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羨門子方授韓終 太倉公難逢陽勵(1 / 3)

無諸恐山移盡,高叫曰:“已知仙仗神術矣!”

一人大笑曰:“待還汝一山。”向北招曰:“快來!”遠見一山自會稽飛至。

一人曰:“所煉大丹已成,當歸方諸複命。”向湖中呼魚,有九尾赤鯉躍出,各路其一,謝別飛升而去。

無諸及群僚驚呼跪拜。

半空擲下釣蟒竹竿,令收內藏,對山建一淩霄台,以記其事;立廟於湖上,歲時祭祀。

無諸自此頗事神仙。

南越來約反漢,明歲趙佗稱帝,無諸遣使通漢。

高後遣將軍隆慮侯周灶往擊之。會暑濕,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嶺。相持歲餘,令罷兵歸。

佗因此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越,役屬焉,東西萬餘裏。

乃乘黃屋左纛,稱製,與中國侔。

太後強以諸呂之女授諸王為妃,趙王友弗愛呂女,太後怒,庚申正月,召趙王置於邸,絕食餓死。

徙梁王恢為趙王,徙呂產為梁王。

是秋,趙王恢、燕王建俱薨,太後陰使人殺其子,以呂祿為趙王,呂通為燕王。

辛酉三月,呂後祓祀以除不祥。還,過軹道,見有物如蒼夫樸觸後腋下,遂病。

太史卜之雲:“母子受慘刑而死者為祟。”

後疑如意、戚姬為,作善事祈禳。

腋痛不止,晝夜呻吟,秋七月崩,遺詔產為相國,祿女為帝後。

是時,諸呂擅權,欲為亂,齊王襄發兵西誅諸呂。

呂產遣灌嬰擊齊,晏與齊連和。

丞相平與太尉勃深相結納,平使酈寄往紿呂祿,使以兵屬勃,勃將北軍,命劉章入殺產、祿及諸呂,無少長皆誅。

諸大臣相與謀曰:“代王年長仁孝,太後素懼,良宜承大位。”遂往迎。

代王恒,高帝第三子,母後夢黃龍據腹而生,八歲封代,九歲帝崩,隨生母歸國,王奉養惟謹。

母病二年,王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嚐以進,仁孝聞於天下。

大臣迎之,王未決,中尉宋昌勸速往,王聞太行隱者蘇唐善卜,聘之使卜。唐以荊灼龜,兆得正大而橫,其繇曰:“大橫庚庚,餘為天王,夏啟以光。”

唐曰:“龜之文理橫行,無思不服。庚者,更也,更諸侯而即帝位也。天王,天子也。五帝禪賢,夏啟始傳父位。王當襲父跡,於啟為有光矣。”王乘傳詣長安。

太尉勃上璽符,帝弘被弑於邸。代王即位,宋昌鎮撫南北軍,大赦天下,大酺五日。

壬戌元年十月,徙陳平為左丞相,周勃為右丞相,灌嬰為太尉,諸大臣賜爵有差。

二年,立子啟為皇太子,立竇氏為後。

四月,封代來功臣,官皆九卿。廷尉扶嘉,賜食邑朐䏰。

蘇唐聞嘉生有異征,亦善占候,遂結為知己。

於前冬見一人袒裼行歌於道,唇不色殷,膚不起粟,因邀飲問之,其人曰:“我韓終也。始皇遣求羨門高誓,至聞河之北,有紫桂成林,實大如棗,群仙以之為餌,我亦采食,故得後天不老。

回,遇羨門子於濟陽,欲強之行,羨曰:‘始皇不久北去,予入南海訪慈航大士。’乃出囊中九節菖莆,教我種而食之。二十年來,遍體生毛,覺陽氣衝和,雖遇隆冬袒露不寒,重裘不燥。

又師中嶽宋君玄德,服我以靈飛六甲,始得遠行,因字偉遠。

複求九疑真人善步之術,更能履空飛走。吾將南去,二君能伴否?”

唐欣然,嘉亦棄妻子隨去。

帝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第一,召為廷尉。

每患南越未服,為佗置守塚人於真定,置守邑,歲時奉祀。召其從昆弟,尊官厚賜寵之。

詔丞相陳平等舉可使南越者,平言好畤陸賈,先帝時習使南越。

乃召賈以為太中大夫,往使。

因讓佗自立為帝,曾無一介之使報者。

佗稱帝三年,韋生寐卒,五子皆幼。

適賈至南越,說以歸漢。

王甚恐,為書謝,稱曰:“蠻夷大長老夫臣佗,前日高後隔異南越,竊疑長沙王讒臣,又遙聞高後盡誅佗宗族,掘燒先人塚,以故自棄,犯長沙邊境。

且南方卑濕,蠻夷中間,其東閩越千人眾號稱王,其西甌駱裸國亦稱王。

老臣妄竊帝號,聊以自娛,豈敢以聞天王哉!”乃頓首謝,原長為籓臣,奉貢職。

於是乃下令國中曰:“吾聞兩雄不俱立,兩賢不並世。

佗載賈至合浦盤石山遊宴,複邀海山樓眺望,築一城於都西留駐,號大夫城,日設宴款待。

席間以韋生事言之,賈曰:“淮陰首功,幸有子孫在此,歸即奏聞。”

佗召韋氏五子出見。

賈辭歸,佗稱臣,貢土宜百種。令韋生長子晦為使,囑其留仕。所贈賈珍寶一無所受,南人益重漢使,築朝漢台。

明年,趙佗殂,世子濟卒,濟子朝襲位。

賈回朝,以韋晦奏聞,帝召見撫慰,仍封淮陰侯,複韓姓。

陳所獻於廷,有物如樹,高數尺而赤,帝不識。

晦曰:“此名火樹,寶號珊瑚,似玉而紅潤,產海底盤石上,一歲黃,三歲赤。海人先作鐵網布沉水底,伺其貫中生長,絞網出之,失時不取則腐。在海直而軟,見日則曲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