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訪中,許多家長不知如何與教師進行溝通。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們可以共同商議,提前製作一份“小小計劃書”,將需要交談的問題提前預設出來,讓家訪主題更明確、家訪路徑更清晰、家訪效果更給力,給老師一份驚喜。

4.留下美好麵對一次美好的相遇,家訪後家長可以為教師和孩子拍下合影,這樣既能夠留住家訪的精彩瞬間,也有利於增進教師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也為孩子的成長留下了寶貴的童年記憶。同時,家訪後,家庭成員之間可以針對本次家訪工作召開一次家庭會議,直麵問題,積極思考,引領孩子學會傾訴,使本次的家訪工作開展得更有意義。

三資源共享——優秀繪本、故事書推薦“幼兒”是家訪的主角。在家訪中教師要多留心觀察幼兒在家的行為表現、幼兒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氛圍等。為了培養幼兒日常的良好習慣,為家長推薦以下繪本書目:《做時間的小主人》《愛上幼兒園》《你從哪裏來》《咱們一起玩吧》;培養幼21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兒禮貌行為的繪本書目如:《鼠小弟係列》《我可以吃這塊餅幹嗎》《小企鵝說“請”》;增進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書目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我媽媽》《我爸爸》等。

思考與應用請每位家長精心設計一份“家訪邀請函”,並做好充分準備,同時向孩子的班主任老師發出邀請,根據雙方約定的時間,精心接待一次有意義的家訪活動。

220第四篇?合作共育第41課育兒,家長要盡責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幼兒園和家庭的配合,因為“教育”二字,既有“教”更有“育”。在幼兒園中,老師以“教”為主,養育一定要靠家長。但目前許多家長為了賺錢或者為了省心省力,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或者教育機構就覺得萬事大吉、和自己無關了。殊不知,有些教育,老師真的是無能為力。因為孩子自出生起就跟著家長,接觸時間最長的是家長,良好的行為習慣、優秀的品德行為,都來自家長的潛移默化的熏陶。

案例阿傑是中班的一位小朋友,是小班下學期從附近幼兒園轉來的。

一開始我們就發現了他的“與眾不同”:不會與小朋友交流,想和別人玩用拳頭去溝通,不如意了也用拳頭來表達,他就是這樣一位時常揮著小拳頭的小男孩。後來經過老師的細心觀察、耐心引導教育,並與家長多次交流,孩子有了一定的進步,老師為此興奮不已。但是從中班這學期開始,阿傑明顯不如以前,出現了打人現象。老師說他,他就往老師身上吐口水;老師勸他,他就打老師。連續幾天,都是這樣,誰管他就舉起椅子說要夯死誰。阿傑還經常掐著腰斜著眼敵對地看著老師,那架勢就像好鬥的小公雞。有一次不是他班的一位老師去說他,他竟然說:“你們都是壞人,我要拿刀殺了你們。”然後就開始動手,連踢帶打,你領他的手,他就剜你手心,你抓住他的手腕,他就掐你胳膊,還吐你口水。看著孩子握著拳頭,渾身哆嗦著亂踢亂打的樣子,真讓人難受,覺得這個孩子真的挺可憐的。

22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分析經過多方麵的了解和與家長的溝通,我們發現,阿傑出現這樣的情況,和他的家庭環境、家庭教養方式有直接的關係。

一?父母推卸責任。

阿傑的媽媽生他時才20歲,不會帶孩子,也不願管孩子,所以,阿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在最關鍵的時期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撫慰。前段時間他又有了一個小妹妹,父母就更顧不上他了,於是就給他手機玩。在假期裏他迷上了手機遊戲,裏麵充斥打打殺殺的內容,語言也不文明。老師家訪時勸父母不要再讓他玩手機了,爸爸就沒收了他的手機,結果阿傑就出現了開學以來的各種暴力行為。

