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擔憂後路(1 / 2)

當我在一番酒足飯飽的慶祝中過完四十歲的生日時,我知道歲月在跟人的生命賽跑,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恐怕買不到,時間和後悔藥。

時間總是向前飛逝,怎麼也攔截不住。錢多花了,有時會心痛;時間多花了,有時我們不太在意,等我們步入中年了,一切都明白了,後悔藥還沒研製成功。

打工這麼多年,回過頭去看看,心情有些複雜,青春它飛走了,在這城市與那座城市之間遊離,背後總有些無奈。

每個人都曾經年少過,當初從農村來到城市,最大的願望是找份穩定的工作,然後掙點錢寄回家,那時我們沒想太多,真的很純樸,農村人的憨厚在城裏人看來有點傻蛋。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八零後叫我們大哥,九零後叫我們大叔,零零後叫我們伯伯,別人稱呼得最多的是老張老李之類的話。二十出頭的時候抗著行李直奔城裏,用雙手為城裏築起一棟棟高樓大廈,在車間流水線上忙忙碌碌著,生產出印有MadeInChina的產品,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有我們兩億多打工仔的功勞。我們在城裏為別人留下的是財富,我們自己在城裏留下的是腳印。男人三十一道坎,應該解決婚姻問題,傷不起;四十一道坎,應該解決事業問題,拖不起。我自己是一個非常“原始”的農民工,在二十餘年的打工生涯中沒有一點建樹,每天都在計時或計件的工序中,在車間裏掙點力氣錢,我知道自己是沒出息的,不是鯉魚跳不了農門。

二十年的外出務工,我們付出了青春;離開了子女,流失了親情;沒有“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幫爸爸媽媽揉揉後背洗洗碗…”缺少了孝敬。

當我翻開那些紅本本、綠本本,存折上的餘額總是害羞的怕見人時,我有些失落,憑力氣是掙不了多少錢的。

歲月的年輪總是不顧人的強烈反對,一圈又一圈地在纏繞,我總感覺打工越來越沒底氣,當我邁入四十這道坎,呆在私營企業裏感覺有些酸楚,尤其那些後生們文化程度越來越高,在人事部的招聘簡曆檔案裏清晰地寫著他們接受教育的程度,他們差的就是經曆,一旦在企業呆上幾年,隻要有合適的土壤,很快便會茁壯成長。文化程度不高的第一代農民工,拿的是資曆和經驗跟80後90後拚,在勞動密集型企業還有點空間。每當夜晚來臨,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總是在想,不打工了,回到家鄉幹點什麼呢?

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惱,我常常找時間去老鄉那裏坐坐,品點功夫茶,喝點小酒,彼此探討以後回家鄉的打算。我們必須要去思考這個問題,年齡大了,在城裏又沒有創業,回鄉是必然的事。

和老鄉品茶的時候,我們都提到許多相似的話題,希望在城裏做點什麼小本生意,但一直沒有勇氣去實踐,擔心本錢搭進去鹹魚翻不了身,打工一二十年就白幹了,而且又沒有合適的項目。

老鄉叼起一支香煙,皺皺眉頭道:“到了一定的年齡,人成熟了做事不會那麼魯莽,會深思熟慮。正因為如此,年齡反而又成了一個負擔,顧慮太多,放不開手腳,做什麼都害怕,什麼都不敢去做,心裏很矛盾。思來想去沒辦法,繼續打工。”

胖子說:“我們第一代農民工最大的一個特點在於,與企業一起成長。當企業還是作坊式加工時,我們便於老板一起打江山,老板是‘老佛爺’,我們是大臣。當企業一步步發展,後來成了規模化,甚至成了集團公司,我們與企業一起走來,見證了企業從嬰兒成長為成人的全過程,應該說這是很好的一個藍本,是我們學習的好教材,可我們為什麼就是個打工仔?”

小胖的話引起了我們其他幾個老鄉的思考。

我說:“之所以我們現在還在打工,缺少一種東西,當初我的老板也是白手起家,一輛舊摩托風裏來雨裏去,一番打拚,現在不也是幾百號人馬的公司老板?當初那些敢想敢做的弄潮兒紛紛‘下海’,今天一部分弄潮兒成了千萬、億萬富豪,是因為凡事要邁出第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圍繞這個話題,幾個老鄉一邊品功夫茶,一邊一支又一支地吸著香煙,吞雲吐霧,煙蒂不斷增加,大家心裏不平靜,但又無可奈何。

歪嘴接過話題,也許是他的嘴歪不閉氣,吐字不那麼清楚:“其實應該一邊打工,一邊認真思考退路。當哪一天不再適合打工,準備回家搞點啥子東東的話,即使四十出頭也不晚,隻要開了頭,好好搞,自己到了一定年紀不行了,兒子可以接著幹,怕啥子嘛,給後輩留點事業讓他自己去打拚,總比給他留一筆存款要強嘛。”

我給幾個老鄉推薦央視第七套節目:“夥計們,你們平時少看點連續劇,多關注一下央視第七套節目,有許多種植、養殖致富方麵的內容,給人很多啟發,也有許多經驗值得借鑒。”

清脆的手機鈴聲響了,歪嘴從口袋裏掏出一部老款諾基亞手機摁了一下接聽鍵:“喂,那個嘛,是二狗吧?晚上加班不?不加班就到胖哥這邊來喝茶。”

歪嘴說:“何二狗不加班,等一下要過來,這狗日的手又癢了,老是想著三缺一,老婆在四川老家現在沒人管有點拽,耳朵又硬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