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子,聖賢見之亦變色(1 / 3)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庾之!天厭之!

——《論語?雍也》

很多人稱自己是道德君子,但說這話的人大多不是君子。也有人稱自己是真正的小人,這些人我感覺最起碼要比那些君子更可愛一些。

近日,聽說電影和電視劇《孔子》開拍了,這個事我挺關注,倒不是為了別的,就是想知道其中一個女人的扮演者是誰?

這個女人叫南子。

她的事跡可能沒有齊文薑、夏姬等有名,但她卻把一個人扯進了一樁緋聞事件中,而這個人就是至聖孔子。

孔子生平

孔子的父親是魯國的一位著名的武士,叫叔梁紇,立過戰功,當過大夫。傳說他曾經娶過三個老婆,第一個是施氏夫人。但是施夫人為叔梁紇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後來叔梁紇又娶了一個小妾,小妾倒是給叔梁紇生了個兒子叫孟皮,可是很遺憾,孟皮是個瘸子,叔梁紇很不喜歡他。所以,叔梁紇又在梁國娶了個女子,這個女子叫顏征在。

這是《孔子家語》上的記載:“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顏氏徵在,從父命為婚”。

孔子從出生就飽受爭議,《史記》記載:“紇與梁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鴦人一生尊崇“周禮”,可自己的出生偏偏是這麼不堪。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值得我們來說一說的,首先說司馬遷非常尊敬孔子,從《史記?孔子世家》就能看出來。一向對史料頗為甄別的司馬遷為什麼要記錄這個對孔子不利的情節呢?

其實,這個問題早就有人注意到了,司馬貞的《史記索引》上說:“家語雲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顏氏徵在,從父命為婚。其文甚明。今此雲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雲野合,謂不合禮儀。”

意思是說,這個野合不是指那種齷齪的事,而是指孔子的老爹娶孔子老娘時沒有按照當時的嫁娶之禮行事,所以稱“野合”。

這很明顯是一種越描越黑的解釋。

其實,這事遠沒有史家們想得這麼複雜。

比如說,伏羲就是其母華胥踩上了一個怪獸的腳印,受感而孕。殷商的始祖簡狄,是吃了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鳥蛋就懷孕了。這些故事都要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這些偉人打生下來開始就是與眾不同的。

司馬遷最初是要告訴大家孔子出生是多麼不平凡而已,隻不過太史公這個馬屁拍得少了些渲染,再加上和後世的價值觀有很多矛盾之處,所以,就變成了孔子生平中非常尷尬的一件事情。

孔子對待女性的態度一直是比較怪異的,他說的一句話估計大家都知道,“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孔子對女性的一種無奈,很有可能搞對象時被女生甩過,也有可能被妻子羞辱過。

《禮記》記載:“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先君子喪出母乎?”子思是孔子的孫子,這裏是門人問子思:“從前你的父親為被休的母親穿孝服守喪禮嗎?”宋代大儒朱熹對此有注解:“伯魚之母出而死。”伯魚是孔子的兒子,這段史料記載了一個事實,孔子離過婚,這個和孔子離婚的女人很有可能深深地傷害了孔子。所以才讓我們的聖人說出了這樣的話來。

而這個女人曆史上也有記載,據《孔子家語?本姓解》記載:“至十九娶於宋之丌官氏。”公元前533年,那一年孔子十九歲,娶宋國人丌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丌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具體丌官氏和孔子有什麼樣的矛盾,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中國的傳統是為尊者諱,為了給孔子塑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形象,後人硬把這對離心離德的夫妻,在後世又捏合在了一起。

宋朝時,皇帝追封丌官氏為鄆國夫人,被儒家後世尊為聖母。如今孔廟中仍有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專祠。

孔子很可能是和妻子有矛盾,所以,他為自己的女兒選女婿才非常講究,他選的女婿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而且他們和自己女兒的生活都很和睦。

公冶長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公冶長,齊人,字子長。孔子曰:長可妻之,雖在累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還有一個弟子叫做南宮括,字子容,這也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

子稱讚他“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然後“以其兄之子妻之”。

如果您認為孔子和這些女人的尷尬故事夠爆料的話,那您就錯了,這還隻是一個開始。孔子在五十五歲的時候,遇上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可把孔老夫子絆了個大跟頭,差點毀了聖人的一世英名,這個女人就是南子。

當孔聖人遇到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南子的時候,傳出了曆史上最離奇的一樁緋聞。

南子風流

南子是宋國人。

春秋中後期的宋國一派蕭條景象,特別是宋文公即位後,宋國被楚莊王圍困了長達八九個月之後,宋國國內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國家經濟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到了宋元公即位後,宋國國勢更加衰落。

南子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出嫁的,她嫁給了衛靈公。

衛靈公在《莊子?則陽》中一共提到了他的三位夫人,《烈女傳》中提到了衛靈公的一位夫人,這個女人非常聰明,且知人善任。

有天晚上,衛靈公與夫人夜坐,聞宮外有車馬聲,馬車到了宮門前突然沒聲了,一會又有了,此時明顯馬車已經通過了宮門。衛靈公問她的夫人:“這誰啊?”夫人說:“肯定是蘧伯玉。”衛靈公問:“何以見得?”夫人說:“聽說蘧伯玉是衛國的賢臣,非常知禮尊上,此人過宮門時肯定會下車,以示對您的尊敬。”

衛靈公聽得好奇,就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但是他回來騙夫人說不是,衛靈夫人斟酒拜衛靈公向其道賀:“衛國又來了賢臣,可喜可賀。”

衛靈公聽後非常高興。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知人善任的女性,也許是由於她死得過早,也許是由於其年老色衰,衛靈公後來並不十分寵愛她。

衛靈公晚年,南子成為了衛靈公最受寵愛的一位夫人。

不過和春秋時很多女人一樣,南子在出嫁前就已經有了相好,這個人就是宋國的公子朝。

南子憑著衛靈公的寵愛,硬生生把自己的老情人公子朝安插進了衛國的政治體係中。新勢力和舊勢力總會有衝突,衛國舊貴族公孫成最先跳了出來,公開反對公子朝,當然矛頭暗指公子朝後麵的南子。

公孫戍明顯低估了公子朝的能量,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其實朝中有人絕對不如宮中有人。

南子毫不猶豫,立刻采取了行動,向衛靈公誣陷公孫戍想要作亂。公孫戍作亂這個事有沒有呢?我不知道,反正衛靈公信了,趕走了公孫戍。

很多人認為這是南子讒言的結果,這個事情憑心而論絕不是南子區區幾句讒言就能做到的。

公孫戍作為大夫已經在衛國橫行多年,而且黨羽眾多。衛靈公對他早已忍無可忍,解決公孫戍其實隻是缺少一個借口而已。

再者說,造反作亂這樣的罪,君王一旦認定了,不管是真的還是虛構的,作亂的人一定會被判處死刑。而衛靈公隻是趕走了公孫戍和他的同黨,這就足以證明,衛靈公並不完全相信南子的話,而是借這個機會除掉一個眼中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