二?老人嬌慣溺愛。

對於傳統觀念比較濃厚的老人來說,孫子阿傑就是他們的心肝寶貝,所以對他嬌慣溺愛,事事以他為中心。由於怕他受傷,平時很少帶他出門,因而阿傑缺乏與小朋友的交往,也不知道如何與小夥伴交流。於是,出現問題就用拳頭來對待。爺爺奶奶也不允許自己的孫子受欺負,誰欺負他爺爺奶奶就出現解決,絕不讓阿傑吃一點虧。對幼兒園老師提出的孩子的問題,奶奶經常說:“老師啊,你就湊合著給我們看著吧。”奶奶的話真的讓人感到很震驚:家長這是讓老師糊弄誰呢?孩子在幼兒園裏還好說,但是上學以後呢,如果家庭不配合,老師再努力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三?孩子的“退行行為”。

阿傑的這種表現,心理學上稱為“退行行為”。當有了妹妹後,他有退行行為是很正常的,他也渴望和妹妹有相同的待遇,吃一樣的食物,玩一樣222第四篇?合作共育的玩具,睡一樣的小床,可這時大人往往阻止老大的這種退行行為,阻止的力量有多大,反抗的力量就有多大,所以案例中的阿傑出現了打人、罵人等攻擊行為。老大的願望在家中無法得到滿足,就將他的不滿情緒宣泄到同齡同伴身上,宣泄到老師身上,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在尋求理解和幫助。

四?教育觀念的缺失。

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這個關鍵時期陪伴的重要性,認為隻要不出安全問題,不管怎麼做,不煩自己就行。所以對孩子聽之任之,不管不問。

建議俞敏洪說過:“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現了問題,那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所以,父母的言行,不管是好是壞,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一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在某個階段,孩子出現一些不合乎常規的行為或話語,其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家長要學會分析。案例中阿傑的“退行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嚴重歪曲和破壞了意識的作用和功能,如果其心理上的個體宣泄、努力遭受環境的阻遏,隻能通過退行尋求變相滿足。

22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二給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我們常說,家庭教育就像植物的根苗,根苗健壯才能枝繁葉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舍得投入精力,學會樂於擔當。

(一)建立民主、尊重的家庭關係家長要學會愛護孩子,對他們尊重信任,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要以平等、民主、朋友式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少一些“家長專製”,多一些新型民主。當然,強調家庭溫馨、和睦,不是對孩子放任自流,無原則滿足其要求。要讓子女知道,晚輩應尊敬長輩,孝敬父母。

(二)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家長要有意識地在家庭中培養孩子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關心時事政治,有科學的興趣愛好,喜歡參加體育運動,學會欣賞音樂,注重並提高文化修養等。

(三)搞好家庭的布局與陳設家庭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家長要盡量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和豐富的“精神養料”。

孩子在整潔衛生、物品擺放整齊的房間裏,就能心生愉悅,自然而然地養成學習專心、熱愛整潔、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三轉變家庭成員的育兒觀念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家長要自我學習,掌握有關心理科學的原理和教育技巧,在自己成長的基礎上,再根224第四篇?合作共育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一)發揮家長的表率作用孩子最初沒有與社會接觸交往的經驗,他的是非觀念和處事標準,都是從家長身上學來的。家長怎樣對待生活、工作和學習,是否尊老愛幼,是否與鄰居和睦相處等,都會在孩子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認識和行為。因此,家長希望孩子具有優秀的品質和良好的修養,你首先應該做到,為孩子樹立榜樣。

(二)家庭成員的教育觀念要保持一致許多家庭存在這樣的現象——當孩子教育出現問題時,家長會在孩子的麵前互相埋怨、相互指責,質疑對方的教育觀點,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這時候,孩子會很茫然,對家長產生懷疑,出於自我保護的心理,他就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麵。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孩子的“雙重人格”。

所以,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家庭成員要學會“求同存異”。

明確父母是孩子教育的核心責任人,其他家庭成員應盡量配合。

另外,教育要保持連貫性,千萬不能“朝令夕改”,造成孩子的“錯亂感”。

思考與應用保證每天與孩子有半小時以上的親子時光,一起閱讀或遊戲,感受親情的溫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225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第42課做家長開放日裏的淡定媽媽在幼兒園家長開放日的現場,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正在興致勃勃地做遊戲,媽媽偏偏硬拽著他去參加老師關注的遊戲;集體活動時看到自家孩子不回答問題著急地提醒:“寶貝,快說!”有的甚至告訴孩子答案後拽著孩子舉手;戶外遊戲時看到滿頭大汗的孩子,不顧孩子意願強拉著孩子給他擦汗、脫衣服……媽媽的幫助不僅沒有讓孩子高興,反而導致孩子不開心、發脾氣。怎樣做一個不著急的“淡定”媽媽,讓孩子接受和喜歡媽媽的提醒和幫助呢?

