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學會管理金錢(1)(1 / 3)

富爸爸、富媽媽們的愛與金錢會讓男孩恃寵而驕,變得自私而沒有責任感,但唯有“窮養”還遠遠不夠,更需要“智養”,這才是培養優秀男孩的正道。

“我的錢並不是你的”

孩子以為父母的錢就應該給自己花,父母掙錢就是為了自己。孩子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就會失去奮鬥的動力,特別是一些生長在富裕家庭中的孩子。家長要想讓孩子自立,就應該讓他知道,自己的錢並不是他的。讓孩子明白他並沒有權利對父母的錢進行支配,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早地獨立,樹立奮鬥目標。

在現實社會中,男孩要承擔的責任往往比女孩大,所以男孩的自立性要更早地培養。有很多男孩都有這樣的意識,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所以,許多出生於富裕家庭的男孩根本就不會把賺錢當一回事,同樣,也擔負不起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德國漢堡有一位先生的家族很有錢,從祖輩起他們就已經不需要再去工作賺錢了,因為他們家的錢放在銀行裏,吃利息也吃不完。他是一個真正的有錢人,但卻從來不亂花一分錢。他的生活總是很有計劃,因為他深深記得父親對他說過的一句話。

在他18歲那年,父親讓他一個人出門去旅遊。旅遊的費用是父親給他出的,但是非常少,一天25歐元,相當於人民幣25元。父親讓他在外麵旅遊一個月再回來,於是他拿著父親給的錢出門了。

這樣少的錢,一旦要住旅館就不能再買吃的,但是如果要買吃的就不能住旅館。這個男孩在外旅行40天,有幾天他一直靠喝自來水、吃麵包度日。有時候,他會睡在馬廄裏,有相當多的時間他都是在野外露營的。遇到刮風、下雨的天氣,整夜都不能睡覺。

這個男孩回到家的時候,家裏舉行了盛大的派對來歡迎他。但是,這個男孩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對父親訴說這一路上的經曆時充滿了怨氣。他問父親:“爸爸,你這樣有錢,為什麼才給我這麼一點旅費啊?”

父親對兒子說:“兒子,我用的是自己的錢,而你用的卻是我的錢。我給你很少的錢,讓你去旅行就是為了讓你明白這個道理。”男孩聽完父親的話後,心裏非常難過,但是他又覺得父親說得很有道理。雖然父親很有錢,但是這些錢如果父親不願意留給自己,那麼他就什麼都沒有。父親的話雖然讓男孩的感覺很不好,但是每當想亂花錢的時候,他就會想起父親的這句話。所以男孩決定,要將這句話說給自己的兒子聽。

父親的話對兒子來說雖然殘酷了一點,卻使兒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有時候,為了能夠培養男孩良好的習慣,讓他們有自尊、有擔當,父母就要對孩子狠一點。隻有讓男孩從小吃一些苦,他們才會珍惜父輩辛苦積攢下來的家業。

徐元現在是國內一家著名公司的軟件工程設計師,徐元說自己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完全歸功於爸爸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徐元的爸爸是一名軍人,母親是一位教師。徐元小時候,因為父母的工作忙,沒有辦法照顧自己,所以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外婆比較嬌慣他,一般他提出來的要求,老人都會盡量滿足他。

7歲上小學的時候,徐元被接回到父母的身邊。剛回到父母身邊的徐元除了有陌生的感覺外就是害怕,因為父親總是用一雙嚴厲的眼睛注視著自己。帶徐元去逛商場的時候,父親是不允許他亂挑玩具的。

爸爸這樣告訴徐元:“你隻能挑最便宜的,而且不能超過兩件,因為你現在還沒有辦法賺錢。”徐元心裏十分不樂意,但是因為害怕父親嚴厲的眼神,所以也不敢任性妄為。徐元上了中學以後,看見同學穿名牌運動鞋很羨慕,回家常和媽媽說這些事情。

坐在一旁的爸爸聽見徐元這樣說,就搭腔說:“吃和穿是你的基本需求,但是名牌運動鞋卻是奢侈品,在你自己沒有賺錢以前,不要浪費我和你媽媽賺的錢。”年少的徐元聽見爸爸的話,難過地掉下了眼淚。就在那一刻,他暗暗地下決心要靠自己的能力賺錢。所以,徐元一直學習非常刻苦,並最終考上了名校,畢業後成為一名出色的軟件工程設計師。

其實徐元的父母不是不能給兒子買一雙名牌運動鞋,父親之所以不願意給兒子買昂貴的運動鞋,就是為了讓他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假設徐元的父親在兒子提出要求後,二話不說就給他買了奢侈的運動鞋,徐元的願望輕易地被滿足,他就會喪失奮鬥的動力,而這樣的教育方式無論對父母還是對孩子都是不利的。

父母不斷地滿足孩子奢侈的要求,隻能讓孩子越來越奢侈。他們不會節約,也不會通過自己的雙手來賺取自己的未來。父母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奢侈”的思想,更不應該用奢侈品來滿足孩子的需求。其實,無論是富裕家庭還是貧苦家庭的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不知道錢財是什麼概念。如果孩子有奢侈的想法,也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受熏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