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周武王鹿台散財(2 / 3)

子牙急忙上前勸阻道:“各位賢侯不必如此激動,我自有名正言順的說辭。”子牙製定了一個計策,最終成就了王業,讓眾諸侯拜倒在聖君的腳下。

正是:

子牙一計成王業,致使諸侯拜聖君。

話說眾諸侯齊聚九間殿,見武王謙遜推辭,紛紛爭辯不已。薑子牙忙製止他們,對武王說:“紂王禍亂天下,大王率領諸侯討伐他的罪惡,天下無不心悅誠服。大王應當正位,號令天下。何況當年鳳鳴岐山,祥瑞現於周地,這是上天垂下的吉兆,絕非偶然!現在天下人心裏樂意歸向周,正是天人相應,機不可失。如果大王今天固執推辭,恐怕會冷了諸侯的心,他們各自回歸自己的國家,沒有統禦而渙散,使天下的勢力四分五裂。如果這樣,日後就會各自為政,生出禍亂,這絕不是大王您吊民伐罪的初衷,也使民心失望。那不是愛民,而是真正的危害。還請大王明察!”

武王說:“大家固然是一番好意,然而我的德行淺薄,不足以勝任這個重任,我擔心會給先王帶來羞恥啊。”

這時東伯侯薑文煥說:“大王不必謙虛退讓,元帥自有主張。”然後他對薑子牙說:“請元帥速速行動,不要遲疑,以免人心渙散。”

薑子牙急忙傳令:“命令工匠畫圖建造高台,撰寫祝文昭告天地社稷。等以後有大賢人出現,大王再讓位也不遲。”眾諸侯已經明白薑子牙的用意,齊聲應諾。旁邊有周公旦自告奮勇去建造祭台。

這祭台高三層,按照天、地、人的三才之象來建造,將八卦之形分布其中。正中設立“皇天後土之位”,旁邊樹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的旗幟,按照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順序插在地上;前後有“十幹”的旗幟,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順序插在本位;祭壇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顓頊;中間是皇帝軒轅的牌位;祭壇上陳列著祭祀用的器具,包括籩、豆、簫、簋、金爵、玉斝等,還有生芻、炙脯等祭品,分別擺放在案桌和幾席上;鮮魚、醬肉、鮮果等也一一陳列在案桌上。

香燒寶鼎,花插金瓶,子牙請武王上壇,武王再三謙讓,然後登上祭壇。

周公旦宣讀了祝文,祝告天地之後,隻見香煙嫋嫋升騰,籠罩在天空中,瑞氣彌漫滿地。那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陽光明媚。這正是昌運應期、太平景象的時刻,與往日迥然不同。朝歌城內的百姓們擁擠著圍觀,滿地歡呼。

武王接受了冊封和寶印,正式即位為天子。他麵南而坐,莊重肅穆。音樂奏響了三次,眾諸侯行禮致賀。山呼萬歲之後,眾人拜見慶賀完畢。武王傳旨,大赦天下。

眾人簇擁著武王下壇,回到殿廷。武王命令擺設九龍飾席,大宴八百諸侯。君臣同樂,眾人酒過數巡後歡聲笑語不斷。百官覺得已經夜深人靜了,便紛紛告辭謝恩離去。

第二天,武王設朝,眾位諸侯紛紛前來朝拜。武王對薑子牙說:“商紂王因過分動用土木,耗盡了天下財富,荒淫無道,導致覆滅。朕有幸得到眾位諸侯的擁戴,成為君主。朕想把鹿台的財物分發給天下諸侯,賞賜各族王室衣裳費用。建立五等爵位,分割三等領土,選拔賢能的人才擔任官職,按照才能任命職位。重視五種教化,認真對待百姓的飲食、喪葬和祭祀。朕要堅定信念,明確道義,崇尚德行,報答有功之臣。現在命令各路諸侯率領人馬返回自己的國家,以便安定地享有他們的土地。”

接著,武王又下令拆除摘星樓,散鹿台的財寶,打開巨橋的糧食倉庫,釋放被囚禁的箕子,修築比幹的墳墓,裝修商容的府邸,釋放宮女,大力賞賜四海之內的人,使得萬民歸心。然後他停止征戰,致力於文化修養,把馬匹放歸到華山之陽,讓牛群散養在桃林之野,以表示天下大定。

武王在朝歌待了半個月,萬民安居樂業,人物平安,祥瑞的草長出來,鳳凰出現,甘甜的泉水湧出,甜美的露水降臨。景星和慶雲都出現了,天下一片太平景象。

話說武王當天子的時候,天人感應,百姓安居樂業。天上降下吉祥的征兆,萬民都心悅誠服。這時天下諸侯都來朝見武王並辭別後回到自己的國家。薑子牙進入內宮拜見武王。

武王問道:“相父有何事要奏?”薑子牙奏道:“如今天下已經平定,老臣請求陛下任命官員鎮守朝歌。”武王問道:“都聽相父的意見。應該任命什麼官員?”