案例今天是熠熠升入中班後的第一個家長開放日,媽媽陪著孩子一起上幼兒園,熠熠很高興。

一進教室,熠熠就拉著媽媽到他喜歡的搭建區,他想搭一個停車場,這樣媽媽開車逛超市時就有地方停車了。熠熠搭得正起勁時,媽媽看到好多小朋友去繪畫區畫畫,老師還把小朋友的作品展示出來,媽媽就對孩子說:“先去完成畫畫,讓老師給展示出來再來搭停車場吧。”熠熠裝作沒聽見繼續玩搭建遊戲,這下媽媽著急了,連忙把熠熠拉到繪畫區,熠熠一邊畫畫一邊掉眼淚。

集體活動時,孩子們都被老師講的故事吸引住了,積極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媽媽看著熠熠隻是安靜地坐在那兒聽,不斷地提醒熠熠要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又按捺不住地拽熠熠的手,讓他舉手回答,可是熠熠卻生氣地把頭扭到一邊去。

226第四篇?合作共育戶外遊戲時,孩子們玩得特別嗨,熠熠媽媽看著滿頭大汗的孩子們,心疼地上前挨著給孩子們脫衣服,熠熠看到媽媽來了,不僅不脫衣服,還趕緊逃離媽媽,媽媽看著跑遠的熠熠又不“淡定”了……分析“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是指幼兒園在特定的時間裏向家長開放園內外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案例中的場景在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中是常見的現象,或許也是大家經常麵臨的問題。家長開放日活動深受家長和孩子的喜愛,因為在這一天孩子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上幼兒園,可以一起遊戲,可以展示自己的本領;家長們可以全方位地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可以觀察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以更好地進行家園合作。本是大家都開心的事情,為什麼案例中的媽媽卻不“淡定”了呢?

一?媽媽的“著急”讓孩子感到不被尊重案例中熠熠滿心歡喜地拉著媽媽到搭建區,給媽媽搭建停車場以展示他的本領,還想和媽媽分享他的成功、得到媽媽的肯定,但媽媽看到老師很關注畫畫的小朋友,便不顧熠熠的感受,硬是“著急”地拽著熠熠去參加畫畫活動,不僅破壞了孩子做事的專注力,打擊了孩子的情緒,也讓孩子感到不被尊重,反而讓孩子感到不開心。

二?媽媽的“提醒”讓孩子感到不被信任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家長們聚在一起,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喜歡將自家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來比去。有的不甘心自家孩子不夠優秀,有的擔心自己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案例中熠熠的媽媽看著別的小朋友積極回答問題,熠熠隻是安靜地坐在那兒聽,於是不斷地“提醒”他積極回答問題甚至拽他的手讓他舉手回答問題。媽媽攀比狀態下的不斷提醒不僅影響227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孩子專心聽講,也讓孩子感到媽媽不相信他。不被媽媽信任的孩子是難以建立自信的。

三?媽媽的“幫助”讓孩子產生反抗行為專心搭積木沒去參加媽媽喜歡的畫畫,安靜聽講沒有回答老師的問題,投入遊戲顧不得擦汗脫衣服等行為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媽媽卻不能理解,在集體場合不顧及孩子的麵子,硬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這時孩子隻能默默地流淚,跑到媽媽抓不住的地方以示反抗。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反抗意識也越來越強,媽媽看似“幫助”的“幹涉”,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把孩子越推越遠。

建議在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如何做一個“淡定”的媽媽呢?

