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三月裏的長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錦。
誰能如我春來獨愁,到此美景隻知一味狂飲?
富貧與長壽,本來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酒杯之中自然死生無差別,何況世上萬事根本沒有是非定論。
醉後失去了天和地,一頭紮向了孤枕。
沉醉之中不知還有自己,這種快樂何處能尋?
注釋
三月”二句:一作“好鳥吟清風,落花散如錦”;一作“園鳥語成歌,庭花笑如錦”。鹹陽借指長安。“城”一作“時”。
徑須:直須。
窮通:困厄與顯達。
造化:自然界的創造者。亦指自然。
齊死生:生與死沒有差別。
兀然:昏然無知的樣子。孤枕:獨枕。借指獨宿、獨眠。
賞析
詩開頭寫詩人因憂愁不能樂遊,所以說“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詩人希望從酒中得到寬慰。接著詩人從人生觀的角度加以解釋,在精神上尋求慰藉,並得出“此樂最為甚”的結論。詩中說的基本是曠達樂觀的話,但“誰能春獨愁”一語,便流露出詩人內心的失意悲觀情緒。曠達樂觀的話,都隻是強自寬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強自寬慰的結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彌激。當一個人在痛苦至極的時候發出一聲狂笑,人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其內心的極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難以排遣的時候,發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時,讀者同樣可以從這個“樂”字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以曠達寫牢騷,以歡樂寫愁苦,是此詩藝術表現的主要特色,也是藝術上的成功之處。
月下獨酌其四
唐 ·李白
窮愁千萬端。 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 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 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 屢空饑顏回。
當代不樂飲。 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 乘月醉高台。
窮愁:窮困愁苦。《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論》:“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雲。”千萬端:一作“有千端”三百杯:一作“唯數杯”。
酒聖:謂豪飲的人。宋曾鞏《招澤甫竹亭閑話》詩:“詩豪已分材難強,酒聖還諳量未寬。”
臥首陽:一作“餓伯夷”。
首陽,山名。一稱雷首山,相傳為伯夷、叔齊采薇隱居處。
屢空:經常貧困。謂貧窮無財。《論語·先進》:“回也其庶乎!屢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幾聖道,雖數空匱而樂在其中。”顏回: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
樂飲:暢飲。《史記·高祖本紀》:“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驩,道舊故為笑樂。”
安用:有什麼作用。安,什麼。
蟹螯(áo):螃蟹變形的第一對腳。狀似鉗,用以取食或自衛。《晉書·畢卓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金液:喻美酒。唐白居易《遊寶稱寺》詩:“酒懶傾金液,茶新碾玉塵。”
糟丘:積糟成丘。極言釀酒之多,沉湎之甚。《屍子》卷下:“六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
蓬萊: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此處泛指仙境。
乘月:趁著月光。《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
參考翻譯:
無窮的憂愁有千頭萬緒,
我有美酒三百杯。
雖然愁多酒雖少美酒一傾愁不再回。
因此我才了解酒中聖賢,
即使酒少愁多,酒酣心自開朗。
辭粟隻能隱居首陽山,
沒有酒食顏回也受饑。
當代不樂於飲酒,
虛名有什麼用呢?
蟹螯就是仙藥金液,
糟丘就是仙山蓬萊。
姑且先飲一番美酒,
乘著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