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圓地方,春秋時期,由於政治的原因造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麵。但同時也使“工商食官”的局麵被打破,出現了私營手工業和個體工商業和商人階級,逐步的分化出來。第三次社會大分工發生了。金屬鑄幣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開始逐步代替了貝幣以及各種實物貨幣。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但形式上比較單一,主要有三種“空首布、刀幣、蟻鼻錢。
這種貨幣形式單一的局麵一直延續到戰國時期。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製徹底瓦解,封建製度逐步確立的大變革時期。由於生產力的解放,經濟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農業、治鐵、水利事業都有了的長足進步,手工業與農業的完美分離使得部分手工業奴隸獲得了解放。《考工記》記載,當時手工業產品不但種類多,質地也高。這就更加刺激了新興的封建領主對奢侈品的需求。商品的生產、交換範圍的擴大,貨幣的需要量大從而導致了金屬貨幣的增多。另一個方麵由於當時群雄割據的局麵已經形成。從而導致了貨幣的多樣性,呈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麵,據說當時世麵上的貨幣有100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五大地區的貨幣,三晉兩周地區的貨幣,齊國的貨幣,楚國的貨幣,燕國的貨幣,秦國的貨幣。從這裏我門不難看出當時貨幣種類之多,內容之豐富,已經超出了我門的想象。除了春秋時期已經有的布幣、刀貨、蟻鼻錢外,還多了許多的貨幣。比如說圓錢、楚金版、秦十二銖等。這從側麵也反映了當時的經濟繁榮。但這種百花齊放的局麵持續時間並不長,隻持續到了秦統一六國後就消失了。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並了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專製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在治國思想上,秦始皇獨尊法家。讀到《韓非子》時,秦始皇大為感動,盛讚“寡人得與此人遊,死不恨矣!”秦始皇的宰相李斯,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明確指出,“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秦始皇的近臣趙高也認為“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裏”。在法家思想的基礎上,秦始皇逐步形成了大一統的治國方略:在政治上,統一中央集權,“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衛、監”;在社會生活上,“一法度量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在經濟上則推出了統一貨幣的壯舉,然自秦襄公封侯以後,經過二十幾代人的苦心經營,至秦始皇時終於實現了“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人跡所至,無不臣者”。“但在這一片曾經分崩離析、各自為王、”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的廣闊土地上如何建設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維護和鞏固這種統一的局麵,實現”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確實是一個前無古人的課題。
那秦朝是如何統一貨幣的呢?1、統一貨幣的形式:戰國末期在原來刀、布、流通的區域內都出現了一種較為統一的圓錢,秦始皇在此基礎上,廢除了原來六國的刀、布、貝等貨幣體係,以“秦半兩”圓錢為法定貨幣,通行全國。《史記*平淮書》記載: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三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鐵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銀錫之屬為器飾,不為幣。中國古代貨幣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了統一。2、建立了屬於國家專署機構:為了進一步掌握了鑄幣權,建立了國家鑄造貨幣的體係和專署國家機構。從而使經濟真正的把握在國家的手中。中國古代貨幣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了統一。從而使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社會生產力也隨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