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植於殿側。
晦至祖塋祭奠,訪求蒯徹,已不知所之。
帝以張不疑嗣為留侯,以辟疆嚐阿高後也。
周勃謝病免歸,陳平專相。
癸亥二年十月,丞相平卒,複以絳侯勃為丞相。
帝曰:“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驩欣,靡有遺德。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馴其民。其令列侯之國,為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
帝曰:“朕聞之,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則天示之以菑,以誡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見於天,菑孰大焉!
朕獲保宗廟,以微眇之身讬於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朕一人,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
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因各飭其任職,務省繇費以便民。朕既不能遠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設備未息。今縱不能罷邊屯戍,而又飭兵厚衛,其罷衛將軍軍。太仆見馬遺財足,餘皆以給傳置。”
正月,帝曰:“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三月,有司請立皇子為諸侯王。帝曰:“趙幽王幽死,朕甚憐之,已立其長子遂為趙王。遂弟辟彊及齊悼惠王子硃虛侯章、東牟侯興居有功,可王。”
乃立趙幽王少子辟彊為河間王,以齊劇郡立硃虛侯為城陽王,立東牟侯為濟北王,皇子武為代王,子參為太原王,子揖為梁王。
甲子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十一月,帝曰:“前日遣列侯之國,或辭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
絳侯勃免丞相就國,以太尉潁陰侯嬰為丞相。罷太尉官,屬丞相。廷尉吳公卒,以張釋之為廷尉。
有王生者,善黃老言而不出諸口,見釋之謂曰:“為我結襪!”
釋之跪而結之。鹹以為怪。生曰:“廷尉方今名臣,餘故使以重之。”諸生賢王而重張釋之,彈劾不避權貴,拜為中大夫。
乙醜四年,絳侯勃卒,諡敬侯。
帝好黃老術未得其旨。聞膠西蓋公自號東平先生,善治其言。遺使往召,已偕王生去矣。
長沙王太傅賈誼入朝,帝召問於宣室,與談鬼神之事,至夜半而罷,帝歎不及,拜為梁太傅。
誼舉東市卜者有道,召之,已他往。
是即範增之師楚南公,改稱司馬季主,遊於長安,與弟子賣卜東市,論陰陽之紀,宋忠、賈誼遇之,驚異曰:“竊觀於世,未有如先生者,何居之卑耶?”
季主大笑曰:“騏驥不與罷驢為駟,鳳凰不與燕雀為群,而賢者不與不肖者同列,故寧處卑以避眾。公等喁喁者也,何知長者之道!”二子爽然自失。
既別去,季主遂遊邯鄲,遇昔趙王張耳之臣鮑叔陽,乃廣寧人,少好養生,常服桂屑。凡有道術之士,即留於家奉養。
邀季主師弟入座,先有客數十人,中惟張君、朱仲、劉京有異,季主深相契重。未幾,張、朱、劉別去,約以來東南相會。
其後季主居叔陽家日久,教叔陽棄家,同訪三人而去。
丙寅五年,淮南王長謀反,約閩越、匈奴同舉。
丁卯六年事覺,帝廢長為庶人,處於蜀,長道病而死。
帝以其四子為列侯。
庚午九年,太仆夏侯晏卒,諡文侯。
公卿送葬至東都門外,馬忽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有銘曰:“佳城鬱鬱,二千年見白石,籲嗟滕公居此室。”
遂葬於此。
辛未十年,帝聞秦時博士伏勝專治《尚書》,遺使至濟南求之。
勝老,不能行,使其徒晁錯往受之。勝口訥,令幼女傳言授錯。
錯善申韓之學,得幸於太子,號智囊。帝慈惠愛人,謂錯峭直刻深,故不重任。
甲戌,齊太倉令淳於意有罪當刑,詔逮係獄。
意有五女,臨行隨而泣,意怒曰:“生女不生男,緩急無可使!”
少女緹縈暗傷父言,隨至長安,上書請身為官婢以贖父刑。帝憐之,赦其父子之罪。
於是詔除肉刑者三。
淳於意偕女返齊,路遇醫師陽慶曰:“公之得生,果在子乎?”意拜謝其言之驗。
慶臨行更以一書授意曰:“子可代我而行,”遂別去。
意乃臨淄之安丘人,政尚簡易,治稱神明,民皆呼曰“太倉公”。少喜醫術,師同郡元裏公乘陽慶。
慶自言字勵,使意盡去其故方,雲己年老無字,“有禁方,當悉授子。”且曰:“以公廉平,後福未艾,數當坐法刑死,賴所生者生之。”
意領其書,不複記其言,及是始知有定數。
至齊,披閱所授,皆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及藥論甚精。
受之三年,為人治病,決生死,多奇中。
棄官挈家隱於雲門山,療人疾苦。
其後,檢得一種子方,遂合服之,五妻連生二十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