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青銅時代的聯姻(1 / 3)

寫女性永遠有個話題是繞不開的,那就是婚姻其實寫女性的曆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寫他們的婚姻史。對於古代女性的婚姻而言能夠記錄在史冊中的大多數是政治婚姻。

青銅時代,不同民族及各諸侯國上層之間的聯姻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與當時的政治、軍事、外交密切相關。盡管當時及後世的諸多政治家、史學家把夏、商、周及一些諸侯國的興亡完全歸因於聯姻這種片麵觀點,但是我們又不能否認這些王朝的興衰與女性與聯姻有著莫大的關係。

《國語》中有一句話,“內利親親者”,直接總結了這個時代的這種聯姻關係。

簡單點說,就是找老婆或找老公,要去老牌的強國找。那時候小國、特別是邊遠地區的小國裏的女子不好出嫁,他們的國王、王子們也基本上娶不到大國的女子當媳婦。因為沒有什麼國家願意找他們聯姻。

青銅時代較其他時代,由於當時的民族關係比較複雜,各國的國勢有較大差異,外交格局不斷變化以及聯姻具有多樣性,所以,聯姻的類型自然也比較複雜。

由此青銅時代的聯姻出現了很多不同於其他時代的問題,這些問題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最基本的社會問題。讓我們在了解這個時代的女性的同時,聞到了這個時代最真實的味道。

問題1:周王室喪失了大國婚姻的主導地位。

據我所查到的史料記錄來看,周王室在進入東周以來,與超級大國之間的聯姻隻和齊國進行過。

我統計了一下,雙方有過四次聯姻。

分別是周平王的孫女嫁給了齊襄公(公元前693年,周莊王四年),齊桓公娶了周王室的一位王姬(公元前683年),周定王娶了位齊女做王後(公元前603年),周靈王娶了齊侯的女兒(公元前558年)。

周王室與齊國的聯姻在西周時期和東周早期還是非常頻繁的,他們兩國之間從武王和邑薑開始有過長達五百多年的聯姻史,周與齊之間的聯姻幾乎形成了一種定式。

《史記?周本紀》上記載,周襄王稱齊國薑氏為“舅氏”。可是就是這種舅舅和外甥的親密關係在春秋時期也幾乎被打破了。

以公元前588年齊侯把女兒嫁給周王室的婚姻為例,這次婚姻齊侯已經顯示出了極不情願的姿態,多次征求晏桓子(晏嬰的父親)的意見,並且拖了兩年才把女兒嫁過去。此後,齊與周之間再無婚配。

出現這種情況,當然和後來的田氏代齊的曆史事件有關。

但我覺得原因不隻如此,更主要的原因是周王朝由於東周時代幾次重大戰役的失敗和對諸侯的再次分封,周王室直轄的地域隻有今天河南西部的一塊狹小的地界了,周王室的實力已經變得十分弱小。對於傳統的超級大國來說,周王室早已失去了利用價值。

但是對於某些國家來說,周王室仍舊是塊“金字招牌”,品牌效應還是有的。

我翻遍了史書,在東周時代,除齊國外,紀、陳、狄、宋這些小國都和周王室聯姻過。說這些國家是小國,並不是說他們的地域狹小或實力不強,而是說他們影響並不特別大。

紀國(也是薑姓)與周王室聯姻,主要原因是他們和齊國不和,杜預注《春秋三傳》上說:“是時,紀困於齊,請婚於王室以圖存之計。”紀國看到了周王室與齊國這種“外甥”和“舅舅”之間的良好關係,所以非常想利用這種關係保護自己。

而周王室這時也非常“饑不擇食”。《春秋三傳?桓公八年》記載:“周之三公,即宰相也。天子不行親迎之禮,而使其宰往逆,所以重大婚之始也。”周王室派出丞相級別的大員去紀國接新娘子,可見周桓王對與這些小國結親的重視程度。

陳國與周王室的結親完全是因為陳國對周王室的感恩戴德,陳國的子產在答晉國國君的詢問時說:“則我周之自出,至於今是賴。”所以,陳國在公元前676年(周惠王元年)將陳媯嫁到了洛陽,成為了惠王後。

宋國是紂王的哥哥微子啟的封國,微子啟這個人我在妲己篇中已經說過,他是靠投靠周王室而獲得封賞的。宋國與周王室的聯姻應該說是源於一種諸侯聯姻的習慣,到了東周更是如此,周襄王曾經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了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

要重點說一下周王室與狄的聯姻。

狄國是在西周末年才出現的,實際上也並不能稱其為國家,他們是北方一些部落國家的統稱。

周王室與狄國的聯姻是被廣泛反對的,《國語?鄭語》中說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喜也。”

但是周王室看中的是狄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狄國一直在北方活動,晉、齊、鄭、魯、宋這些國家都吃過他的虧,周王室也曾經在與戎狄的戰爭中戰敗。

所以在周襄王的思想中,借狄牽製諸國的戰略思想已經形成。在公元前635年,周依靠狄人的力量打敗了老和自己“叫板”的鄭國,周襄王為了感謝狄人,不顧大臣的反對娶了狄女隗氏為後。這個隗後也成為了日後周王室更加衰弱的導火索,這是個很複雜的故事還是放在今後去講。

以上就是周王室的聯姻情況,情況可以說非常的慘淡。

問題2:諸侯國之間通過聯姻緊密的聯係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