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節 諸族雜居(1 / 2)

等到下午,估計老祖母午休完了,楊飛就去找她說明上午之事。進了帳,寒暄了幾句,老祖母就讓楊飛坐了,又問:“乖孫兒,今天什麼事?”楊飛先把今天上午的事細說了,然後說道:“老祖母,我觀天下大變將至,我部不可有苟且的打算,漢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我部當有海納百川的氣度。”

老祖母聽完,微笑著點頭,道:“乖孫兒,你的想法好,這才是天降神將的模樣,你跟老祖母說說,你有什麼具體想法?”楊飛道:“漢人匈奴人雜居,倘若不劃一,必有爭鬥。但是,天下哪有萬全之策?雜居也有雜居的好處。上郡本有漢人耕種之地,隻是這些年荒廢了。漢人久習耕種之術,倘若讓他們放牧,必生不滿,如此,將來哪個漢人還願意投附我部?因此,孫兒想,雜居是要的,但必須想出相應的法度出來,好讓雜居的壞處不要太大。至於和草原人的爭鬥,孫兒還有一個想法。我部地處並涼朔方交接之處,三地漢人雖然勇健善射不及我匈奴人,但也相差不遠,悍勇遠超其它地方的漢人。漢人雖然柔弱,但論起戰陣之法,束伍之術,我匈奴又是不及的。想當年漢家武帝之時,與匈奴人作戰的,就是並涼朔方的漢人。因此,隻要有戰馬,這些漢人雖然仍事耕種,卻依然是良好的騎兵,如此魚單、楊躍的想法都可以顧及到。老祖母覺得孫兒的想法怎麼樣?”

老祖母聽著點頭,說道:“強迫他人不事耕種,改事遊牧,的確不近人情。楊躍和我說過那話什麼的,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能做到這一點,就離聖人不遠了,我不想做什麼聖人,不過倘若讓我們匈奴人不事遊牧,必然人人怨恨,戶戶哀傷。反過來想,也是如此。你的想法很好,隻是須想出好的辦法來,我們匈奴雖然臣屬漢家,但終究是不一樣的,難免有衝突,這法子你們要多動些心思。至於草原上可能的爭鬥之事,你不必憂心,當年我們大野普祿茹家族不過九百多戶,一樣闖過來了,何況現在已經有了七千戶?”

楊飛見達到目的,忙起身行禮,說道:“老祖母說的是,孫兒會辦好的。”又陪著老祖母說了些閑話,楊飛就出來了。又去看豁阿彈紹兩人,豁阿笑道:“楊飛,當年老祖母不喜歡你,都是我們護著你,現在老祖母喜歡你了,你就不要爹娘了?”彈紹聽著笑笑。

楊飛一聽,略有些愧,說道:“母親,看你說的,哪能呢?昨天我不是讓昭姬送東西過來了嗎?”其實那些東西是昭姬借著楊飛的名義送的,不過是當晚昭姬和楊飛說了此事而已。豁阿聽了楊飛的話,笑道:“你們男人的心思我未必不懂,我女兒的心思我更是知道,你也不必誆我。”彈紹忙說:“豁阿,孩子們知道孝順就行了。”豁阿笑道:“你還護著他!”楊飛見如此,隻好呆在父母這,直到吃完了晚飯才回去,其間三人說了一堆的話。

第二天,楊飛又把楊躍四人找來,把老祖母的意思說了,三人才不爭了。又開始商議讓漢人繼續耕種的方法,以及和遊牧人共處的法度。討論了四五日,最後才定下了。

按照此法,漢人隻能以百戶為基本單位在指定的地方耕種,這地方四周都要以樹、樁、碑等明確標誌,不得擅自越界開墾,遊牧之人也不得擅自進入此界限內放牧,以免破壞農田,引起爭鬥。不過,漢人雖然事耕種,但組織上卻不實行漢地的郡縣、鄉亭等製,而是實行楊飛部舊有的戶官製,編為十戶百戶,由楊飛任命戶官治理,戶官之權限以及軍事征調等法也別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