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的木頭是從山上搬下來的,把原來山上的房子拆了,請親戚們幫忙運下來。造這棟房子花了四千多,加上買地三千多,是用賣牲畜和糧食積累下來的錢。一頭牛能賣一千多,豬五六百,羊一百多。”小夥子告訴他們,“山上太冷了,氣候沒有山下好。山上的學校也不如山下的,我的兩個弟弟在這裏上學,搬到山下比較方便,這裏靠近小學和中學。搬下來後還能打工掙錢,給那些不夠勞動力的人家翻翻田犁犁地。在山上根本不可能,給親戚幹活都是沒有酬勞的。等以後有了錢再慢慢考慮在山下買田,現在暫時不買,這裏的地太貴了。”
一個穿著舊棉襖的彝族人牽著一匹馬沿著土路走來,穿過路邊的樹籬笆,回到自己的家。那是一棟較新的小木屋,孤零零地立在平坦的田地中。“我才搬下山住了一個多月,今天從山上家裏駝了些洋芋下來。”他邊喂馬邊和驀然聊。從現在的家走到原來山上的家,要三四個小時。
“在山下買不起田,還是回山上種些洋芋、蕎麥的。平時在山下可以給那些子女出去工作的人家翻地,每天能掙十塊錢。”瘦瘦的他很勤勞,說起為什麼搬下山,“因為我的孩子剛上學前班,就在這裏的小學,搬下來比較近。”
他和學校門口正在蓋房子的年輕人是同村的,山上還有三十多戶村民沒有搬下來。一會兒,他的母親也回到山下的新家。
近幾年隨著彝族搬下山成為一種趨勢,山下的人也看好這裏的地皮,地價逐漸攀升,從最初三千一畝漲到現在的九千一畝。這戶剛搬下山一個多月的人家就正趕上地價最高峰。不知是因為地勢好還是什麼,相隔不遠、差不多的兩塊地,一塊隻要三千多一畝,一塊卻高達九千。
“那為什麼不早兩年搬下來呢?”驀然問。
“那時沒錢啊……把十幾頭馬、牛賣了才積了些錢買地。”他說,關於補貼,他搖頭說沒有。
家也在山上的楊校長告訴驀然:“山上的彝族就靠賣些牲畜、糧食、藥材換點錢,也有的出去打工。他們真的很艱難,從高山上把洋芋、梨柴駝下來,才賣三毛一斤。山上的人也和山下的一樣,有勤勞的有懶惰的。勤勞能幹的掙的錢就多,懶的連吃都吃不飽,一年種的糧食隻夠吃兩三個月。所以能夠搬下山的大多是一個村裏最勤勞富裕的,其他懶惰沒本事的人哪有條件搬下山?”
搬下山的彝族,日子要比在山上好過,但生活依然艱難、清苦。一個中年男子在03年在山下砌好房子的地基,妻子就因腦瘤去世了。家裏少了個勞動力,他帶著兩個幾歲大的孩子,又當爹又當媽。因給妻子到處看病欠下一萬多的債,僅靠他和一頭耕牛每天三十塊的工錢一點點償還。雖然搬遷時當地給了三千塊補助,但他的負擔仍很沉重。漫長的歲月流過,如今還有五千多的債等著他。
臨走時,學校門前的那戶人家熱鬧了許多,幾個人抬著一塊長木板,兩個彝族婦女搬來了一堆被子之類的東西。走到村口,一個人正趕著兩匹馬從山上到鄉上的集市賣,雖然一趟就隻能賣十來塊。
從高山到壩子,對彝族來說是個不小的轉變。而出現這種轉變主要根源於思想的轉變——為了孩子上學。彝族人逐漸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所以有條件的人家不惜花巨資,從山上搬到離學校近的地方。因而出現新遷村包圍學校的現象。生活在高山上不僅土壤貧瘠,缺水沒電,交通不便,教育也很落後,隻有搬遷到低海拔地區,才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但要把所有的彝族、普米族一起搬下山是不現實的,壩子也容不下那麼多人。
“那怎麼才能讓少數民族過上好日子呢?”夜闌看著這些掙紮在溫飽線上的人們,難以想象世界上還有如此貧窮的地方。
“那就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逐漸將山上的少數民族往低處遷,並解決他們下山後的住房、耕地、就學等生活問題。而不願下山的人,通過建設一些公共設施,讓山上的人有電用,有水喝,有學上,改變落後的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修路通車使其與外界的接觸增多。”驀然白天采訪,晚上整理些記錄,越深入感慨越多。楊總編每天也會聯係他,聽說他的策劃後,立馬決定將少數民族紀實文學列為出版書目之一。驀然很欣慰,但壓力也增大了,還有很多工作等著他去做,很多不為人知的事實等著他去挖掘。
“不如,我們再去中學看看。”夜闌提醒驀然道,學校學生的生活也是很值得關注的。
“對,走,咱們去找楊校長看看學校去!”
