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三 立即行動 2.成功在於多次嚐試(1 / 2)

習慣三 立即行動 2.成功在於多次嚐試

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試一試,就是嚐試、體驗,對願望有所行動。“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幹三成功”這是一句簡單的諺語,卻也揭示了一個道理:邁向成功需要冥思,更需要行動。

有個笑話。 一個醉鬼深更半夜跌跌撞撞地往家裏走,可連方向都弄錯了,竟走到一片墓地裏。有一家人明天要給親人送葬,提前挖了個大深坑。醉漢一不留神掉進了坑裏。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爬不上來。正當他準備稍事休息再往上爬時,突然有人冷不妨地在他肩上拍了一下,陰陽怪氣地說:“別費勁了,我試過了,你爬不上去的……”這一驚嚇非同小可,他以為遇到了鬼,噌!一下子躍出坑外,撒腿跑了個無影無蹤。原來拍他的人也是個掉到坑裏的醉鬼。

你之所以還僅僅隻是在想成功,是因為現狀還沒有把你逼上絕路,你還得混下去。所以你必須讓自己強烈地恐懼你現在的樣子,否則,長此以往,你就會像—隻放在一鍋冷水中的青蛙一樣,終有一天難逃苦海,而變成一鍋“青蛙湯”的。

決心,強烈的決心,隻有你決定改變的心才能幫助你迎向成功。試一試不同於想一想。小馬過河的故事眾所周知,未踏進河你將永遠不知河水的深淺,做任何事都應有試一試的幹勁,別因一點困難而退卻,人最難得的就是能夠迎難而上。魯迅先生說過,人最可貴的是跨出第一步,坐而等待平安,等著前進,如果能夠可以的話,那自然是很好的,但有些人卻等到頭發花白什麼也沒有等到,那又如何呢?有個人很懶,看著別人地裏今年又是大豐收了,他美滋滋地想:要是我地裏種的玉米今年是大豐收,那該多好呀!留一些吃,拿一些去賣,換來錢可以買回一條狗,買新衣,還買……可是在別人忙於耕種施肥時,他在睡覺;別人忙於鋤雜草,料理地裏種的莊稼時,他還是在睡覺。結果可想而知,當別人獲得大豐收,他還是望著地裏雜草叢生做美夢。那句話說得好,願望隻是美麗的彩虹,行動才是澆灌果實的雨水。

試一試又要有想一想作為指導的前提。不加思索埋頭苦幹,那是盲目的舉動;漫不經心地蜻蜓點水般地幹事,那將事倍功半。俗話說,說到不如做到,但做到首先要想到,必要時還需三思而後行。成功不是拱手可得的,不是努力一次即可邁向終點的。有的同學臨近考試時挑燈夜讀,結果沒考好,憤憤然地說:“太不公平了,我都苦戰幾個日日夜夜了,結果才得這點分。”可是你捫心自問,平時不努力,幾天的努力就能彌補以前的懈怠嗎,愛迪生發明電燈,他試了多少次?熬了多少個日日夜夜?記住了:“雲彩有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雲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人生的本質在於創造,而創造就是改變人生的行動。由此可見,行動即是人生目標。

內斯美是一位出色的高爾夫球選手,他通常能打出90多杆。後來他有7年時間完全停止玩球。令人驚異的是,當他再回到比賽場時,又打出了漂亮的74杆。內斯美的故事說明,如果我們期望實現目標,就必須首先看到目標完成。內斯美沒有玩球的7年是在與世隔絕的俘虜收容所裏度過的,見不到任何人,無法做正常的體能活動。頭幾個月他幾乎什麼也沒幹,後來他意識到要保持清醒頭腦並活下去,就得采取特別積極的措施。於是,他選擇了心愛的高爾夫課程。在其心裏他每天都堅持玩整整18個洞。他在心中打球,所花時間跟他在高爾夫球場上玩球一樣長。在7年裏,他一直在心裏玩那完美的高爾夫球,從來沒有一次漏打了球。

這個例子說明,一個人要想達到目標,在達到之前,心中就要“看見目標完成”。

行動會增強自信心,猶豫隻會帶來恐懼。克服恐懼的惟一辦法就是立即行動。

跳傘的人拖得越久越害怕,就越沒有信心。“等待”甚至會折磨各種專家,並使他們變得神經質。有經驗的教師站在講台上長時間不開口也會緊張得不行。著名播音員愛德華·慕羅在麵對麥克風之前總是滿頭大汗,一開始播音以後,所有的恐懼立即“煙消雲散”了。行動可以治療恐懼,許多老演員也有這種經驗,立即進入狀態,可以解除全部的緊張,恐怖與不安。一般人則不了解這個道理,他們應付恐懼的常用辦法就是“不做”或回避。多數推銷員就經常這樣,他們經常怯場,結果是越來越糟。克服恐懼的最佳辦法,就是立刻就做。不管幹什麼事,一經決定,就立刻進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