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這一下,有一個人笑了,是捂著尻子的那種偷著笑,發自內心的幸災樂禍。
這個人就是武進士韓映坤,他當初的安排就是利用嚴紀鵬的仗義和頭腦簡單讓其充當替罪羊的。
11、
渭南縣衙門口。
縣衙門口示眾的嚴紀鵬,雖是五花大綁,但仍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天不怕地不怕還挺仗義的。
有人替嚴紀鵬痛惜,娃是好娃,從小就沒有親媽,屋裏少吃沒穿的,光景窮得實在沒法過,逼上梁山作了刀客,可他打富濟貧,沒有禍害過窮漢家人,那姓韓的武進士雖說滿口的仁義道德,但他不夠人,欺紀鵬這娃娃年輕火氣盛沒他腦子裏環環多,把娃利用了,也把娃害了,殺複漢軍那兩個當官的是武進士一個人的主意,張都督真是個漿子官,像《三滴血》裏的晉(盡)信書,十足的書呆子不會斷案,人們常說抓凶犯不看殺人的隻看遞刀的,這姓張的怎麼還是反著上呢,和常人不一樣呢。也有人說,東征軍裏容不下像嚴紀鵬這樣打家劫舍的土匪,東路軍是仁義之師,道不同不與為伍,一個老鼠會壞了一鍋湯的。
12、
這天傍晚,東門口抓了一條大魚,著了便裝易了容的韓映坤在出城時被熟人認了出來,落網了。
張伯英立即提審了韓映坤,韓映坤對他所犯罪行供認不諱,被囚入縣衙大牢,裏三層外三蹭重兵把守,以防意外。
接下來的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縣衙門口腰斬的死囚易了人,嚴紀鵬換成了韓映坤,嚴紀鵬沒球事給釋放了,依然統率他的民團,將要隨東征軍兵進潼關。作惡的韓映坤死得很慘,身首異處,梟頭示眾,沒有人給收屍,屍身被野狗撕扯得七零八落的,肥了畜牲的胃腸。
哎!張郎妙計安天下,用嚴紀鵬作誘餌釣得韓映坤這條大肥魚。
13、
張伯英收了嚴紀鵬後,與曹印侯、楊茹林等率軍一路東進,沿途又會合了從潼關前線潰敗下來的馬耀群、徐國楨殘部,聲威益壯,加緊往潼關進發。
14、
天險潼關城外。
東征軍到了潼關城下,將這個天險古關圍了個鐵桶一般,城內的河南毅軍惶惶如驚弓之鳥,插翅難逃。
趙倜派了瑞清出城迎戰,瑞清本是個文官是硬著頭皮出城的,挨了複仇心切的馬耀群的迎頭痛擊,敗回城內不敢再戰。
城內,趙倜帥營。
趙倜悔恨自己急功近利,先頭部隊雖說進了潼關,但卻陷入張伯英東征軍的重重包圍,後續部隊在豫西又遭到當地民軍與地方武裝的處處截擊,弄得焦頭爛額,陷入困境,被動挨打。
瑞清建議:“當前陝軍士氣旺盛,欲求速勝,我軍應靜守以待天時,千萬不可出戰自取滅亡,陝軍久攻不下,將不戰而自亂。”
趙倜捋了一下硬如鋼針的胡須,答道:“隻有據險以求天變,援軍到來之日,就是破敵求勝之時。陝軍雖人多勢眾,但勇猛不如我軍;我軍占據有利地勢,軍糧頗豐,固守待援,將陝軍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於是傳令下去,各門守軍不得擅自出戰,如果有違令者,將斬首示眾,懲一而儆百。毅軍各將士得了命令,隻是孤守待援,沒有人再敢出城迎擊陝軍。
15、
黃河西岸的古城韓城。
張義安就隨隊伍在黃河沿岸的韓城、合陽一帶駐防。
一日,義安在韓城南門外毓秀橋畔,遇見一個體胖腰圓的年輕人竟對著一個上了年紀的老者吹胡子瞪眼想動粗。
惡從膽邊生的張義安最見不得以強欺弱的不平事兒,抬腿就是一個撩陰腳,耍歪人的小年輕雙手護陰,佝僂著腰,先是牙齜咧嘴,繼而就翻了翻眼珠,白多黑少,接著“咕咚”一聲,倒了下去。
旁觀者見動下了人命案子,就喊叫開了:“好球神哩,動下大亂子啦,弄出人命啦!”