一提高參與意識家長要意識到自己是孩子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人,認識到自己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的價值,不把參加活動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不斷提高自己積極主動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意識,使開放日活動變得更有成效。

1.活動前主動做好準備在家長開放日活動開展前,教師都會向家長發出邀請,家228第四篇?合作共育長要積極關注幼兒園發出的通知和要求,了解本次活動的具體時間、內容、參加活動的準備和注意事項,和孩子商量好誰去參加活動、如何做好準備等,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幫助教師準備活動所需的材料、布置活動環境等。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言:“隻有當家長真正成為課程的參與者,家長才能從中獲益,即得到發展。”2.積極參加活動(1)多參與,少觀望既然參加幼兒園的活動,就放下手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通過參加活動,觀察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的表現,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增進親子感情。家長認真專注地參與活動本身對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2)做玩伴,少指責和孩子一起參加開放日活動時,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是平等的,在活動中每個人隻需做好自己,即便發現了孩子的問題,也不要指責,隻需以玩伴的身份進行友好的提醒和示範就可以了。

案例中的媽媽想讓熠熠積極地回答問題,如果媽媽在活動中不是隻盯著孩子,而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或許熠熠也就會積極舉手發言了。

3.活動結束後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家長通過開放日活動比較詳細地了解到幼兒在園的表現情況,一定會有一些感受或產生一些疑問。活動結束後,如果老師不邀請家長們進行討論溝通,家長可以找機會主動邀請老師針對開放日活動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溝通,既讓老師為自己答疑解惑,22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也梳理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合理。

二提升教育理念幼兒園不僅是孩子們學習生活的地方,也是家長們參與幼兒園教育進行合作學習的地方。家長要與時俱進,提升教育理念,在活動中注意以下問題:1.不比較,多欣賞每個孩子都各有其特點,同年齡的孩子在發展的起點、方向、速度以及最終達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家長們要多欣賞自己的孩子,因為家長的欣賞和肯定是孩子成長的動力源泉。

2.不提醒,多傾聽家長在活動中看到孩子一些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行為,不要急於提醒,而是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並肯定孩子的合理想法,以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3.不著急,多等待每一朵花都有屬於它自己的花期,我們要做的隻需靜待花開。例如麵對熠熠不舉手回答問題的現象,家長切莫著急,多點耐心、多點等待,尊重他的選擇,給他充足的時間讓其自我成長。

4.不幹涉,多尊重孩子雖小,但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在沒有安全隱患的前提下,家長對孩子的想法和行為應多鼓勵、多尊重,不包辦代替、不進行幹涉,給他們自主發展的機會。

230第四篇?合作共育總之,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無論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不管別的家長如何評價和看待,媽媽都要“淡定”處之,客觀正確地麵對。媽媽的“淡定”,給孩子傳遞出媽媽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媽媽對孩子的信任和理解。這樣,孩子就有勇氣積極麵對遇到的各種困難,使家長開放日活動成為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的平台,有效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

思考與應用針對家長開放日活動中發現的問題,每天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聊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如今天在幼兒園有哪些好玩的遊戲?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可以請孩子當小老師,把今天學到的新本領教給爸爸媽媽。

23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第43課做幼兒園最好的“合夥人”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幼兒園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幼兒園家委會就是家園合作共育的橋梁和紐帶。家長以合作者的身份參加家委會、參與和協助幼兒園的教育和管理,加強家庭和幼兒園間的信息傳遞,整合、提升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對形成教育合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不願意加入家委會,不願意參加家長助教等活動。他們認為教育是幼兒園的事情,幼兒園不應該要求家長參與太多的事情。其實,家園合作共育會可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這也是家長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案例樂樂的媽媽是一名家委會成員,能積極參加幼兒園的管理研討活動。每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樂樂的媽媽也都積極參加,她說:“參加幼兒園的組織的各項活動收獲很大,對園裏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孩子在園裏學習、生活很豐富,也很充實。通過參觀孩子們的小組化學習情況,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對培養孩子的興趣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樂樂的媽媽很驚喜,感覺孩子在幼兒園比在家裏好多了。回去之後,她就想,我能為幼兒園的孩子們做些什麼呢?有一次,幼兒園開展家長助教活動,她第一個報了名。想到自己是一名牙科醫生,便發揮職業特長,認真細致地向孩子們傳授怎樣保護牙齒、怎樣刷牙方麵的知識,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學得非常認232第四篇?合作共育真。樂樂回到家後自豪地說:“我媽媽也是老師,媽媽太厲害了。”樂樂媽媽平時也會在班級群裏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如孩子在家任性怎麼辦,孩子挑食怎麼辦,幫助大家提高育兒水平。

