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們在這裏所采取的態度。談論正常與健康,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這是有啟發的,因此我們常常對於這個問題有些任性。馬斯洛曾做過一項研究,用一些優等的畫和一些劣等的畫作為測試材料,他在注腳中直接寫道:“優等的畫在這裏的定義是我所喜歡的畫。”他的目的是看自己是否能跳到他的結論,並證明這並不是一個壞的戰略。
在研究健康人、自我實現者時,一直有一種從公開規範的和坦率個人的穩定運動,一步一步地趨向越來越形象的、客觀的詞彙,直到有了一個標準化的自我實現測驗。現在已能在操作上對自我實現做出定義,象智力通常的定義一樣,即,自我實現也是可以用測驗測試的。它和各種外部變量密切相關,並繼續積累著相關的意義。作為一種結果,我深受啟發,覺得從“堅決的天真”出發是正確的。我用直覺的、直接的、個人的方式所看到的,現在大都正在由數字、表格和曲線進行驗證。“豐滿人性”與“自我實現”概念相較,這是一個更富有描述性和客觀性而又保留著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規範涵義的概念。我們希望能以這樣的方式從直覺的啟發式的開端逐步向越來越高的確定性、越來越大的可靠性、越來越客觀的外部證實運動,這又意味著這一概念越來越具有科學的和理論的效用。這種說法和這種思維方式是我以前由羅伯特·哈特曼的價值論著述那裏受到啟發而形成的,他把“善”定義為實現一件事物的規定性或概念的程度。這使我們認為,或許把人性概念理解為一種數量的概念是為了研究的目的。例如,豐滿人性可以用分類的方式說明,即,豐滿人性是抽象的能力,運用合乎文法的語言的能力,愛的能力,有一種特殊性質的價值觀,能超越自己,等等。我們甚至還可以把這種全麵分類的規定用明細表描述出來,如果需要這樣做的話。對於這種想法我們可能會感到很驚訝,但它非常有用,隻要能向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在理論上闡明就行。這個概念能成為描述性的和定量的,但也是規範的,比如說這人比那人更接近於豐滿人性。甚至我們能說:這人比那人更多人性。它確實是描述客觀,因為它和我的願望與旨趣、我的個性、我的神經症無關;而從豐滿人性概念中排除我的無意識的願望、畏懼、焦慮、希冀要比從心理健康概念中排除容易得多。
在研究過心理健康或任何別的類型的健康之後,你將會發現,它是如此具有誘惑,使你不禁要投射你自己的價值觀念,並使這個概念弄成一種自我描述,也許是一種關於你想成為什麼樣子,或你認為人們應該成為什麼樣子的描述,等等。你會不得不長時間支持這種傾向,並且你將發現,雖然在這樣的工作中有可能成為客觀的,但肯定很難做到。即使這時你也不敢絕對肯定。歸根結底,假如你選擇研究對象是以你個人的判斷和診斷為基礎,這樣的選樣錯誤的機率會比你依據某種非個人的標準進行選樣時多。
很明顯,熔接詞是高於較純規範詞的一種科學的進展,同時也避開了更壞的陷阱——科學隻能是無價值觀念和非規範的,或超人類的。熔接概念和熔接詞使我們有可能參與科學和知識的正常發展,從它的現象學和經驗的開端向更可靠、更有效、更確信、更準確、更能與他人分享和取得一致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