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抽象表現主義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於它表達了藝術的情感強度,還有自我表征等特性。這跟表現主義反具象化美學,和歐洲一些強調抽象圖騰的藝術學校:如包豪斯,末來主義,或是立體主義等,都有呼應。抽象表現主義的畫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無秩序的,超脫於虛無的特異感覺。
例:波洛克《秋韻:1950年30號作品》、波洛克 《無題》、波洛克《天題》。
極簡主義
綜述:
1.極簡主義於20世紀60年代興起,是20世紀現代藝術重要流派之一。遵循“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
2.雖然極簡主義設計以簡約著稱,但事實上極簡主義設計並非一味追求設計形式的簡化,而是追求設計形式和功能的平衡。即在實現設計功能的前提下,去除非本質的、不必要的裝飾,使用幹淨流暢的外形,使設計呈現出優雅感和純粹感,減少人們的認知障礙,方便人們使用與欣賞。
3.極簡主義所需要做的不僅僅是簡化與剔除元素,而是精準與確定功能。因而在極簡主義設計簡約的表麵下,隱藏著反而是複雜的設計工序。
設計原則:
1.功能本位:極簡主義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突出設計的功能,隻有確定了設計的具體目的才能確定外形的設計。通過簡潔清晰的外形向觀眾傳遞明確直觀的信息。
2.人性化:極簡主義非常注重人性化考慮。設計上嚴格遵循人體工程學原則,在造型、材質等方麵要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限製色彩:極簡主義設計的色彩比較單一,顏色多選用單色,或少數幾種顏色搭配。通常避免使用多種顏色混搭以及避免使用強烈對比的顏色,複雜華麗的顏色,反對繁瑣的花紋色彩的搭配。在色彩上追求平和、舒緩、內斂之感。
4.簡約造型:極簡主義的設計多采用直線、方形,或規則簡單的幾何形狀,減去一切不必要的元素與細節,比例精確,整體呈現簡潔明快,千淨利落感覺。
5.運用留白:空間留白是極簡主義常用手法,通過留白來強調設計的本質,創造強烈對比感,製造出想象的空間,
6.使用簡單宇體:如果在設計中需要使用文字,那麼清晰直觀的字體,無襯線宇體是最佳選擇。
裝置藝術
綜述:
1.裝置藝術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裏,將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末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簡單地講,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
2.裝置藝術的發展如同其它藝術發展的景況一樣,都是受當下多種單一與複合的觀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發展經驗的積累所促動。裝置藝術日漸在內容關注、題材選擇、文化指向、藝術到位、價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麵,都呈現出多元繁複的狀態。但從其總體來看,裝置藝術的固有特征並沒有朝令夕改。裝置藝術加入了更多媒介比如說電子產品。尤其是時下最盛行的3D投影。
大地藝術
綜述:
1.大地藝術興起手20世紀60年代,又名地景藝術。大地藝術家普這厭倦現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標準化的工業文明,主張返回自然,並認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築、美洲的古墓、神宗石寺塔才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才具有人與自然親密無間的聯係。
2.大地藝術家主張返回自然,以大地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他們或在廣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或壘築堤岸,活潑濺色遍染荒山。由於大地藝術家常以挖掘填埋工程形式出現故又有土工方程或地景藝術之稱。
3.大地藝術可以說是“天人合一u0027哲學思想的具體實踐物。大地藝術家認為,藝術與生活、藝術與自然應該沒有森嚴的界線。在人類的生活時空中,應處處存在著藝術。大地藝術也可以看成是室內裝飾作品向戶外發展的結果。
新媒體藝術
綜述:
1.新媒體藝術不同於裝置藝術、大地藝術等現代藝術。新媒體藝術是一種以光學媒介和電子媒介為基本語言的新藝術學科門類,它建立在數字技術的核心基礎上亦稱數碼藝術。其表現手段主要為電腦圖像CG。新媒體藝術的範疇具有\"與時俱進\"的確綜述,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錄象、計算機、網絡、數字技術等最新科技成果作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品。新媒體藝術已經在不經意中,深入到當代藝術的各個領域中去了。
2.新媒體藝術具有連接互動、感受真切、商業氣息的特點。多媒體對於藝術而言意味著某種綜合性的複興,也提供了一種新的認知方式,具有深遠意義。
微建築風格
綜述:
1.把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運用到產品設計上,是裝飾主義一個較為極端的發展方向。
2.具體來說,是把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引1用到茶具、首飾、咖啡具等小的產品設計上。大量采用豔麗的色彩和幾何圖案為其裝飾,再加上金銀等華貴材料,使這種風格的產品設計與裝飾主義運動風格的設計有相似之處。
微電子風格
綜述:
微電子風格是技術發展到電子時代,出現了大量采用新一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晶片的電子產品,產生的新的設計潮流。
設計特點:
1.這種潮流的重點在於把設計的功能、人體工程學、材料科學、顯示技術和微型化技術的統一。通過在新產品上體現出來,達到良好的功能和完美的形式效果。
2.該風格與數理研究關係密切。
產品設計的特點:
超薄、超小、多功能、便攜、造型簡潔明快。
非物質設計
綜述:
1.是社會非物質過程的反應,也是設計本身發展的一個進步的上升形態。信息是非物質的,信息社會實際上就是所謂的非物質社會。從物質設計到非物質設計是設計本身發展的形態。
2.本質上,借用“非物質設計”哲學概念,在信息時代,借助計算機互聯網而產生的一種與物質設計相對的設計形態,其設計方式、對象手段等都經曆了從物到非物質的轉變,是社會非物質化的產物,是以信息設計為主、基於服務的設計。
3.如新興的界麵設計、網頁設計等都是非物質設計的範疇。非物質設計是對物質設計的一種超越,科技的進步為非物質設計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也是藝術與科學進一步結合的產物。
4.我們的時代是由物質設計形態的手工造物的手工業時代,到物質設計形態與非物質設計形態共存的工業產品與軟件產品相互左右的信息時代,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有一個過渡的時代,叫作工業化時代,他依然是物質設計形態所生產的大機器生產產品的工業化時代。
(從物質設計到非物質設計,是社會非物質化過程的反映,也是涉及本身發展的一個進步的上升形態;
手工業時代一物質設計一手工造物方式一>手工產品形態;
機器時代一物質設計一機器生產方式一機器產品形態;
信息時代一物質設計與非物質設計共存一工業產品與軟件產品共存一機器生產方式與數字化生產方式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