分析樂樂的媽媽是個熱心人,積極向幼兒園獻計獻策,並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全園師幼、家長服務。樂樂的媽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家園共育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也提高了自己對幼教工作的認識與理解,還增進了家長與幼兒園、教師、孩子之間的情感,使幼兒教育更加充滿活力。同時,還及時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狀況,逐步學會感知幼兒的心理,走進幼兒的世界,有助於進行家庭教育。

樂樂的媽媽奉獻著時間與精力,也收獲著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樂樂媽媽發現,樂樂平時在幼兒園能夠自己做很多事情,自理能力不斷增強,如自己吃飯、喝水,自己穿衣服等,而在家裏,這些都是爺爺奶奶包辦的。她意識到,以後要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進一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

建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社區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社區工作者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隻有大力支持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積極參與家委會、家長助教、家長開放日等活動,相互溝通、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

23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一關心幼兒園的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家長要積極報名參加家委會,積極參與幼兒園管理,真正做到為孩子服務、為家長服務,完善人本化管理和服務。比如,家委會成員可以參與食堂師傅技能比賽的評比;排查幼兒園環境設施上的安全隱患;參與討論六一兒童節活動的內容、組織形式等。家長參加駐園活動,清楚地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開展以及生活作息時間安排情況;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了解教師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的組織策略。積極參與幼兒園管理、教育的討論,為家園互動起到橋梁的作用,同時,積極向幼兒園提出合理化建議,及時了解和反映家長的需求與想法,為構建民主、和諧的家園關係盡綿薄之力。

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支持幼兒園工作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的責任,家長也有責任協助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比如,家長可以到幼兒園參加義務工作,不同行業、擅長不同技能的家長可以組成了一個超強團隊,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用暖暖的行動,將愛播撒幼兒園。家長可以發揮職業特長,進行助教活動,比如:警察家長可以走進課堂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在開展大型活動時,家委會成員積極參與前期的準備工作,幫助老師一起準備有關的物品,並組織其他家長積極參與活動。

234第四篇?合作共育三參加家長學校,提升科學育兒觀念為增強家長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有效實施科學育兒,幼兒園會開辦家長學校,邀請科學育兒方麵的專家以及園內育兒經驗豐富的老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家長的需求,傳播有關知識,或舉辦專題講座。家長要積極參加,認真學習,豐富育兒知識,提升育兒水平。

四參與家園互動,進行有效溝通幼兒園會充分利用宣傳欄、家長園地等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及時反映幼兒在園情況,宣傳疾病預防等方麵的知識,班級還會推薦一些親子互動遊戲。家長要積極參與家園互動活動,將平時總結的科學育兒知識與其他家長進行交流與分享。

思考與應用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長,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建議家長做到: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多學習,更新教養觀念;積極參加家長學校的學習,不斷汲取先進的育兒經驗;多參與家園共育活動,不斷促進親子共同成長。

