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別讓男孩敗給情緒:關鍵的時候扶孩子一把(2)(2 / 3)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獲得者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殘疾,他的媽媽對此十分傷心,別人都勸她放棄對巴雷尼的培養,讓他放任自流,但是巴雷尼的媽媽並沒有放棄他,而是忍住悲傷鼓勵自己的孩子。一有時間,巴雷尼的媽媽就幫助他練習走路或做體操,她堅信自己的孩子能夠重新麵對生活。

巴雷尼回憶說:“母親曾在病床前對他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媽媽的話讓巴雷尼內心燃起鬥誌,堅持不懈的體育鍛煉彌補了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在媽媽的幫助下,巴雷尼經受住了生活對他的考驗。有了媽媽的支持,他開始更刻苦地學習知識,麵對困難時也從不退縮,他依靠自己的能力考進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在大學畢業後,巴雷尼開始全心地從事耳科神經學的研究。幾年後,他在耳科神經學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最終他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台。

男孩在學習和生活中難免會遭遇逆境,他們也常常會抱怨不如意,可事實上,在人的一生中沒有過不去的溝坎,男孩應該學會勇敢地麵對生活。需要放手一搏的時候,就不要猶豫,因為成功和失敗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如果勇敢地麵對了,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退縮了,就一定會失敗。巴爾紮克說過:“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卻步不前;而對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經曆挫折的人不一定都會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是經曆過挫折的人。父母要告訴自己的男孩:“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也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幸運隻會眷顧那些有勇氣、有準備的人,如果男孩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父母應該教育他們不要急著逃避或退縮,而要考慮如何把自己從挫折中救出來。人不可能隻是在順境中生活,還要學會在逆境中拚搏,隻要拚搏了,一切都有可能。

每個男孩都是不同的,但是每個男孩都有自己追求的夢想,在這點上所有的男孩都是相似的。之所以有的孩子成功,有的孩子失敗,主要在於他們沒有把握好身邊的機會,有時眼睜睜地看著機會與他們擦肩而過,當他們後悔的時候已經晚了。許多時候,如果人們認為自己不行,那麼他就真的不行;如果人們相信自己做得到,那麼他就一定能做得到,沒有勇氣爭取就永遠不會勝利。

成功就是抓住機會,哪怕隻有一絲希望,也絕不放棄。總結失敗的經驗,尋找成功的機會,一次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後失去從頭再來的勇氣,隻有強者才能一直走向成功,無論麵對多大的困難,隻要男孩有越壓越強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從困境中解脫出來,到達他們心中的終點。

點燃男孩對生活的熱情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有價值的,但生命卻是無價之寶。美國的一位教授曾經指出:人的生命之所以是無價之寶,是因為它能創造的價值是無限的。至於每個人能創造多少價值完全取決於自己。而隻有孩子對生活充滿熱愛才能有機會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父母應該多鼓勵男孩積極地麵對生活,點燃他們對生活的熱情。

男孩隻有在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後,才有可能對生活充滿熱情。

有一個著名的演說家,他在一次演講中沒有一句激動人心的開場白。人們都很詫異,以前聽過他演講的人很期待,而以前沒有聽過他演講的人覺得他徒有虛名。

此時,演說家從口袋裏掏出了20美元的紙幣,他將紙幣高高地舉起,並大聲地向大家宣布:“誰需要這張紙幣?”正在聽演講的人都興奮地笑了,大家都把手高高地舉過頭頂。

這位著名的演說家微笑著說:“噢,看來很多人想要,那麼我將把這張紙幣贈給你們當中的一位,但是在那之前,我要先做一件事情。”

說著,演說家把紙幣揉成了一團,這時他又問:“現在,誰還要這張紙幣?”此時仍然有很多人舉起了手臂。

演說家最後神秘地一笑,他把20美元的紙幣扔到了地上,並且還用力地跺了幾腳。此時,演說家在問完同樣的問題後,已經沒有一個人舉手了。

大家都不知道這位演說家究竟想說明什麼,於是都安靜地等待他的回應。演說家走到紙幣旁邊,用手撿起來,此時的紙幣已經變得又髒又破了。演說家用紙巾擦拭了一下這張紙幣,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演說家又將紙幣舉起,問是否還有人想要。此時又有人舉起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