是最為嚴格的伊斯蘭教國家,那裏的人也特別講究禮儀。他們見麵時首先要互致問候和祝賀:“撒拉姆,阿拉庫姆(你好)”,“伊夫凱,拉克(身體好)”,沙特人也特大方,若友人對他身上的某物表現出好感,他往往會馬上送給你,你若不接受,反而會得罪他。他們愛以咖啡和茶待客,迎送客人喜歡用熏香和噴灑香水這種傳統的待客禮節。在那裏,抽煙、喝酒、唱歌、跳舞都被認為是一個穆斯林墮落的表現,禁演電影,但可在家看錄相。在沙特,黃色象征著神聖和尊貴,隻有玉室才能使用,對平民是忌用的,特別有趣的是沙特的甸蠻人,忌諱笑,小輩見了長輩,笑為不敬不孝的舉動。在科威特、巴林等海灣國家的阿拉伯人家中作客,最好保持好的食欲,因為吃得越多,主人越高興。
在埃及人麵前,不能把兩手的食指碰在一起,他們認為這個手勢是不雅的。
伊拉克人忌諱藍色,認為藍色是魔鬼的象征;他們除不吃豬肉以外,還不吃辣椒和蒜。伊朗人稱好不伸大拇指,禁忌外人評論嬰兒的眼睛。阿拉伯各國都禁用六角星做圖案。
2、東南亞及佛教國家的商務禮俗
佛教及其主要禮俗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它創立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流行於中國、日本、印度、泰國、柬埔寨、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近年來,東歐和美洲的一些國家也開始有人信仰佛教。總部設立在泰國曼穀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是世界性的佛教組織。佛教分為大乘、小乘、密宗等教派,還有三者合一的喇嘛教。出家的男女信徒分別生活於寺、庵中,稱之為“僧”或“尼”;不出家的佛教徒稱之為居士。
佛教的戒律甚多,最基本的有不殺生、不盜竊、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稱之為“五戒”。有的佛教徒終年食素,不食葷腥,有些吃“花齋”,在齋戒的時間裏,不吃魚肉和蔥、蒜、辣椒等辛辣食品。
佛教最重要的節日為佛誕節,也稱之為浴佛節或潑水節,流行於東亞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在一些佛教影響區域,如泰國、緬甸、越南、錫金等國,人們非常重視人的頭部而輕視腳部,忌用手觸人的頭部,即使對小孩子的頭也不例外;忌將腳朝上,更不能將腳板對著人。
東南亞國家的商務禮俗
新加坡。新加坡商人謙恭、誠實、文明和禮貌,他們在談判桌上一般會表現三大特點:一是謹慎,不作沒有把握的生意;二是守信用,隻要簽訂合同,便會認真履約;三是看重“麵子”,特別是對老一代人,“麵子”往往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新加坡人禁忌說“恭喜發財”;認為“發財”是指“發不義之財”,因而是對別人的侮辱與漫罵。在新加坡,留長發的男子不受歡迎。新加坡注重環保,文明衛生,在新加坡隨地吐一口痰,要罰款200
新元,隨地扔一個煙頭罰款1000新元(相當於一般人的月收入)。
泰國。泰國商人喜歡誠實而富有人情味。在泰國,佛祖和國王是至高無上的;人的頭是神聖的;腳除了用於走路之外,最好不要輕舉亂動,否則很可能會冒犯朋友而自己還不知道。泰國人見麵時,通行的是行合掌禮,雙掌相合上舉,抬起在額與胸部之間,雙掌舉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高,但地位高者、老者還禮時手腕不得高過前胸。泰國人喜歡大象與孔雀,白象被視為國寶,荷花是他們最喜歡的花卉。他們喜歡紅、黃色,尤其喜歡藍色,視為“安寧”的象征。他們忌用紅筆簽名和狗的圖案。
印度尼西亞。印尼有90%的人是穆斯林,前往印尼洽談商務的最佳時間是每年九月到次年六月,因為多數印尼商人在七八月外出避暑度假。印尼商人很強調行業互助精神,待人很有禮貌,不講別人的壞話,但卻較難成為知心朋友。一旦建立了推心置腹的交情,與之合作就比較容易,而且可靠。喜歡有人到家裏訪問,是印尼商人的一個重要特點,家訪是和印尼商人談商務能得以順利進行的一種有效手段。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很多民族有本民族的特殊禮儀與禁忌。若到印尼訪問旅遊,最好先了解一下這些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