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交往就是要了解對方的內心,而認真的傾聽則是了解對方內心的重要手段。
人們總是喜歡將滿腹心事藏在心底,除了真正的知心朋友,總是拒絕透露給他人,然而一個人不可能將心情控製得一絲不漏,心聲總是會從話語中不經意地流露出來,所以了解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傾聽。
傾聽是一門藝術,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就是做個真正的傾聽者。家長要讓男孩學會把說話的機會留給他人,或者談對方關心的事。傾聽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快樂。很多傾聽者都受到他人的歡迎,獲得朋友的信任。戴爾·卡耐基曾舉過一個例子:在一個宴會上,他坐在一位植物學家身旁,專注地聽植物學家跟他談論各種植物的趣事。他除了提出一個問題之外,幾乎沒說什麼話,但分手時那位植物學家卻對別人說,卡耐基先生是一個最有意思的談話家。
男孩學會傾聽他人、理解他人,會讓他得到友情和無數的機會。在傾聽的過程中,男孩要有耐心、同情心和理解能力。傾聽需要平等待人,需要飽含溫暖的深情和信任。讓男孩學會傾聽,拋棄自己的傲慢、虛榮以及成見,感受心與心碰撞的美妙。傾聽,不僅體現著人的修養,還關係到能否與他人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很多時候,人們需要的不是口腹之欲,而是可以讓彼此心靈棲息的芳草地,而傾聽就是這樣的恬靜樂園,傾聽常常作為一個快樂的園丁而存在。
家長可以讓男孩在與朋友或同學的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了解他人的煩惱,並且更好地幫助別人、鼓勵別人。這樣不僅有利於男孩的成長,而且不會讓男孩的生活變得孤單。
分享讓男孩收獲更多
小孩不喜歡與人分享是常見的現象,尤其是一些男孩更是如此,他們往往認為所有的好東西都屬於他自己。然而,分享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在人長大之後,分享就顯得更為重要了。懂得分享的人能夠獲得更多的朋友,擁有更多的快樂,有位哲人說過:“沒有分享的人生,無論麵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懲罰。”因此,家長應讓男孩從小學會分享。
有兩名釣魚的高手結伴釣魚,他們都有很明顯的個性:一個生性孤僻,喜歡單享獨釣之樂;另一個性格開朗,愛交朋友,喜歡和別人一起釣魚。
有一次,那個開朗的釣魚高手看到遊客釣不到魚,就說:“我來教你們釣魚,你們學會釣魚後,如果釣到一大堆魚,就每10尾分給我一尾。”遊客們聽了欣然同意。就這樣,他開始和一群又一群的人分享自己的釣魚技術和經驗。結果一天下來,他得到了滿滿一大簍魚,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並且備受大夥的尊崇,大家都稱呼他為“老師”。而那個孤僻的釣魚高手不僅收獲的魚比同伴少,也沒有同伴那樣快樂,顯得孤單而落寞。
能夠與人分享的人將會收獲更多,如果一個人不懂分享,就無法取得進步,甚至還會因為自私而失去原本擁有的東西。
有一個園丁管理一個很大的花園,花園裏種著各種各樣的花草,但就是沒有櫻桃樹,因為在那個國家裏隻有3棵櫻桃樹,而這3棵櫻桃樹都在王後的花園中。
園丁渴望得到櫻桃樹的種子,於是就給王後寫了一封信,希望她能送給他幾粒櫻桃樹的種子。然而王後並沒有給園丁種子,隻是給他回了一封信,信裏寫道:“既然你的花園裏什麼都有,缺棵櫻桃樹有什麼大不了的。”園丁看了信後又給王後寫了第二封信,告訴她自己渴望櫻桃樹的迫切心情。過了很久,園丁才收到王後的回信,王後還是拒絕了園丁的請求,園丁沒有再要櫻桃樹的種子,而是寫了最後一封信告訴王後:“也許你收到我的信時,我已經到了天堂,所以我從此再也不需要櫻桃樹的種子了。”
有一天,王後走進花園時發現那3棵櫻桃樹已經枯死了,就這樣,這個王國再也沒有櫻桃樹了。
如果樂於分享,也許在舉手之間就能幫助別人實現夢想,給世界帶來歡樂,這樣何樂而不為呢?但假如像自私的王後一樣,不願與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最終永遠失去了心愛的櫻桃樹。顯然,這是得不償失的。家長要讓男孩明白“送人鮮花,手有餘香”的內涵,隻要樂於與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就能擁有更多的快樂。分享不僅能幫助男孩消除自私和自閉的心理,還能讓男孩體會到他人的快樂心情,增進與他人之間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