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君和明懷(2 / 3)

這首詩是12月16日寫的,寄出去後再讀一遍,覺得“難取暖”“易成灰”“誰為伴”“怎相偎”都太重情,不利於她在柴溝堡繼續工作。第二天又把後六句改寫寄去:

窗前紅日多取暖,室內爐火暫相偎!

書能解語讀幾卷,酒可消愁飲半杯!

分久必合望明春,梅花開時終須歸。

12月18日,北京下了一場大雪,讓我不禁想起春天的第一個下雪天,照君同我在英國駐華大使館門前的林蔭大道上散步的情景。現在柴溝堡的窗前沒有了紅日,室內爐火如何能相偎呢?於是又寫了一首《初雪有感》寄去:

清晨窗外大雪飛,頃刻紅瓦成銀堆。

遙念塞外多情人,良辰美景誰共醉?

猶憶今春初雪時,林蔭道上同徘徊。

但願明春解凍後,天南地北常相隨!

1960年元旦快到了,學校都要放假,照君本來說是除夕回家,我就理了發,洗了澡,在家裏等她。不料等了一天也沒有來,隻好還是寫一首詩寄去:

終日望君君不歸,兩眼望穿兩鬢衰。

為誰整容為誰忙?依然詩書度新歲。

半個月後,柴溝堡中學終於放寒假了,照君才能離校。剛好

那一天又下起雪來,我就寫了一首詩歡迎她回家過年。

聞說照君今日歸,白雪鋪路天幕垂。

田園合奏無聲樂,有聲怎如無聲美!

這個寒假,照君在家裏住了二十天。農曆初三中午,我們在永定路商場宴請了幾個在北京的聯大老同學,來赴宴的有吳瓊夫婦和其子女、何國基夫婦、趙家楨和曾慕蠡。吳瓊是我小學、中學、大學的同班,同在美國空軍做過英文翻譯,還常一起打橋牌。他脾氣好,打橋牌時我說他打錯了,他從不和我爭辯,這樣才能合作。他是清華大學英文教授,我們曾經交流教學經驗,他從陳福田先生那裏學到了記關鍵詞的方法,又從蘇聯專家那裏學了重點詞的教法,我在教學中應用後,都很見效。何國基在聯大時寫過一個劇本,得到了朱自清先生的好評;在文物局工作時,又得到文化部鄭振鐸副部長的欣賞。他曾住在故宮博物院外,我周末從香山進城,常同他去沙灘紅樓對麵的小館子吃炒牛肉絲,或者去菜羹香吃原汁雞湯,重溫當年北京大學的生活,但是這些北大風光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了。趙家楨多才多藝,是昆明天祥中學的創辦人之一,天祥的校歌就是他的作品。他愛上了雲南郵電局局長的二小姐小芬,而我是小芬那一班的班主任,所以家楨去美國學造船時,就把小芬交托給我。一天小芬對我說,她父親

要把她嫁給一個表哥,她想離家出走,問我怎麼辦。我隻好說,事情緊急就到我這裏來,一麵趕快寫信給家楨,要他盡早回國。他回昆明之後,去了小芬家裏,她父親還是不同意他們的事,於是家楨終身未婚。小芬知道後非常感動,她的丈夫在美國去世後,她曾邀請家楨赴美,但是他已垂垂老矣!真是“月如無恨月長圓”了。曾慕蠡和趙家楨不同,他入聯大時已經結婚。在石油學院教數學時,《人民日報》說他是教授中的模範黨員。我們幾個老同學每逢農曆年都要聚會一次。這一年,照君和我還去南河沿歐美同學會參加了舞會,去北京大學鄧衍林家打了橋牌,在他的客廳裏睡了一夜,新春佳節過得很愉快。但春節一過,我要送照君坐豐沙線的火車回柴溝堡了,於是又寫了幾首詩。

春節(1960\/02\/07)

二十日來情意深,白日同樂夜共枕。

席開商場宴舊友,歡聚小室慶新春。

南河舞會嫌夜短,北大橋戰連晨昏。

月圓時少缺時多,隔窗話別又斷魂。

豐沙線(02\/08)

豐沙線上奇景多,火車穿山如穿梭。

萬山林立入青天,一水清流瀉玉河。

為送照君出塞去,青山老樹舞婆娑。

照君去(02\/11)

照君一去天轉寒,灰霧迷蒙連早晚。

大雪紛飛大地白,春風已度居庸關。

元宵夜(02\/11)

雪後天晴月色明,碧

空如洗月如鏡。

天上月照地上雪,相隔萬裏交相映。

1960年春,北京香山公園對外開放,香山外國語學院不得不遷移。於是學校遷到張家口市,離柴溝堡很近,4月10日是我們結婚周年紀念日,我去柴溝堡把照君接回張家口外國語學院。院長還是照君做學生時的老院長,他怕照君不會料理家務,就親自到我們家來教她如何燒蜂窩煤爐。我家門口有一條林蔭大道,道旁兩邊都是法國梧桐。我遷來時,樹枝還是光禿禿的;照君一到,枝丫立刻吐出了嫩綠的新葉,仿佛是歡迎她來生孩子似的。我就寫了四句詠張市的詩。

塞上春來景色新,白樹一夜成綠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