235附錄4—5歲孩子心理發展特征視覺敏度:4歲孩子的視力接近於成人的水平。

視覺顏色視覺:4歲孩子區別各種色調細微差別的能力逐漸發展,開始認識一些混合色。

4歲是孩子形狀知覺的敏感期,孩子能把兩個三角形拚空間知覺感知覺成一個大的三角形,兩個半圓拚成一個圓形。

4歲孩子對“早中晚”時序正確認知有一定的困難,是時間知覺時序知覺發展的飛躍期。

4歲孩子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觀察不同。

4—5歲孩子無意識記占優勢,有意識記初步發展,記憶記憶仍然帶有很大的直觀形象性,是記憶策略快速發展時期。

無意注意比較穩定,注意的選擇多集中在與問題無關注意的因素上,注意能集中大概10分鍾。

4—5歲孩子想象的目的計劃非常簡單,想象中出現了想象有意的成分但仍以無意想象為主,想象內容較以前豐富但仍零碎。

1.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邊說邊做。

2.思維基本過程的發展:(1)比較:4—5歲孩子逐漸能夠找出物體的相應部分並比較不同。

思維(2)分類:4—5歲孩子分類的能力開始發展,主要依據物體直接的、可感知的特性進行分類。

(3)概括:4—5歲孩子概括的內容貧乏,特征多是外部的和非本質的,內涵往往不精確。

236附錄續表3.掌握概念的特點(1)實物概念:4歲孩子能指出某一些實物比較突出的特征,特別是功用上的特征。

(2)數概念:4歲孩子能進行10以內實物的加減。

(3)類概念:4歲孩子開始按事物的表麵特征進行分類。

4.判斷和推理的發展思維(1)判斷:4歲孩子逐漸從以生活邏輯為依據的判斷,向以客觀邏輯為依據的判斷發展,開始根據物體的本質進行判斷並尋找判斷的依據。

(2)推理:4歲孩子偶爾出現轉導推理,開始出現以外部的次要的或功用的特征進行的類比,推理過程以展開式為主(即,推理是一步一步進行的,推理過程進行緩慢,主要通過外部如語言和動作表現出來。)詞彙數量:4—5歲孩子的詞彙量為2500左右。

詞類擴大:4—5歲孩子連詞、分詞、助詞和語氣詞等詞彙虛詞增長較快,是詞彙豐富的活躍期。

詞義深化:4—5歲孩子不能正確的掌握量詞和名詞的搭配,形容詞快速發展。

言語4歲開始出現轉折複合句;有修飾的語句開始占優勢;語法開始明顯出現語法意識。

4—5歲孩子能夠獨立的講故事和各種事情;不能說明口語表達能事物之間的聯係,隻能說出一些片段;更多的描述事物的力

外顯特征。

情緒的自我調節:幼兒中期情緒的衝動性逐漸減小,情境性和受感染性降低,逐漸能夠調節自己情緒的外部表現。

情緒情緒理解:4—5歲的孩子能對高興、憤怒的表情進行識別,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體驗作出合理的解釋。

高級情感:4—5歲孩子能夠掌握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標準,而且關心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標準。

237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續表自我評價:4—5歲孩子一半以上能進行自我評價,但主要從個別方麵或局部來評價自己,自我評價發展速度有所降低。

自我意識自我控製:4—5歲孩子自我控製能力發展迅速,自我控製策略開始發展。

自我體驗:4歲以後孩子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個性需要:4歲孩子遊戲需要強烈,社會需要進一步發展。

個性傾向性動機:4歲孩子內部動機開始發展。

氣質:4歲後孩子氣質發展速度漸趨緩慢、平穩,顯示個性心理特出穩定性。

征能力:4歲孩子言語表達能力逐漸增強,語言學習能力大大提高。

1.同伴關係:4—5歲是孩子同伴關係發展穩定性的轉折期,接納同伴的理由大多指向同伴的能力和個性品質。

2.性別角色:4—5歲孩子知道人的性別不會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性別穩定性比較低,還不能理解性別的堅定性。

3.親社會行為:4—5歲孩子能根據聽者的年齡調整自社會性己的說話方式;孩子分享觀念增加。

4.攻擊性行為:4—5歲孩子工具性攻擊行為與敵意性攻擊行為發生的頻率接近。

5.道德:4—5歲孩子處於前道德階段,大多數玩耍和想象性遊戲沒有正式的規則,在守紀律和關心他人方麵發展迅速。

4—5歲孩子聯係性遊戲逐漸增多,並成為主要的遊戲形式。在遊戲中,孩子彼此之間有一定的聯係、說笑和互遊戲借玩具,但這種聯係是偶然的沒有組織的,彼此間的交往也不密切,遊戲中的社會性交往處在初級階段。

238參考文獻[1]王玲,陳友慶.兒童分享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培養策略.現代幼教,2007(1).

[2]嵇珺.要重塑適宜的分享教育.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3(2).

[3]嵇珺,劉晶波.幼兒分享教育的價值與實踐改進.學前教育研究,2011(12).

[4]張金榮,高丹.教師暗示和同伴熟悉度對幼兒分享行為影響的調查研究.早期教育,2011(1).

[5]馮夏婷.幼兒問題行為的識別與應對[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

[6]陳幗眉.學前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王治芳.幼兒家長手冊.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8.

[8]嚴虎.兒童心理畫:孩子的另一種語言.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9]何克抗.創造性思維理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1]葉平枝,馬倩茹.2-6歲兒童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學前教育研究,2012(08).

[12]陳幗眉,馮曉霞,龐麗娟,等.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

[13]連桂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初探.創新人才教育,2018(12).

[14]王燦明,孫琪.情境教育影響兒童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實驗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10).

23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15]童秀娟.培養幼兒專注能力的方法分析與研究.學周刊,2018(34).

