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利斯朵夫》——自由精神的奮鬥】 自由和抗爭的靈魂——《約翰·克利斯朵夫》第三(2 / 3)

愛情的打擊還未在內心平息,父親又醉死在溝裏。失戀、喪父,使約翰產生了這樣的認識,他看到人生是一場沒有休息,沒有僥幸的戰鬥,凡是要成為無愧於‘人’這名稱的人,都得時時刻刻向著無形的敵人抗戰:天性中致人死命的威力,搖惑人心的欲望,曖晦幽密的思想,那些使你墮落、使你毀滅自己的念頭都是這一類的頑敵。他聽見了自己的“上帝”在呼喊:前進吧,前進吧!永遠不要歇息!這時他才十五歲。

兩個弟弟都去外出謀生,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們換到了一處更簡陋、便宜的住所。房東的外孫女洛莎迷戀他,可是他愛上了開小針線鋪的年輕寡婦薩皮納。不料,薩皮納突然患流行性感冒去世了,悲痛之餘,又和帽店女職員阿達相愛,但很快被這個水性楊花的女人拋棄。愛情的打擊使他消沉下去,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泡在酒館裏。舅舅幫助了他,教育他突破情欲之網,重新振作精神,埋頭音樂創作,克裏斯朵夫警醒了。

克利斯朵夫在聽音樂會時,感到演奏者萎靡不振,觀眾也聽得百無聊賴,他懊喪的發現,所謂大師的作品無不充滿著虛假和造作。他義無反顧地撕毀了以前俗套的樂曲,批評了幾乎所有德國古典音樂大師的虛偽。守舊勢力說他“標新立異”,“完全瘋了”,曾喜愛他的大公爵也開始反感他,震動的樂壇聯合反擊,使他舉辦的演奏自己新作品的音樂會受到了挫折和冷落。就在事業受挫時,他受人利用,在雜誌上發表了多篇音樂評論,把那些樂隊指揮、演奏家、歌唱家乃至觀眾都得罪了。公爵把他攆出宮廷樂隊。約翰失去了靠山生活也難以維持了。不久,他舅舅也死了。他孤獨、憤怒,決意遠走他鄉。

臨行前,他去參加農莊的節日舞會,因一個姑娘不願和醉酒的軍官跳舞而遭打,他打抱不平打死了軍官。他匆匆給母親留了一張便條就逃走了,他出了邊境,到了法蘭西。

在巴黎,他過著艱苦的生活,一方麵他要找工作糊口,另一方麵他又不肯褻瀆音樂藝術。最後,他為一個肉店老板女兒葛拉賽、一個汽車製造商的女兒史丹芬以及她的表妹葛拉齊亞教授鋼琴。葛拉齊亞充滿愛心,經常為克裏斯朵夫的不幸命運而痛苦。

在別人的引薦下,他參加了巴黎文藝界的活動,用交響詩的形式寫成了話劇,並拿到劇院去演出。可社會黨議員和一些別的政客們,雖是自命自由的思想家,其實禁止別人的思想自由。一個社會黨議員熱心促成他的歌劇《大衛》的上演,並拉自己的情婦擔任劇中主角,結果這女人聲音惡俗不堪,克裏斯朵夫為撤換角色與議員鬧翻,演出告吹。氣得克裏斯朵夫大病一場,唯一的收獲是找到了誌同道合的朋友——是一個靠教書為生的青年詩人奧裏維。他的幾份教課的差事都因此丟了,生活又陷入窘境。克裏斯朵夫的一切都得到葛拉齊亞的深切關注,她一直在無法給克裏斯朵夫提供幫助而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