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你”、“你的”名、相、妄想(1 / 1)

“你”、“你的” ,因命名而得名,當然,不同的語言係統,這兩個玩意有不同的形態,但實質上是一樣的。

顯然,這個得名與命名,並不是完全的憑空而來,因為,如果沒有生起這“你”、“你的”之相,也沒有這樣的名。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老愛爭論究竟是名決定相,還是相決定名,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之類的無聊玩意,其實,名和相、物質與意識,都不過是妄想而已。

妄想的力量當然是強大的,有了最原始的名相,就可以編織出最龐大的妄想之世界。例如,科學,也是一種妄想,而在妄想的世界裏,是可以自我證明的。例如,符合科學之名的相,是可以不斷重複出現的,為什麼?因為相也在妄想之中。這名和相,不過都是共業的遊戲。

就算最終,有一種如此強大的命名係統,相應地可以完全對應所有人類可以麵對的相,也就是可以解釋、可以科學所有人類所能見到的現象,按照人類的欲望製造出一切新的玩意,這也還是在妄想之中。

站在打坐的角度,第一重的妄想,就是名的妄想。名之纏,當然在後現代哲學以及其他所謂的智者那裏也有所覺察,他們希望破名之纏,以為這樣就得到一個本真的天地,卻不知道破名之纏恰恰被名所纏,名、概念係統這類玩意,就是妄想,用一個妄想去破一個妄想,如砍頭覓頭,愚癡矣。

而名的妄想下,第二重相的妄想,就更不是常人所能明了。你六識所對,都在妄想之中,而你的六識,更在妄想中。可笑一些癡人,玩什麼當下直觀,卻不知道,這不過依然在最粗糙的相之妄想中。

你的一切,你的世界,宇宙時空,天堂地獄、等等一切,都在相之妄想中。這妄想,相續相纏,演繹出所有的世界、所有的生存與死亡。

打坐,本質上也是一個大妄想。希望以打坐去破妄想,那更是一個大妄想。這裏,你無路可走,無門可入。

無路可走,無門可入,方有少分相似。究竟如何?參!

編者注:

佛學術語,名數,常曰三性五法,皆分別諸法之自性者,楞伽經所說。瑜伽唯識諸大論詳釋之。一、相,森羅萬像之有為法,各自因緣而生,呈各種之相狀者。二、名,是亦依因緣而呼彼之相,生一一之名者。蓋相為所詮而名為能詮也。此二者由凡夫有漏之心變現之所變境也。三、分別,舊譯曰妄想。是分別所變二相之能變心也。已上三者有漏心之能變所變也。四、正智,雜無漏心之一切妄想者。已上四者,共為有為法,有漏無漏之別也。五、如如,由前之正智而證得之真如也。為由如理智證得之真如,故曰如如。是無為法也。以此五法該收有為無為等之一切諸法,一事無餘矣。見楞伽經一,唯識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