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學會管理金錢(5)(2 / 2)

李明的家庭條件不錯,他的父親是位公務員,快要退休了,母親是位教師,兩位老人的開銷並不大,工資基本上都“上繳”給了李明。李明的父親為此很傷腦筋,他總是一臉後悔地對朋友們說,都怪自己從小對兒子嬌生慣養,即使他不好好學習也舍不得批評,結果現在兒子連生存都成了問題,更別說做出什麼成就了。

其實說工作“不好找”並不準確,準確地說是李明不想工作。每次工作基本上都是李明主動辭職的。有一次,親戚托熟人讓李明到一家公司做銷售工作,可李明卻因喝酒打架被“炒魷魚”了,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李明的父親也想讓他參加再就業培訓,可是他覺得那些都屬於“低級”的工作,這種工作讓他沒麵子。現在,李明每天在家裏白吃白喝,沒錢了就伸手向父母要。

當然,這隻是眾多“啃老族”中的一種。也有很多“啃老族”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人。趙潤年在大學學的是人人羨慕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他自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年中跳了5次槽,掙的錢遠遠供不上自己花,他還先後去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尋找創業的機會,可是都無功而返,每周人才市場上幾乎都有趙潤年徘徊的身影,他每月也是靠父母的接濟過日子。

不難發現,“啃老族”中的男孩絕大部分是獨生子,他們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愛護,從未受過什麼委屈,這是其社會適應能力較差的原因。又因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父母對男孩的期望過高,大多數父母在撫養男孩的過程中都非常關注他們的生理健康和物質生活,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麵都非常關心,唯獨忽略了他們的人格是否成熟的問題,即使有些男孩學習成績不錯,但是因為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最終還是難以適應社會。

因為社會對工作崗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那些從小就在高起點長大的男孩,即使有些暫時離開父母的羽翼,可是每當遭遇困難或挫折時,他們還會在第一時間回到父母的羽翼下。更有一些男孩因為自身“起點”較高,看不上某些工作的環境或職位,所以情願“賦閑”在家。因此,城市中的“啃老族”現象越來越嚴重。

“啃老族”的出現與就業壓力增大有一定的關係,對這種現象,父母們又持怎樣的態度呢?一位被“啃”的父親說:“我家兒子個性非常強,逼他去做他不想做的工作,我又舍不得,看著他整天在家中混日子,心裏雖然氣,可是也沒有辦法,既然生了他,那就先養著吧。”,還有一位母親也是一肚子苦水,她說:“都說‘養兒能防老’,現在可好了,兒子都是二十幾歲的人了,還不能自立,我們老兩口那點可憐的退休金已經很難應付兒子所需的花費了。”

從中我們不難聽出父母的無奈,也許“啃老族”利用的也是父母的無奈。但之所以有這麼多“啃老族”,主要原因還是父母的過分嗬護,讓男孩失去了承受風雨的能力,而父母的不拒絕讓他們更甘於“啃老”。

在2004年6月24日,一座名為《出征》的狼群雕塑在深圳某小學裏揭幕,其含意是東方主張“羊”的教育,培養的多是安於現狀和逆來順受的人;而西方則是進行“狼”的教育,培養的是敢於挑戰、個性張揚的人。這所小學之所以擺放狼群雕塑,就是為了向西方學習“狼”的教育。

這種做法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但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現狀來看,適時地對孩子實施“狼”的教育還是必要的。“羊”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雖然溫順,但其依賴性也非常強,而如果孩子身上有一種“狼”性,就會敢於挑戰和不斷地超越自我。所以,把男孩推出家門,讓他們嚐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他們獨立一些,“啃老族”的數量自然就會出現下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