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癡呆了一會兒,聽到毛八重所言,這才轉身進了窄小的船艙,坐在一塊軟墊之上,不住地唉聲歎氣,心亂如麻。
船行進的方向是西南,在橫穿洛陽城的時候,劃船的官兵對求救的百姓不聞不問,甚至用船槳推開了幾個落水的百姓,使小船能夠順利地前行。
不長時間,兩艘小船來到了西城牆,而此時西城牆已淹沒在洪水之下,對小船並不是出城的阻礙。
出了西城牆,水麵的波浪驟然大了起來,打的小船左搖右晃,好在操船的官兵都是漁民出身,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來控製小船,這才一次有一次地化解了危難。當小船轉向西南的時候,變成了順流,小船才平穩了一些。
危險並沒有因此解除,永曆現在更擔心的是清軍會不會在半路截殺,雖然此時清軍很有可能也在高山上避水,但是可不敢保證他們有沒有船,會不會駕船守候在洛陽的四周,專等自己上鉤。
不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半天之後,小船已經劃出了大約四五十裏,天上的烏雲也漸漸的淡了些,一縷紅光掛在西天邊,原來現在已是傍晚了。
看到大雨停了,永曆的心情好了些,從船艙裏出來透氣,望著天邊的火燒雲,心裏猜想大雨是不是就此會停住,那麼自己是不是可以返回洛陽?
這個念頭在片刻之後,就被永曆放棄了,既然出來了,哪還有回去的道理?如果回去,那無異於自投羅網,當永曆想起小康熙那陰險的笑容,就是又氣又怕,心道:這小韃=子可真狠啊,為了打敗自己,不惜讓數十萬百姓為自己殉葬,真乃狼子也!
永曆吃了點毛八重帶來的幹糧,然後又鑽回船艙蒙頭大睡,等一覺醒來,已是第二天天明之時。
就在永曆在船艙內啃幹糧的時候,突然聽到外邊有人大喊:“啊,陸地,陸地,前邊就是陸地!”
永曆一聽,馬上從船艙裏鑽了出去,倉外的陽光雖然讓他一時難以睜開眼睛,可是眯縫著眼睛還是發現前方出現了黑乎乎的一團東西。
小船行進的方向一直都是西南,按照小船行進的速度可估算現在已經離開洛陽起碼有百餘裏了,那麼這裏應該是伊川縣了,但永曆不知道伊川縣有沒有被清軍占領,如果是那樣,自己就必須想辦法繞開,不然就是自投羅網了。
永曆等人登岸後,清點了一下人數,算上永曆自己和毛八重,一共有十三個人,其中隻有四名禦前侍衛,剩下的六人都是會操船弄槳的普通官兵。不過大明軍隊中的官兵戰力一向很強的,永曆相信,隻要不遭遇大股清軍,對付一些遊騎兵,己方還是蠻有勝算的。
眾人又走了三四裏路,終於遇到了一些農夫,於是向他們詢問伊川縣城的情況。這些農夫最近沒有進過縣城,對伊川縣城一無所知,但是他們卻看到一些清軍騎兵經常在附近出現,說話的口音應該是陝西人。
聽到這些,永曆知道自己可能遇上了******的軍隊,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接著永曆和毛八重商量一下,最後決定先找一個地方躲起來,然後派出人化裝出去偵查,找出一條安全的道路。
永曆讓毛八重花銀子從農夫那裏買了一些衣服和食物,然後找到一座荒廟,先躲了進去,再派出三個人,化裝之後,分別向西、東、南三個方向走去。
整整一個白天之後,就在準備晚飯的時候,一個探子連滾帶爬地跑進荒廟,大喊道:“萬歲爺,快跑,西邊有清軍的騎兵來啦,好多!”
永曆一聽,汗毛都豎起來了,沒想到清軍來的真快,也來不及詢問,趕緊下令帶上能帶走的東西,立刻向東跑。向南是不行的,那裏是伊川縣城,肯定會有清軍堵截。
一路狂奔,跑出二十來裏路後,終於來到了一片山地。毛八重此時提議上山,畢竟後邊的騎兵不太可能棄馬登山,故此上山以後,就能避開後邊的追兵。
永曆當然同意,於是眾人趕緊向道路一側的高山爬去,等爬到了山頂,不長時間,一隊大約千人左右的騎兵隊伍就從山腳下呼嘯而過。
好險,就差麼一點點。
等清軍消失在大路的盡頭後,永曆站起來,向四周看一看,覺得在山中走,總比在大路上走要安全得多,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隻要方向不錯,早晚會回到大明的控製區。
在接下來的三天之內,永曆等人在大山中轉悠,有幾次差點迷路,好在遇到了一個好心的獵戶,這才將他們帶出了大山。此時已經出了伊川縣,到了登封地界。
“登封?”永曆一邊自語,一邊心想:登封可是個出名的地方,少林寺好像就在這裏。
(真的想一天兩更啊,可是,可是,作為受苦受累的男人,難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