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世界與四大(1 / 1)

由於一般人、包括科學,多被業報、共業所造的六識境界所困,所以無論對人身或者宇宙的認識,都是極端狹隘的。

什麼叫一個世界?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叫宇宙的玩意,不過是我們共業所成世界的粗分部分。準確地說,是欲界部分的粗分部分。而一個世界的其餘部分,並不是一般人的六識境界所能觀察到的。大致說,欲界人的觀察以外的部分,就不是一般人能觀察到,這包括:鬼道、地獄、阿修羅道等等。至於色界、無色界,那就更不是一般所能觀察的。

世界也有成、壞、住、滅。但本質上,世界是不生不滅的,隻是共業所緣。但世界的粗分部分,是有成滅的。準確說,色界裏的三禪以下,包括整個欲界,都在成壞中。

世界的壞,最常見的,就是火大引發的。物理上探討的宇宙的大爆炸與毀滅,就屬於這火大引發的火災之一。注意,這裏用的火災,可不是指我們所認為的那種火,隻是一個借用。火災,最多能壞初禪以下的世界。還有兩種世界的大災難,就不是物理所能知道的,一是水大引發的災難、一是風大引發的災難,分別能壞二禪、三禪以下的世界。

何謂大千世界?就是十億個世界。其中的每個世界,因為共業不同,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所謂的大千世界,不過是世界海中的一滴水。世界海無盡,而無盡的世界海,不過是你的心中一塵。

當然,這個心不會是你的心髒,也不會是你的大腦,哪個才是你的心呢?參!

別以為打坐,就是和自己的身體玩遊戲,那沒用。就算你把可知道的宇宙都遊戲其中,也還是沒用。那不過是無窮世界海中的一滴水裏的粗分部分的一小部分。就算你遊戲世界海,依然和禪無關。

人的生死、宇宙的成滅,都是屁事,不過業力遊戲,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你的打坐,要穿越人的生死、宇宙的成滅,世界海的無盡,才有點樣子,但還不是究竟。

究竟如何?不需要你飛越什麼無盡世界海,穿越人的生死、宇宙的成滅,無盡世界海不過你心中一塵,無盡的生死劫不過你心中一塵。

究竟如何?參!

(注:

1. 共業: 佛教術語

佛教又把業分為共業和不共業,共業之中又包含不同的個業。共業和不共業,主要是根據它的結果來說明的。由共同感受到的生活環境,如大家都生活同一地區,一樣的天時,一樣的空氣汙染,當刮台風時,大家都一樣的遭殃,這即是共業。無論共業與不共業,若是人為所感,則包含兩種冤者:一是誤入牽連其中為冤者;二是非自身因果為冤者。若自然現象所感,則唯誤入牽連其中為冤者。

2. 業,業力: 佛教術語

直接推動生命延續的力量。

有善業、惡業、無記業之分;有定業、不定業之分;有共業、別業之分;根據受報差別,有引業、滿業之分。其中,善業、惡業分別由不同行為構成,比較容易理解。

《正法念處經》卷七之偈曰:“非異人作惡,異人受苦報;自業自得果,眾生皆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