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羨門子方授韓終 太倉公難逢陽勵(3 / 3)

餘藥施於四方之無子者,使宗祀不絕。

乙亥秋,丞相張相如薨,以北平侯張蒼為丞相,秦時為柱下史,頗知《易》理,高帝令定歲日章程。及為相,欲較明律曆,募致深通《易》理者。

魯人公孫臣,頃公之後,少從申公遊習鄒衍德運之學,上書陳五行之德,帝王相承傳《易》。方今水德王,時應有黃龍現。當改正朔,易服色製度。

帝命與丞相議之,蒼曰:“推今水德始明,何應土德?”

丙子春,隴西守奏有黃龍現於成紀,帝召公孫臣美之曰:“果如卿言。”

乃以為博士,使申明土德之事,改成紀為天水郡。

趙人新垣平,以望氣方術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彩,前祀五帝中,黃帝二,而無赤帝。如五帝並修,則玉英現。

帝遂立五帝廟於渭陽汾陰,易一黃帝為赤帝。

丁醜夏,帝親祀渭陽五帝廟,以垣平為上大夫。使博士諸生刺六經中,作王製,議巡狩封禪事。

淮南王長二子來朝,帝以安襲淮南王,勃為衡山王,賜為廬江王。

戊寅夏,新垣平言於帝曰:“闕下有寶玉氣。”令伺之,果有獻玉杯者,旁刻曰:“人主延壽。”

帝傳示群臣,賜平金百斤。平又言候日當再中。命天官候視,奏雲:“日已過午西昃,複退度中天。”頃之而西。

帝大悅。詔以十七年更為元年,是為後元。

是秋,垣平複言汾陰有金寶氣,意周鼎當出於灑水。

帝命治廟汾陰以祀鼎,令發卒入水求之,果於汾水得一鼎,重式如故。

公孫臣察其文,獨指為偽。言夏鼎作鍾鼎篆以記,今汾陰鼎篆與玉杯篆同。

帝以杯證之,果同,令誅平,益重臣之識。

張蒼自知不及,乞歸故裏。蒼年老無齒,置乳妻十數人,每食盡飽。妾以百數,曾孕者不複幸,生子眾多,年八十餘尚居相位,耳目精神過於年少。年百餘歲而卒。

帝以淮陽守申屠嘉為相。

後二年夏,帝患脾泄,久不愈,命求卜者。

有沛人衛平,少從高帝起義,官拜都尉,年近八旬,矯健若壯,奏雲:“東闕下有卜師呼子先,字迂老,漢中人,壽百餘歲,嚐雲隨恒山偃公學卜,能斷人休咎。與臣善,可使卜之。”

帝召至,命太子暗祝其事,令卜於殿右。

子先捧龜端視曰:“鄉兆相生,帝病無咎。但得宗姓一人治之立愈。”

帝問劉氏諸侯王曾有學軒岐術者否。趙王遂言:“邯山有醫士劉京常入城療病輒愈,複能為人祭天延算。言與帝室有親。”

帝命輕車往召。京即孝惠庶子就,朱仲攜至趙地,令從邯鄲張君學道。湛不欲教,仲言孝惠之仁,乃授其祝由科醫術。

仲又與雲母朱英方,人服一丸,延壽十紀,但期得黃金千斤始成。

張、朱二君既去,子就乃去“尤”傍改名京,字太玄,獨居邯山峰頂,時有紫雲覆蓋,因名紫山。後許負望氣至,複學其相術。

應召入宮視疾,見帝長揖不拜。索水一甌,以二指空書一符於水,進帝飲之,便覺神氣清明,泄瀉立止。

明日,帝即臨朝。

時河內守周亞夫入朝問安,與嬖臣鄧通同侍帝傍,劉京見而訝曰:“二公貴寵必隆,他日皆當餓死!”指其口曰:“為其法令紋入口也。”

亞夫怒其廷辱,欲擊京,帝止之。留京入宮,欲用為侍中,京不願,乞歸紫山。帝賜以黃金千斤,問何宗支,京雲:“問會稽朱仲便知。”乃領金回,修藥服食。

帝問左右曾有朱仲否,有老內侍曰:“高後時,獻三寸珠者名朱仲,雲在會稽。”

帝下書征聘,不知蹤跡。

鄧通聞京之言,私請於帝,帝曰:“富貴在朕,何憂饑餓耶!”賜以蜀嚴道臨邛銅山,使得自鑄五銖錢,用度無窮,通遂鼓鑄於泌陽山上。

帝命禮金帛酬卜者,子先不受。

臨去,呼長安市酒家嫗曰:“日飲汝酒,不取我錢,無以報汝,今早卜有中陵王蕭君召我為太華仙官,應與汝共去。”

嫗留子先宿於堂。

黃昏,果有人持二茅狗至。子先呼嫗速起,與一茅狗騎之,化龍飛起,同上華陽山去。

是夜風雨滿城,平地水盈尺許。山下居民亦聞山上大聲言,子先、酒家母至矣。

二處皆聞於帝。

由是帝知世不乏仙,乃躬修玄默,恭儉節欲,國政之暇,常讀《道德經》,不能析解。

聞有一老結廬於河濱,自稱河上公。

後二年,帝遣使齎經所不解處往問,使者敬述帝意,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遙問也。”

使者複命,帝即東幸河濱,造廬請問。

公閉目端坐,二侍者旁立,不迎不答。帝微慍曰:“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子雖有道,猶朕民也,何乃高乎?富貴貧賤,朕得生之。”

公拍掌大笑,坐躍而起,舟冉出戶,如雲之升去,比百丈,二侍隨起,止於玄虛,俯而言曰:“餘今上不在天,下不居地,何臣民之有,而能使餘貴賤乎?”

其聲如洪鍾,帝始知為神人,稽首禮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