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 治理漢人之法(1 / 2)

過了兩天,楊躍早早地找楊飛,說道:“大哥,這是要給董公一並上奏朝廷的有關西征之役的表文,還有這是此次立功之人的封賞之法,我都已經擬了,你看看。”匈奴人沒有文字,入塞之後,如果用文字,就用漢字。此時紙張頗貴,絹帛更貴,常用的是簡。楊飛原來應該是懂古字的,可現在不懂了,好在他邊看邊猜,都能讀個大概,倘若不懂,就問楊躍,楊躍知道楊飛生過大病的,也不以為意。

楊飛看了幾眼,就說道:“表文我就不看了,這次還是你拿主意。封賞的事,就先放這,我過幾天給你回話。”旁邊的可人聽說這話,忙過來把簡拿到一邊去,坐在那邊,獨自看了起來。楊躍見此,笑道:“你看我這好學生,可人現在恐怕比大哥懂得字都多了。”楊飛笑道:“人盡其才嘛。”

楊躍又說道:“大哥,這次西征,共得漢人六千多口,你打算怎麼辦?”楊飛說道:“你的辦法我懂,隻是我怕別人反對。要不,你還是像以前那樣,不圖虛名,隻求實利,這才好辦些。”楊躍點頭。

兩人又談了談,魚單和合乞就來了。合乞開口就問道:“楊躍,西征所獲之人畜,你統計出來沒有?”楊躍笑著說道:“此次西征,你們可是大手筆。我已經統計了,共獲人兩萬兩千餘口,馬一萬六千餘匹,羊十萬餘隻,牛近六千頭,此外還有駱駝千餘匹,糧食一萬三千餘石,以及美酒、絹帛、農具等若幹。”

魚單聽完,笑道:“當初合乞說要收兩郡羌人、屠各人為我部根本,今天看來成真了。”又說:“楊飛,如今我部人口已經有三四萬人,多了一倍都不止,還有那麼多漢人,怎麼治理,你可要想好了啊!”

楊飛問道:“魚單,你怎麼想的?”魚單回說:“我們匈奴人,遊牧為業,漢人則耕種為生,本來就是兩種人,我看不能共存於一部之內!”楊躍聽著,立即說道:“怎麼就不能共存於一部之內呢?龜茲城不是好好的嗎?”

魚單回道:“龜茲城才三百戶,他們呆在城裏不出來,自然沒什麼問題。可是現在這麼多漢人,將來說不定還有漢人,怎麼能比呢?一塊土地是不可能既放牧,又耕種的。何況我們地處危地,就像你說的什麼,君子無罪,懷璧其罪,想著這塊草原的人多者呢!不事遊牧,人必柔弱,這樣下去,我部將來如何在草原上立足?”

楊躍一聽,也覺得他說得有一定道理,想了一番,才反問道:“我給你送酒,你說好,送粟米,你也說好。那些東西哪來的?不都是漢人耕種得來的?如果自己不種地,隻能向南邊買,這要用多少良馬,多少牛羊才能換到?現在我們得了這麼多漢人,為什麼不讓他們耕種呢?”

魚單說道:“酒是好,粟米也好,漢人的絹帛、文章什麼也都好,可是如果我們不能生存下去,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所以我才說,遊牧打獵是我部的根本,不這樣,我們就不能打仗,不能打仗,在草原上就沒法生存,漢家也同樣不會再需要我們?漢家需要我們幹什麼?是打仗!爺爺,叔爺爺,叔父,哪個不是為漢家打仗死的?如果我們不能打仗,還有什麼用呢?”

楊躍剛又要說話,楊飛忙擺手,說道:“好了,我看你們說得都有道理。合乞,你有什麼看法?”合乞說道:“其實嘛,我想魚單大概是不想浪費了那六千多口人。在草原上,不事放牧,這麼多人口的確是累贅,也就是能得到美酒、粟米、布匹的好處。不過,話說回來,如今我部遊牧之人已有七千戶,又和河東賀蘭結為姻親之好,如此隻需應對北麵的右部和東麵的屠各人就可以了。我匈奴人分居八郡,最大的一郡也沒聽說過有超過一萬戶的,比如雲中,不過六千七戶,五原大概也是如此。因此我看,七千戶遊牧人也能保我部自立於草原之上。”

魚單冷笑道:“合乞你這話,我可不怎麼讚同!如今的草原,暗流洶湧,哪天翻天也不是沒可能的。現在就已經是弱肉強食的架勢了,你這樣隻圖自保,恐怕非是長久之計啊!”合乞一聽,笑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不過,我們現在是強者,還是弱者難說得很。楊躍不是說什麼杞人憂天嗎?還是不能杞人憂天,就如西河郡,現在單於和呼延氏和好,把三代忠臣棄如敝履,屠各人未必沒什麼看法。我聽說,美稷單於有匈奴四五千戶,西河屠各也不過三四千戶,如此西河遊牧人不過八九千戶,各部大小不一,相互猜疑,伺機吞並。反觀我部,從王爺到奴隸,號令劃一,如臂使指,真要打起仗來,西河人未必得了好處。倘或如此,我合乞自然衝在最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