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三 立即行動 1.一百個想法不如一個行動(1 / 2)

習慣三 立即行動 1.一百個想法不如一個行動

拿破侖曾說:“想得好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

成功要有明確的目標,但這隻相當於給你的賽車加滿了油,弄清了前進的方向和線路,要抵達目的地,還得把車開動起來,並保持足夠的動力。

你采取多大行動才會有多大的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就會有多大的成功。不管你現在決定做什麼事,不管你設定了多少目標,你一定要立刻行動。惟有行動才能使你成功。

現在做,馬上就做,是每個成大事者必備的習慣。

有很多人這麼說:“成功開始於想法。”但是,隻有想法,卻沒有付出行動,成功還是離你很遠。

我們大都讀過這樣一則古文:“蜀之鄙有二僧”。

在四川的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借什麼呢?”

窮和尚說:“我有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買船沿著長江而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就憑這些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光說不動是達不到目的的,隻隻有行動才是成功的保證。

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行動才會產生結果。行動是成功的保證。任何偉大的目標,偉大的計劃,最終必然落實到行動上才能得到實現。

德謨斯特斯是古希臘的雄辯家,有人曾經問他雄辯之術首先要做的是什麼?

他說:“行動。”

“第二點呢?”“行動。”

“第三點呢?”“仍然是行動。”

人有兩種能力,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往往不是因為思維能力,而是因為行動能力。

在成大事者的眼中,思想與行動同等重要。如果你每天都在想著做什麼,而不付諸於實際行動,那隻能是空想,永遠也不會成功。

有一篇僅幾百字的短文,幾乎世界上主要的語種都把它翻譯出來了。僅紐約中央車站就將它印了150萬份,分送給路人。

日俄戰爭的時候,每一個俄國士兵都帶著這篇短文。日軍從俄軍俘虜身上發現了它,相信這是一件法寶,就把它譯成日文。於是在天皇的命令下,日本政府的每位公務員,軍人和老百姓,都擁有這篇短文。

目前,這篇《把信帶給加西亞》已被印了億萬份,在全世界廣泛流傳,這對有史以來的任何作者來說,都是無法打破的紀錄。

這篇短文的作者是Eebert Hubbard,文章最先出現在1899年的Philitinc雜誌,後來被收錄在戴爾·卡耐基的一本書中——在一切有關古巴的事情中,有一個人最重要的,當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係。加西亞在古巴叢林的山裏——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所以無法寫信或打電話給他,但美國總統必須盡快與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