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因山東聯軍勢大而急匆匆地遷都長安,同時把洛陽財富據為己,大發死人錢財。調兵遣將,幹得熱火朝天,不覺早春寒冷。
長沙太守孫堅聞關東諸侯起兵討董,立即擦拳磨掌,準備長沙起兵。正好碰到荊州刺史王睿起兵討董,遂準備一同而往。
“孫文台這斯乃一介武夫,現在居然也和自己一同並肩而行,真乃有shi身份。實在是吾之辱,他日定會被眾人恥笑。”荊州刺史王睿心裏不滿的想著,但是臉上卻平靜的很,一點也沒有表露出來。因為之前,王睿與孫堅共同討伐過零陵、桂陽二郡的叛賊。王睿因為孫堅是個武官,言語之中,很輕視他,時而譏諷。但是孫堅一直隱忍著不發,兩人相對還比較和諧,至少表麵上是如此,因為王睿知孫堅勇武有加,自己也不敢太出格了。
“刺史大人,今日行軍已然許久,我看您當紮營歇息一下,時下,兵士都已乏憊,體力不支了。由於事情緊急,我當快速返回長沙,就不多陪大人了。”孫堅向走在其身前的王睿說道。
“就依文台所言,你路上小心些。”其實,王睿也很累了,但是為了不與孫堅並肩而行,總是盡力駕馬。但見其麵容,顯然已經勞累不堪。
孫堅聞這客氣話,笑了笑準備離去……
“刺史大人累就累了,還裝什麼?真是虛偽之小人。”王睿下馬休息之時,突然聽到旁邊有人說道,仔細的辨認了一下聲音,王睿知道正是武陵太守曹寅的聲音,不禁怒火衝起,走了出來,大聲嗬斥曹寅:“無禮之輩,盡私下議論於我,定會找機會讓你好看,看我以後怎麼收拾你。”
武陵太守曹寅已和王睿合兵一處。聽聞王睿此言,曹寅不禁大恐,連忙上前陪不是,但是王睿沒有理會,氣匆匆的向大帳走了過去。曹寅暗自懊悔不已。但是心裏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應付眼前的危機。
此時,恰巧孫堅走了過來,曹寅不免心生一計,上前道:“文台何往?”
“現已準備妥當,我當立即回長沙領兵和刺史大人合兵一處。”
“噢,是這樣啊,文台一路小心。慢走。”曹寅笑著說道。孫堅答謝後翻身上馬而去。
等孫堅率兵來此,曹寅早就偽造好一份朝廷按行使者的公文給孫堅,宣布王睿的種種罪狀,要求孫堅拘捕王睿,行刑後,再把情況上報朝廷。孫堅得到這份公文,盡管有所懷疑,但是由於自己也十分的不滿王睿。因此就率軍開始襲擊王睿。
王睿聽說孫堅部隊到來,登上江陵城樓眺望,派人前去詢問:“你們要幹什麼?”
孫堅的前鋒部隊回答說道:“士兵長期征戰,很辛苦,想麵見刺史請求發給軍餉。”
王睿讓孫堅前部入城麵見,大吃一驚,說道:“士兵自來求賞,孫太守怎麼也在其中?”
孫堅說:“接到使者的公文,要處死你。”
王睿說:“我犯了什麼罪?”
孫堅說:“你犯了‘無所知’的罪。”
王睿被逼無奈,隻好刮下金屑,吞飲而死。
王睿伏誅,江陵城降卒五千,全部歸依孫堅。城中府庫存糧輜重,全部充軍。孫堅領軍出了江陵城,繼續北上。沿路以王睿所遺符節,征收各鄉裏存糧,並四處招募義兵。過十數日,便已到了那荊州南陽境內。此時孫堅大軍聚眾已過數萬,一路浩浩蕩蕩,聲威並舉。
南陽太守張谘得董卓提拔,成為人口百萬的大郡太守,早已心向董卓。聞孫堅兵至,因有前江陵王睿之鑒,於是固守城池,不納孫堅兵入,自然不給孫堅兵糧。
孫堅數次前往求見,張谘連麵都不允相見。孫堅一時無法,隻得將大軍屯於宛城之南,尋思良策。
孫堅心想,天下諸侯皆起兵討董,張谘既不起兵,亦不支持我討董,必然和董賊有勾結,須除之才能以免後患。
次日清晨,那宛城樓上的守衛卻看見孫堅屯軍之處起了異變。隻見那數裏營中,軍士紛相亂嚷,俱有驚色。更有數名巫醫在營中主帳之處起壇作法,弄得四周烏煙瘴氣。少傾,一騎探馬來到城門之下,往樓上喝道:“烏程侯有急事稟報太守大人,請於傳話。”
那樓上守衛早得張谘指示:孫堅傳話,一律不於相答。於是那城樓執守探出身來,往城下喝道:“太守有令,斷然不會與烏程侯相見。你還是請回吧!”
那城下探馬也不再答話,隻是從背上取下一柄長弓,又從背囊取出一箭,搭箭上弓,直往那城樓上射去。城上守衛盡皆大駭,正欲呼喊,卻見那箭閃電般穩穩射在城樓轅門之上,箭杆之上捆著一紙書簡,猶自抖動不已。那探馬高聲喝道:“你們隻需將此書簡遞於張太守,他自會知曉。”說完勒轉馬頭,往孫堅大營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