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學堂章程
劉燦道:“鬥近日反思大漢的人才選拔之法,不外是察舉、孝廉、征辟幾種而已,可是過於苛刻,層層選拔固然是有一時之選,可是杯水車薪,無法解決國家之難。況且,現在的這些製度流於形勢,選拔上來的人幾乎都與大族有關係,如此
對朝廷不利。所以,當前要考慮的不僅是要選拔人才,更要培養人才,父親在世時候因襲舊製,對選人育人非常重視,設有專官,可國家之大,用人之多,世異時移,有些東西是還要變化些的。大漢所缺,不唯士子,更有百工諸匠。先秦之時,號稱諸子百家,大家迭出,群賢畢有,人才之盛,至今不複見,是以鬥認為,我大漢當改革育人之法,不唯學習儒家經典,也應學習百家之學,用以培養各業之人才。在對學生的選拔上,鬥認為應該擴大教育的範圍,不惟有世家大族,更應該使平民百姓有所學,如此法行使幾年,則劉燦大漢百業興盛自不待言。況且,平民百姓子弟如若入學,則必對朝廷歸心,更可製衡世家大族,則朝廷可穩”。
諸葛亮看著眼前的這個還未成年的皇帝,隻覺著的他的身上有著少年難有的鎮定和從容,先主新喪,國家根基不穩,雖然自己極力平衡各方的力量,大漢的局勢現在看來倒也是比較的平穩,可是自己心中的擔憂從沒有停息下來,那輕拂鵝毛扇的從容不過是做給眾人看罷了。可現在,從這個少年皇帝的身上,自己竟然看到了從容,自信,一種談笑間破敵、指點江山的自信。按照這個少年那些無聊的玩樂狀況來推理,怎麼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可前些時日發生的種種情況在提醒著他,留守成都處理政事,能夠勤勉問政,並不亂發一言,也不曾以怒問罪大臣;先主大祭,能夠以還青澀的嗓音,大歌先主平生,雖然文理少差,可聽來卻是讓眾人哀傷不已,又隻覺先主又似乎活在眾人的麵前,況且,能在登基之時,沉穩有加,能夠誇賞大臣,不管是否是故意為之,還是情之所至,總之是安穩了大臣之心。而現在呢?麵對自己能做到待之尤勝從前,分析天下大勢如在眼前,清晰有理,雖然某些地方還欠思慮,但這一切,都已經讓他感到滿足了。皇帝還年少,以後多加曆練,必然是一英主。
隨著話語的深入,諸葛亮直覺眼前象開了新的天地,他本是智慧超絕的人物,一點火花就能引起他心中那如火山般噴發的激情,不禁大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見到諸葛亮如此反應,劉禪也是高興之極,這可是諸葛亮的讚賞啊!
接下來劉禪和諸葛亮兩個人就在殿中就著剛才談話的激情,慢慢的敲定了關於學堂的一些細則。學堂這個名字,當然是劉禪所取。其中的細則有劉禪來自後世的實際引用,也有諸葛亮本身智慧的影響,於是影響大漢氣運的《學堂章程》就在這樣的狀況下出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