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育人之法(1 / 2)

第十章 育人之法

麵對著諸葛亮,劉燦很有壓力,可隨著對話的進行,劉燦的心情已經是越來越興奮,有種一吐為快的感覺。諸葛亮果然是天下少有的人物,一個眼神,就讓劉燦有把心內所有的話都說出來的感覺。

於是劉燦甩下腦中雜亂的思維,繼續說道:“先生,剛才所講是大漢的優勢,可是大漢當前也有無數困難。”

“哦

!陛下又有何高見!”諸葛亮感覺對眼前的小皇帝的興趣是越來越大了。

“當今天下三分,這是大局。但相對於其餘兩國來講,尤其與魏國相比,劉燦大漢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人口太少,人少則才少,才少則智不足,所以鬥認為,正是因為人才少,才使得劉燦大漢雖有關張二位叔叔之勇,先生之智,仍不敵於曹操。所以,劉燦認為,當前劉燦大漢置關重要的任務就是選拔人才。曹操雖為漢賊,然智慧不缺,多次發布選材令,使得武將如雲、謀士如雨。反觀劉燦大漢,根基較淺,益州之地,又遠離中原,於是少有人才。為此,鬥認為,大漢不能完全照般曹魏之策,當另想它法!”一通話說下來,感覺口幹舌燥,於是一把抓起幾案上杯子,一口飲盡,看看諸葛亮似在沉思。

這樣的認識,不能說諸葛亮看不出來,可是他又什麼辦法,大漢立國太晚,劉備半生均在漂泊之中,流離失所,又怎麼會有人才呢。況且,四川蜀中之地,現在的開發還不夠,人才哪裏能比得上中原呢。

輕輕嗓子,提醒了下還在沉思的諸葛亮,劉燦繼續說道:“鬥近日來瀏覽書籍,略有所得。”

諸葛亮聞言喜道:“陛下有何計策可解決大漢人才之苦?”

“先賢孔子,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周遊列國,名重當時。是多麼讓人羨慕的事情啊!那劉燦大漢為何不能效法先賢,自己培養人才呢。

曾經在那個時空裏聽到這樣一句話: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何止是21世紀啊,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代,爭霸製勝所靠的還不是人才?誰抓住了這一點,誰就能占據優勢,進而取得勝利。曹操“挾天氣以令諸侯”,占了朝廷的名分,又是兵精馬壯,是以人才如流水般湧向他的周圍;孫權雖然偏在江南,可他有江南大族的支持,也是人才鼎盛,從周瑜到魯肅,再從呂蒙到陸遜,一個個也是名震天下,反觀蜀國這邊,隻是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便可以看出人才的零落。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樣的局勢呢?

劉備早期沒有根據地,顛沛流離的生活使得除了忠誠不二的關張趙等了了幾位之外,幾乎沒有收到什麼可以名聲叫的響的人物。好不容易占據了益州,有了根本,卻是本身帶來的人和益州的人不怎麼和得來,一直有著矛盾,勁沒有往一處使,結果可想而知。

誠然,蜀國人才的缺乏,諸葛亮要有極大的責任,可是全放在諸葛亮身上也是不合理的。益州,南中之地,曆來缺少開發,不到一百萬的人口,總人數都這麼少,更別說再從裏麵找出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