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樣的狀況,劉燦該怎麼辦?苦思了好長時間,還是從後世的經驗中找到了方法。而這些方法才是劉燦找諸葛亮來的目的,剛才的那些話語不過是一些關於三國形勢的套話,隻能說明劉燦不笨,還不能證明劉燦能是一個英明的君主。
給諸葛亮倒了一杯茶,恭敬的遞了過去,看著他坦然接過,看來諸葛亮是逐漸的適應了劉燦所營造的氣氛中了。
劉燦繼續說道:“當今天下三分,這是大局。但相對於其餘兩國來講,尤其與魏國相比,我大漢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人口太少,人少則才少,才少則智不足,所以鬥認為,正是因為人才少,才使得我大漢雖有關張馬黃趙數位叔叔之豪勇,先生之才智,仍不敵於曹操。所以,劉燦認為,當前我大漢置關重要的任務就是選拔人才。曹操雖為漢賊,然多次發布選材令,使得武將如雲、謀士如雨。反觀我大漢,根基較淺,益州之地,又遠離中原,於是少有人才。為此,鬥認為,大漢不能完全照般曹魏之策,當另想它法!”
這樣的認識,不能說諸葛亮看不出來,可是他又什麼辦法。無論他的智慧如何的傑出,他總歸是這個時代的人,他的眼界還是停留在吸取漢以及漢以前的經驗,而劉燦不同,劉燦腦中有得是後世亂七八糟的東西,那些東西劉燦雖然有的隻是略知根腳,可劉燦相信,有著“三國智慧第一人”之稱的諸葛亮的輔佐,劉燦會逐漸的把那些設想變成現實,找出一條適合當前的大漢發展的道路。
諸葛亮一直為蜀國人才缺乏而苦惱不已,可是他又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察舉、孝廉、征辟,所能想到的全都用上了,可總歸是人手不夠,朝廷之中有著自己等一般老臣還算過得去,可是地方上呢?全是地方大族掌握實權,國家政令難以申張下去,舉上來的人幾乎全是和大族有關係的,有些有才華的人還並不買朝廷的帳,比如那個杜微,幾次征召都找理由推掉了,杜微不來,效仿杜微的人也有一些,於是……哎!真想把這個刺頭殺掉呀!
聽到眼前的少年有辦法解決人才,不禁暗自搖頭,先主在的時候,也沒有解決,劉燦也沒有解決,恩,還是不要打擊這個少年的激情才好。心下雖然不看好劉禪的辦法,可是聽聽也好吧,不知是否能夠給自己一些啟示。於是說道:“陛下請講!”
劉燦能猜測出諸葛亮的內心的想法,定是不看好劉燦,如若不然,語氣不會這樣的
平淡。可劉燦不是非常人,俺可是來自新世紀,受過新世紀的教育,曾經也是祖國的花朵,大侃一通還是能行的。
PS:為了支持作者,請大家看完後,多多推薦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