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嬌,夏朝的開國聖母(2 / 3)

十三年,這一等就是十三年。

真想知道女嬌是怎麼過的?

十三年來塗山氏從來沒見過自己的丈夫,甚至連丈夫的親筆信都沒見過。據說大禹三過家門,都沒有進去。

第一次過家門而不入時,正值塗山氏臨盆。她當時痛苦萬分,呻吟聲傳出院外。大禹沒聽見嗎?我不知道,也許他是聾子。

第二次過家門而不入時,塗山氏拚命向帶領馬隊飛馳的丈夫揮手。可大禹還是頭也不回地走了。這回他是瞎子。

第三次過家門而不入時,十二歲的兒子跑出門去一邊叫父親一邊拉住大禹,可大禹還是絕塵而去。這回可以肯定,他不是個瘸子。

當然,作為偉人的妻子,等待她的是幸福與犧牲的雙重考驗,可這樣的犧牲與她的幸福,能劃等號嗎?

據說女嬌派女使給大禹送過信,信上隻有四個字“候人兮猗”,傻瓜都能看出來吧,這是妻子對丈夫無限深情的等待。

大禹沒有因為這封信而回家去看一看,不過這封信有它的價值,此詩別看隻有四字,但卻是一個時代的開始,是一個女人的心聲,更是中國文化的起源。

據《呂氏春秋?音出》記載,這四個字最後成了我國文化史上的著名詩章,它也被稱為我國最早的一首民歌,最早的一首愛情詩歌,被稱為南音之始。塗山女嬌,也因此成為中國遠古神話中的詩歌女神。

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中國自古出才女呀,但是無論是後來的莊薑,還是許穆夫人,都不能和女嬌相比。

後來《詩經》、《楚辭》常用“兮”這個字做感歎詞,明顯是受到了這首歌的影響。

大禹為什麼不回來看看女嬌,很多人都說是因為大禹治水太投人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紀連海先生曾說過,大禹不進家門是因為婚外戀,而且第三者是炎帝之女瑤姬,巫山峰的女神,因為瑤姬曾經授予大禹《黃綾寶卷》,並幫助大禹治水。

紀連海先生懷疑大禹其實就是和瑤姬有一腿。

我個人認為,紀連海先生是純屬猜測,但是他的猜測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大禹絕不隻一個女人。

《太平禦覽》記載:“禹卑宮室,垂意於溝洫,百穀用成,神龍至,靈龜服,玉女敬養,天賜妾。”

看過這條記載“玉女”和“賜妾”應該都是大禹的女人。

此外,對於女嬌的等待還有另外一種著名的傳說,這就是“女嬌化石”說。

傳說大禹和女嬌結婚後,女嬌追隨大禹,也在治水工地附近的安邑安了家,照顧大禹的飲食起居。那幾日工程正處於關鍵時刻,為了把奔流肆虐的洪水引向大海,吃住都在工地。大禹與女嬌約定,為了搶時間,在工地上設隻鼓,女嬌聽見鼓聲就來送飯,否則勿來。

可是一天,大禹不慎碰落一塊山石,石落擊鼓。女嬌聽到了,就連忙帶著食物來到了工地,卻看見自己的丈夫化作一頭巨大的熊,在河中跳躍,專注地開鑿軒轅山。

女嬌大驚失色,扔下手中的食物便跑,饅頭散了一地,都變成了石頭,所以之後這座山便叫餘糧山。

大禹見狀,也趕緊追了上去,他想向妻子解釋清楚。急切中,他居然又忘了要恢複自己的本來麵目。他邊追邊喊,可是他越喊,女嬌越不敢停留。就這樣,一追一逃間,女嬌終於力竭而止,化成了一塊大石。

女嬌變成了石頭,大禹心急如焚。他對石頭喊道還我兒子。”原來女嬌已經懷孕了,石像的肚腹應聲開啟,一個男嬰就此降臨人世。

由於是啟石而生,他的名字便叫“啟”。

當然啟的名字還有很多種說法,比如大禹得到了神的啟示,所以叫兒子“啟”,等等。

以上的故事見於《漢書?武帝紀》中顏師古注引《淮南子》:“禹治洪水,通軒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