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把老三帶回家後,跟姑娘合力把老三洗的幹幹淨淨。
洗的時候就能看出來,這孩子是沒有被用心對待過的。
又黑又瘦,沒有一點嬰孩的肉乎乎的小模樣。
為了增加營養,青年和姑娘每天都會給老三喂牛奶。
就這樣,牛奶罐攢啊攢啊,竟然攢了2個大大的麻袋。
他們又找來石磨,自己碾了米糊給老三吃。
老三在青年和姑娘的照顧下白嫩了起來,小模樣漂亮可愛。
更讓他們驚喜的是,姑娘懷孕了。
四年後。
女孩坐在門口的台階上,雙手托著小臉,看著路上開開心心下學的小朋友,很是羨慕。
再一次央求道,”爸爸,我也想上幼兒園。”
青年看著已經蒼老了許多,但仍是耐心的安撫著,“好,爸爸去問問。”
沒多久,女孩也進了幼兒園。
女孩是個活潑主動的小姑娘,小朋友們都喜歡和她玩。
她就帶著小朋友們這兒搗鼓,那兒搗鼓,整天開心的不行。
她家離幼兒園很近,每天上下學隻需要沿著窄窄的水泥小路走幾百米,也就到了。
媽媽開了一個小賣部,生意很好,女孩總是會趁著媽媽不在櫃台的時候,偷偷的摸塑料罐裏麵的巧克力吃。
拿一個放進嘴巴裏,香香甜甜的,賣的話要五毛一個呢。
一天早上,女孩迷迷糊糊的醒了過來,發現爸爸媽媽已經不在身邊了。
一旁的弟弟,因為她的動作也醒了過來。
“姐姐,我餓了。”
弟弟糯糯的拉著女孩的手。
女孩索性牽著弟弟,找到了留下的白粥,又珍重的拿下櫃子上裝著白糖的金色小罐子。
大大的往白粥裏舀了一勺糖。
用筷子攪拌了一下,遞了過去,問“甜嗎。”
弟弟嚐了兩口問,“可以再甜一點嗎?”
女孩又加了兩勺白糖。
姐弟倆美美的吃了一餐後,女孩心虛的把小罐子放回原位,邊囑咐著“爸媽問的話不要說我們有加糖哦。”
弟弟在一旁保證道“嗯嗯,不說不說。”
“姐姐,爸爸媽媽在哪裏呀?”
弟弟牽著女孩的手問道。
“我們去找一找。”
女孩說著,就牽起弟弟出了門。
沒走幾步就看到了水泥地外的田裏,正插著秧苗的四個人。
霧蒙蒙的,還下著細雨,他們穿著雨衣,彎著腰,在地裏忙活。
姐弟倆剛喊了聲爸爸媽媽。
田裏的人背過身來催促他們快進屋去,這會在下雨,別淋濕了。
女孩聽話的點點頭,帶著弟弟回了屋。
倆人玩了一會,不知道什麼時候又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
這樣的生活持續到爸媽收拾東西,並告訴她,他們要搬回自己家了。
原來他們一家現在是租住在四伯伯家。
當初媽媽想開個小賣部,四伯伯家的地理位置好,在村中心,離幼兒園也近,就選擇了租在這兒。
直到前兩天四嬸說她身體不好了,不想再出去打工了,想自己家做小賣部。
女孩家其實是在離村中心有三公裏左右的路程的一個地方。
水泥路在一公裏路以後就沒有了,變成了細長的彎彎曲曲的泥土路。
兩邊的田地裏有種菜的,但更多的種的是油菜花。
田地邊會有一兩個房子連蓋在一起,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兄弟倆的家庭。
女孩家還要往裏走。
她家左手邊是大伯家,大伯的大兒子事業有成,現在住在村中心。
他和小兒子住在這兒,小兒子的兒子倒是和女孩差不多大。
右手邊住的是爺爺奶奶,他們養了鵝和羊,時不時的會給姐弟倆煮水煮鵝蛋做為中午的點心。
姐弟倆和年齡相近的小夥伴,一起在爺爺奶奶房子後麵的那片的竹林玩耍,在家裏後門直通的菜地裏挖地瓜後去奶奶的灶頭裏烘烤,或者直接自己找幹稻草打起火來,就地烤地瓜。
隻是有一天,家裏來了一個人找女孩的媽媽。
他是食品行的老板,拿著進貨單,來找媽媽結賬。
原來那時候四嬸想自己做小賣部,媽媽沒有說什麼,還是用心教著做小賣部的經驗和進貨渠道的經驗,沒想到四嬸去進貨的時候,進貨單簽的都是媽媽的名字,食品行老板找她也不認賬,就說誰的名字找誰。
那次之後,媽媽再也沒有去過四嬸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