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初戰告捷(1 / 3)

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四月初一。大漢牙門將曹操引軍一萬,助三路大軍討伐黃巾。時盧植引軍五萬北上廣宗;皇甫嵩、朱俊各引五萬人馬分兵兩路向東夾擊潁川,天下豪傑一時盡起兵討伐黃巾。不過,黃巾新起之兵,聲勢浩大,八州之地,迅速淪陷。

天龍引兵出洛陽,其部隊有一千起兵,二千弓弩手,五千刀盾手,二千長槍兵,徐晃為大軍先鋒,引兵一千為大軍開路,天龍鎮守中軍。一萬部隊向潁川進發。

由於前線目前並不吃緊,朝廷之兵新至潁川與賊軍進行了三場死傷過萬的會戰,共殺敵五萬,俘虜三萬皆被斬殺,而朝廷之兵損傷隻有五千,一時間朱俊、皇甫嵩名聲飆升,軍隊望風披靡。但由於潁川、汝南為黃巾第二核心區域,賊軍甚重,有近二十萬之多。朱俊、皇甫嵩還未收複潁川,不過十萬大軍分兵兩路,已經逼近潁川城,二將正積極籌劃奪下潁川的戰役。

令天龍感到不解的是,據探子回報,黃巾統帥並非曆史上所說的張寶、張梁,而是一無名之輩。不過天龍並不會因此就放鬆警惕,在放慢行軍速度的同時派出了大量斥候,探查各方敵情。

四月初十,駐軍於中牟城外的天龍接連收到四個同樣的消息,一來自皇甫嵩,一來自朱俊,另兩個來自派出去的斥候:

四月初八,皇甫嵩、朱俊強攻潁川城未果,是夜,二人軍隊先後受到騎兵突襲,由於二人對黃巾軍早報以輕視之意,故夜間隻是象征性的設防,正好被殺了個措手不及,被迫退兵十裏。四月初九,兩路大軍再次強攻潁川城,站到午時,朱俊部隊後方突然殺出一隊騎兵,約有三千人,朱俊部隊頓時陣腳大亂,後方士兵拚命向前跑,前方士兵不明所以,被衝亂陣型,朱俊及時命令執法隊督戰,同時排除五千騎兵迎敵,不過當這五千騎兵到達後方時,那神秘的三千輕騎已不見了蹤影。當日攻城未果,撤軍時,皇甫嵩特意在後軍安排重兵,防止那神出鬼沒的騎兵偷襲,卻不曾想行至半路,那三千騎兵從路邊樹林殺出,截住中軍。中路士兵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接著三千騎兵尾追前路士兵,又衝殺了數裏地,待到皇甫嵩率後軍主力趕到時,那三千騎兵又竄入樹林中,消失了蹤影。當晚,皇甫嵩、朱俊二軍一麵退兵十裏,加強巡視,一麵派人告知天龍,讓其加倍小心。

這一消息令天龍十分震驚,黃巾軍怎麼會有如此厲害的騎兵?據探子回報,四場戰鬥敵軍騎兵屍首不過半百,而朝廷死亡人數竟高達一萬二千!天龍更加佩服這騎兵的統帥:準確的抓住敵人最鬆懈的時候突擊,又毫不戀戰,部隊來去更是猶如鬼魅,當真高明!

接下來幾日,天龍率軍南下,向長社行去,同時派親信之人去陳留通知夏侯兄弟及曹仁出兵前來會和。朱俊、皇甫嵩則收起輕敵之意,日夜不防,不再強攻潁川城,每日隻是象征性地到城外叫陣一番,不過黃巾守將每日高掛免戰牌,甚至連城牆上都隻派兵幾人站崗。這更加令朱俊、皇甫嵩二人懷疑,生怕敵軍再有什麼偷襲,故每日不敢攻城。

五日後,曹操大軍到達長社,夏侯、曹仁三兄弟也引兵四千前來會和,另外,李典、樂進、於禁三人此時正在軍中,皆是戲誌才力勸來的猛將。

是日,天龍拜戲誌才為軍師,與其商議。

“誌才,潁川之事想畢你已知曉,你怎麼看?”

戲誌才未思便答:“主公,我覺得此事有些蹊蹺,且不論黃巾如何來得這三千精騎,單說主帥如此精明之人,近幾日怎會毫無動作,仿佛消失了一般?”

“誌才的意思是……”天龍眼前一亮,接著,與戲誌才同時開口,“潁川城已空!”

“沒錯,主公。這幾日一路行來,我見到不少流民北遷,其中不乏精壯之人,而長社城東,據探子回報,似乎有灶火遺留,依我看,應有不下五千人的部隊停留過……”

天龍倏地站起來,深思一番,抬頭道:“經誌才一點,吾頓開茅塞。黃巾定然是全軍欲會和一處,穩固陣腳。而做出之一切的隻有一個人……”

“此人是誰?”戲誌才不明,故出言相問,天龍並沒有說出來,“隻是吾一故交”,天龍心想:“能夠使曆史改變而又能號集黃巾之軍的人想畢又是蚩尤派的人吧!”

接著,天龍召集眾將,準備與黃巾軍交鋒。

“誌才,你與妙才、子孝引步兵六千,輕騎一千向陳留、大梁、定陶、東郡一線進兵,遇敵則打,依情況多招些降兵,壯我軍力,具體細節,誌才依勢而定。剩餘兵馬與我一齊向東南進發,定要將這鬼魅擊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