義安不緊不忙,隻是輕輕地一抓,說:“我讓你這多嘴驢胡咧咧!”他像老鷹叼小雞一樣抓了那個胡球嚷嚷的小青年,懸空而出,成了一道漂亮的拋物線,隻聽一聲“去吧”,就見那多嘴驢跌入橋下奔流不息的澽水河。
圍觀的人群先是驚詫,這個外地人出手不凡,一看就是個練家子,接著就拍手叫好,這外地人真仗義,算得上一條好漢。義安問了老漢受欺負的原因,老漢鼻涕一把淚一把地開始倒苦水,他吆豬欲過橋,那個賣柿子的惡棍訛詐他,紅口白牙地口說他,硬說他的豬吃了他的柿子,韓城人都知道,乾隆皇帝時韓城城區的廟後村出了一位名垂青史的大人物叫王傑,他是狀元,因智鬥權奸和珅而出名,王狀元說了韓城的豬不吃柿子,皇帝老兒不相信,派了欽差查看,果然如王狀元所言,一街兩行的柿子,群豬路過,竟視而不見。義安問為什麼,老漢說簡單得和“一”一樣,柿子是澀的。義安不相信,隨便抓了一個黃燦燦的柿子,咬了一口,奇澀無比,難以下咽,這一嚐才知道韓城的豬是不吃柿子的,老漢所言不虛。他大罵那欺老的惡棍不是人,死有餘辜。老漢說人家欺負他是鄉巴佬,人常說軟處好起土硬處好打牆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個姓劉的英俊青年走了過來,誇張義安義薄雲天,該出手時就出手,算得上一條好漢,像太史公筆下的遊俠郭解。
兩人互相報上姓名,義安才知道英俊青年是韓城當地人,名叫劉錦軒,自號“龍門狂生”,每每路逢不平,即拔刀相助。義安和龍門狂生對上了脾氣,結伴遊玩了太史祠墓、三義墓,叩頭焚香,虔誠無比。
龍門狂生投奔了義安的隊伍,兩人一起習文練武,吃酒聊天,不知不覺間已過了一些時日。
這時,東線戰事吃緊,張義安與龍們狂生率隊伍離了韓城,沿河南下,星夜馳援。一路上,南下的官兵們意氣風發,唱著龍門狂生在韓城組織民團“三義會”時自編的軍歌:
兵法易,勤學拳,
振興中華作奇男。
刀山火海我敢鑽,
還我河山還我權。
16、
初冬的渭河平原,寒風刺骨,耐不得風寒的人們早已穿上了棉襖棉褲,家寒穿得單薄一點的,起了渾身的雞皮疙瘩,接二連三地打著噴嚏。
陝軍東征再克潼關的攻堅戰是從辛亥年陽曆十一月十一日開始的。
戰鬥在黎明前打響,東征軍在張伯英的統率下,以馬耀群、徐國楨、曹引侯、楊茹林各帶人馬從西、南、東、北四麵輪番攻城。
城內的河南毅軍拚死抵抗,到晌午的時候,毅軍抵抗住了東征軍的十幾輪攻城。
17、
潼關城下。
午後,日頭漸漸西斜,陝軍的攻勢也逐漸減弱,隻有零星的槍聲不時地響起。
張伯英焦灼不安,像這樣耗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得想辦法破城。他約來馬、徐、曹、楊四將和策應攻城的嚴紀鵬商榷破城奇策,當張伯英談到組織敢死隊攻城時,馬耀群和嚴紀鵬爭當先鋒,互不相讓,一時爭得難以收場,曹印侯、楊茹林暗中為馬耀群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