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男孩體會貧窮,懂得貧富的差別,才能讓他具有良好的心態。如果男孩不明白自己生活的可貴,就不可能珍惜,也就不可能愛惜財富。對固執的男孩而言,身臨其境的“苦肉計”絕對比乏味地說教有效。
有位母親在暑假的時候把10歲的兒子送到了鄉下老家。開始的時候,孩子生活在農村很不習慣,待了三天,就打電話給母親,要求回城裏。老家的親人也不忍心看著孩子受苦,勸“狠心”的母親把孩子帶回去。然而,她隻是在電話裏語重心長地教導了兒子一番。孩子沒有辦法,隻好安心地住了下來。兩個月假期過去了,母親來接孩子的時候,他變得更加懂事了。
曾有人說:“平靜的海洋少有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難出時代的偉人。”想讓男孩早日成才,獲得良好的財富觀念,那就不妨狠心地讓男孩“貧窮”一回,讓男孩在貧窮中體會到財富的來之不易。
要花錢,自己掙
沃爾頓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曾經連續兩年排名“財富500強”的首位。沃爾瑪連鎖集團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先生不僅擁有聚集巨富的智慧,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麵也具有獨到之處,其中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掙零花錢。
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沃爾頓就讓他們為自己“打工”。平時,沃爾頓讓孩子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擦商店的地板,幫忙修補倉庫,裝卸簡單的貨物等。沃爾頓會按照他們的勞動量,根據普通工人的工資標準付給他們報酬。這個報酬既是孩子們的工資,也是他們的“零花錢”。顯然,沃爾頓給孩子們的“零花錢”已經超出了零花錢的概念,因為那是他們的勞動所得。事實上,沃爾頓給孩子們的“零花錢”就是工資,他用這種做法告訴了孩子們這樣一個觀念:要花錢,自己掙。
男孩要學會理財,首先必須有金錢觀念。現在大多數的孩子衣食無憂,往往不用考慮家庭的經濟狀況,而向父母要零花錢在孩子眼中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父母要想讓孩子得到良好的理財教育,就應從小讓孩子懂得“要花錢,自己掙”的道理。
美國的家庭教育不僅會灌輸給孩子“要花錢,自己掙”的觀念,還能真正讓孩子這樣去做。而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中,從來都不缺乏口號,卻鮮見實踐,很多父母都沒有勇氣讓孩子真正去做。
實際上,讓男孩自己掙零花錢並不難。生活中有很多機會可以幫助家長鍛煉男孩的能力,父母應該幫助男孩發現掙錢的機會,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夠給孩子相應的報酬,那麼他們會更加樂意。
有時候,隻要有一些正確的“引導”,男孩就能進入“工作”的角色。
有個日本男孩家境很好,可父母給他的零花錢並不多。父母對他要求很嚴格,常常告訴他賺錢要靠自己勞動。盡管他總是盡力地去幹一些家務活,但是收獲的零花錢還是很少。有一天,孩子就對媽媽說:“我的零花錢實在太少了,怎麼才能多一些?”媽媽笑著說:“我們家裏有一些廢飲料瓶,你可以存起來賣啊。”男孩不由地眼前一亮。從此以後,男孩常常會利用空閑的時間去收集廢棄的飲料瓶,並學會了計算差價,有時他甚至會去鄰居家上門收購。
很多父母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家裏並不缺少這點錢,沒必要讓孩子幹這種“沒麵子”的工作。其實,讓孩子掙錢並不是主要目的,讓他們掌握生存的法則和財富積累的方法,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父母應該培育男孩賺錢的想法,為孩子的一生播下“財富”的種子。
“要花錢,自己掙”的思想意識,是需要家長引導才能樹立的。
有個孩子特別喜歡花錢,養成了每天向父母要錢的習慣。
有一天,父親有些不耐煩了,就對孩子說:“想要錢,自己掙。”孩子聽了爸爸的話,委屈地說:“可是,我不會呀。”父親繼續引導說:“你可以倒垃圾、掃地、擦桌子,做好這些爸爸就付給你相應的錢。”
孩子聽了父親的話後,很感興趣,連忙答應:“這樣真的可以嗎?那太好了。”很快,父子倆達成的協議就開始實施了。可是有一次,孩子突然對父親說:“幹這些活很累,錢太少了,有沒有少出力多掙錢的活呢?”父親想了想,告訴他:“有,你動腦筋給家裏提好的建議,如果被采用了,你將得到3倍的工資。”於是,孩子開始留心生活,提出各種建議,其中也有很多好建議被采納。按勞取酬的家庭零花錢政策實施後,孩子變得更愛勞動了,腦筋也動得多了,在學校裏還獲得了“智多星”的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