[16]孔起英.兒童審美心理研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17]張奇.兒童審美心理發展與教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8]夏綺慧.幼兒性別意識分化與心理理論的發展——基於玩具選擇偏好的實驗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18.

[19]孫瑞雪.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北京:中華婦女出版社,2012.

[20]劉金花,鄧賜平.兒童發展心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21]張秋紅.城市家庭教育的誤區——有關負向撫愛的質性研究.東北師範大學,2007.

[22]馬韻.父母教育一致性研究.華南師範大學,2004.

[23]袁旭東.河北省定州市市區學前家庭教育一致性研究.河北師範大學,2015.

[24]薛玉鳳.運用親子活動培養幼兒責任心的個案研究.山東師範大學,2018.

[25]林文采,伍娜.心理營養.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8.

[26]〔美〕戴維·謝弗.社會性與人格發展.陳會昌,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27]袁宗金.回歸與拯救.南京師範大學,2006[28]吳倩,崔惠民.學前兒童提問能力與家庭教養方式的相關關係研究.昭通學院學報,2017(02).

[29]傅金蘭,王一小,安洪濤.兒童提問意識缺失的追問與反思.教學與管理,2014(06).

[30]李彥芳.越嘮叨,越吼叫,你的教育越糟糕:與孩子正向、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

240參考文獻[31]李羽清.親子時光,各看其書.中華家教,2011(12).

[32]〔美〕簡·尼爾森,謝麗爾·歐文,羅絲琳·安·達菲.3-6歲孩子的正麵管教.娟子,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33]尤秀娟.中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實踐性策略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9(02).

[34]林荔禎.讓幼兒在快樂中大膽表達.甘肅教育,2006(12b).

[35]朱月娥.如何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

[36]陳豔豔.新視閾下早期閱讀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方法探析.吉林教育,2010(5).

[37]陳美琴.在繪本閱讀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江蘇教育研究,2015(17).

[38]朱曉紅.角色遊戲情景下中班幼兒合作行為養成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2).

[39]李玲.淺談中班幼兒的同伴合作行為.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1).

[40]曹中平.中班幼兒角色遊戲中合作能力發展的初步觀察研究.學前教育研究,1994(02).

[41]王小英.3-5歲幼兒合作學習的水平與特點.東北師範大學學報,2010(12).

[42]曾欣.幼兒家庭親子遊戲開展的現狀研究.西華師範大學,2018.

[43]王誌芳.幼兒家長手冊[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8.6段雲波,盧書全.蒙台梭利語言教育.吉林: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9.

[44]張麗麗,高樂國.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

[45]MarjorieV.Fields,PatriciaP.Merritt,DeborahM.Fields.0-8歲兒童紀律教育.蔡菡,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

24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幼中班學堂[46]劉星.這樣陪孩子走過黃金關鍵期.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47]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北京:中國婦女兒童出版社,2013.

[48]朱翠平.激活家長資源,優化幼兒園課程建設.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7).

[49]許士山.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以濟寧市X幼兒園為例.山東師範大學,2019.

[50]管延香.幼兒園課程中的家長參與和家長發展.課程教育研究,2019.(8).

[51]金哲,盧清.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研究現狀與展望.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1).

[52]彭功軍.“吃苦教育熱”的冷思考.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07).

[53]魏婷.潛移默化學“吃苦”.蘭州日報,2017-08-02(007).

[54]魯潔主編.教育社會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5]王希堯.人本教育學.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56]曾屹丹.獨生子女吃苦教育論略.攀枝花學院學報,2004(03).

[57]陳琴.4-6歲兒童對合作本質的認知特點研究.學前教育研究,2004(5).

[58]楊麗霞.“全麵二胎”政策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甘肅教育,2019(14).

[59]羅震雷,李洋.論出生順序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校園心理,2017(3).

[60]許智.二孩家庭父母對不同出生次序子女教養行為的研究.沈陽師範大學,2018.

[61]陳鶴琴.家庭教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62]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42參考文獻[63]周春豔.父母有效陪伴中的誤區及其實現條件.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1).

[64]陳建鋒.N市兩園大班幼兒手機使用情況調查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15.

[65]單傳英.幼兒教育學.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66]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陳鶴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