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天龍大軍兵分兩路,戲誌才率一路北上掃除黃巾,天龍自引七千東行,追擊敵軍。同時,天龍派傳令兵告知朱俊、皇甫嵩二人,讓二人立即攻占潁川城。二人皆疑,半晌,經過分析之後才相信天龍之言,於是引兵攻城,不曾想,城內早已空無一人,城牆上隻是幾個草人,就連城中百姓也消失不見。朱俊、皇甫嵩二人又氣又惱,稍作整頓後,分兵兩路,一路北上,向廣宗進發,助盧植戰張角,另一路東進,掃除徐、揚二州賊眾。
卻說天龍率軍七千一路追擊敵軍,到了細陽城。此時,天龍終於確定了之前的猜想:黃巾要將各處分散力量集於一處,與朝廷對壘。雖然有些多此一舉,但黃巾力量分散,人才又少,很容易被逐個消滅,而將天下黃巾集於一處,則可以多一份力量,當真高明!
但他們碰上的可是天龍!
經過一番研究考慮之後,天龍果斷親帶騎兵三千連夜向下蔡奔去,同時令夏侯惇、徐晃引兵四千至靈璧城外伏擊黃巾軍。
天龍親率顏坤、樂進,快馬加鞭向下蔡奔去。陽光微露,急行中的天龍看到前邊自南而北來了一隊人馬,大約有萬餘人,頭紮黃巾。
“進攻!”天龍拔劍高呼,當先殺入敵軍之中。
此軍隻是一普通黃巾殘兵,軍中無大帥,見到朝廷騎兵頓時亂了陣腳,被天龍騎兵衝殺一陣便死傷過半,逃的逃、降的降,不到一個時辰便結束了戰鬥。
從俘虜的黃巾首領口中得知:人公將軍親來前線,令所有黃巾教徒行至冀州,耕種為大軍供應糧草,隻挑為數不多的精壯之人重組軍隊。現在,人公將軍正在壽春與官軍戰鬥。當天龍問及那三千騎兵之時,此人供認不諱,每說及那三千騎兵,此人臉上充滿著羨慕及無盡的敬佩。
天龍並沒有為難俘虜,都將他們遣送回家,稍作休整之後便向壽春進軍。
……
孫堅,字文台。廣顏闊麵,虎體熊腰,少有才華,勇力過人。時為盱眙丞,黃巾亂起,禍及揚州,文台引淮泗精兵一千五百人對抗黃巾。
孫堅握緊了手中的古錠刀,看著四麵八方無數的黃巾軍,再看了看背後的三千官兵,無奈的歎了口氣:“想不到我孫堅要命喪黃巾逆賊之手!”
“文台,別泄氣!”一個三十左右的將軍對孫堅說,“文台,我等現已被黃巾包圍,士卒們必當竭力死戰,黃巾雖眾,卻如何抵擋我等虎狼之師?”
孫堅看了看周圍山壁上的黃巾軍,道:“德謀,此黃巾軍非同尋常,絕非往日與我等交手之卒可比。黃巾軍引我等入得此山穀,封退路,據高點,並無與我軍對戰之意,這樣圍困之下,不出三日,我軍必敗!”
原來,孫堅聞得黃巾軍圍攻壽春,特引兵來救,黃巾軍無紀、兵無力、將無謀,孫堅對上他們猶如對上孩提一般,一千五百精兵便結了壽春之圍。五日後,黃巾再引兵來戰,軍中揚起一麵大旗,上書“人公將軍”。戰了半個時辰,黃巾撤退,孫堅料得此必為黃巾重將,於是追了上來。一路追來,黃巾軍四處逃散,隻有數十騎護住一名身著金甲的大將,孫堅料定此人必是“人公將軍”——張梁,於是令全軍隻追張梁。
須臾,金甲將引數十騎向一山穀中逃去,孫堅大喜:此穀隻有入口,無出口,這樣便如同甕中之鱉,張梁何處可逃!
殊不知,張梁到達末路後,立即躍起,數十人飛簷走壁,逃到山崖之上。孫堅望見,立感不妙,隨即下令撤兵,卻也晚了。一聲巨響,穀口被巨石封住,周圍山壁之上站滿了黃巾兵,那名金甲將赫然就在其中。他背後立著二員銀甲將軍,其一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麵重頤,威風淩淩,另一身長七尺,英氣勃勃,臉上堅毅果然,分明是個孩童,此二人絕非善類。三人背後豎起三麵大旗,分曰:麟、張、趙。
原來,那名金甲將並不是張梁,而是麒麟將軍天麟,他背後的二人一為趙雲一為張梁。天麟改革軍製,縮編黃巾軍,將廣宗城五十萬黃巾銳減為二十萬,隻留精壯有誌之士留於軍中,被削減下來的士卒皆令耕種務農,為大軍供給糧草。天麟又親自從五十萬人中挑選精銳三千勇士,號為“麒麟營”。不過,此次天麟南下並非將麒麟營帶出,因為時間尚短,麒麟營未經訓練還不足以上陣決勝。此時與天麟同行的三千騎兵乃是張角的私人衛隊,皆通習仙術,而且身手不凡,忠肝義膽,是張角早年即暗中培養的一支部隊。現在,這三千人中還夾雜有數十名隨趙雲同來的東龍門高手,其實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