薑子牙回答道:“如今武庚已經被陛下赦免不殺,讓他守住本土、延續商朝的祭祀,必須要有合適的人選來監督他。”武王說:“那我們明天早朝時商量吧。”薑子牙退朝後回到相府。

到了第二天早上,武王早早地舉行朝會,眾位大臣朝見完畢後。武王說:“朕想讓武庚世世代代守本土、延續商朝的祭祀,必須要有合適的人選來監督他。各位大臣有什麼建議?”

大臣們商議後認為:“非親王不能勝任。”於是決定讓管叔鮮和蔡叔度兩位親王充當監國來監督朝歌。武王同意了這個建議,命令兩位親王鎮守朝歌。

武王宣布明天要返回西岐。武王聖諭發出,朝歌軍民都商議挽留聖駕。

第二天,武王吩咐了兩位親王監國後,大駕隨即起行。隻見朝歌城裏的百姓,扶老攜幼,拜倒在道上,大聲說道:“陛下救我們於水深火熱之中,如今一旦歸國,又讓百姓沒有倚仗了。望陛下一視同仁,留居在朝歌,我們不勝感激慶幸!”

武王見百姓挽留,於是安慰百姓說:“已經命令兩位親王鎮守朝歌,他們兩個會像他自己一樣,一定會讓百姓們安居樂業,不至於流離失所。你們隻需要奉公守法,自然可以安居樂業。”

但是百姓們還是舍不得他離開,紛紛攔在路上哭著挽留他,震動天地。

武王見百姓們如此悲傷便安慰他們說:“現在朝歌已經有了像朕一樣的親王來鎮守,你們不必擔心流離失所了。你們應該遵守法律、安居樂業。不必因為朕在這裏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但是百姓們還是無法接受他的離開,放聲大哭起來。武王也感到十分悲傷和淒涼。

他對兩位弟弟管叔鮮和蔡叔度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你們不能虐待百姓,要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如果不理解朕的意思、虐待百姓的話,朕自有國法在、不會包庇任何人的。”兩位親王接受了命令。

武王當天起駕啟程往西岐。百姓們哭著送行了一程,然後百姓們返回了朝歌。

話說武王離開了朝歌,一路行來,經過了數日的路程,終於抵達了孟津。想起往日渡孟津的情景,白魚躍舟,兵馬刀槍紛紛嚷嚷,今日又是另一番光景,武王不禁感慨萬分。

武王同薑子牙一起渡過了黃河,經過澠池,走出了五關。薑子牙一路上思索著曾經跟隨自己出征的陣亡將官,心下感到十分悲痛。

一日,大軍行至金雞嶺,越過首陽山,忽然被兩位道者攔住了去路。他們要求薑子牙答話。左右將此情況報告給中軍,薑子牙急忙出轅門觀看,原來是伯夷和叔齊兩位賢人。

薑子牙忙躬身問道:“兩位賢侯找我有什麼指教?”伯夷說:“薑元帥今日回兵,紂王將何去何從?”

薑子牙回答說:“紂王無道,天下共棄之。我軍進了五關,隻見天下諸侯已大會於孟津。到了甲子日,紂王率禦林軍,妄想和我師決戰,軍民倒戈打開城門,紂王眼見大勢已去自焚於摘星樓上,天下大定。我主武王散鹿台之財,發巨橋之粟,修好比幹之墓,修複商容的府邸,諸侯無不悅服,尊武王為天子。今日的天下,不是紂王的天下了。”薑子牙說完後,隻見伯夷、叔齊仰麵涕泣,大呼道:“傷心啊!傷心!以暴易暴,你們意欲何為!”之後拂袖而回,進入首陽山,作了“采薇”的詩歌,七日不吃周粟,餓死在首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