壩子的中學算是條件比較好的學校了,由三棟兩層的木屋組成,梯形的瓦頂層層疊疊。一走進學校,驀然和夜闌便聽到朗朗讀書聲。透過玻璃大多缺失的木窗格,看見孩子們正在認真地讀書,記筆記。每人桌上都堆著很高的一遝書,超出了坐著的孩子們的頭。桌椅上了年紀,到處都是缺角和油漆剝落後露出的木紋。
下課了,驀然和夜闌走進教室,和孩子們攀談起來。
“我是高二的馬春雲,彝族的,家裏在山上,家裏有好幾個兄弟姐妹,所以沒有錢上學。幸虧上海的好心姐姐資助了我,從我從初一開始一直到將來上大學。要不我就念不了書了,我特別愛讀書,準備考昆明的大學。”春雲有些靦腆,曬得黑裏透紅的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這個班裏,像她這樣受資助的同學有十來個。
“好好努力哦!高二辛苦不辛苦?”夜闌問她。
“辛苦,每天好多作業和卷子。姐姐,我能和你做筆友嗎?我們可以寫信。”春雲很喜歡夜闌,鼓起勇氣說道。
“好啊!我還沒有筆友呢,太好了,我好多年沒寫信了。”夜闌興奮地拿著筆在春雲的本子上寫下自己的地址和姓名。
上課鈴打響了,教室裏立馬安靜下來。
“同學們,今天,從城裏來的兩位朋友來我們學校參觀,我們讓他們給我們講講怎樣學習怎麼樣?”班主任在講台上,話音剛落,台下就響起熱烈的掌聲。
驀然和夜闌見沒法推脫,便上台分享起學習經驗。
“大家好,我叫蘇驀然。其實我在高二時出現了文理偏科的情況。我的語文特別好,數理化就不盡人意了。我沒有選擇文科,所以在理科班我的壓力很大。可是無論我怎麼努力,我的理科總是提不起來。這時,我十分感謝夜闌對我的幫助。”夜闌忽然聽到驀然提起了自己,驚訝地轉頭看向他,原來他一直記得自己對他的鼓勵。
“就是這位姐姐,你們很喜歡她吧!她很善良,見我每天下課後都在籃球場上獨自打球,便來開導我。告訴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不應該因為自己的短處而氣餒,甚至放棄。我竭盡全力,高考總分雖然不夠高,但是語文作文得了滿分,被南大破格錄取。奇跡總會降臨在努力的人身上。盡情地發揮你的才智,在你喜歡的領域翱翔吧!終有一天,你會發現,熱愛和堅持會鑄就你們未來的夢想!”
同學們聽得很認真,驀然說完後,他們愣了幾秒鍾,然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同學們議論紛紛。
“我也是文理偏科!”
“我也是,隻是我的語文不好,數理化好。”
“我也是!”
夜闌走上講台,對全體師生鞠了躬,落落大方地說起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每個人都是奇跡。你們正在創造自己的奇跡。搞懂了一個數學難題,掌握了一個英文語法,都使你們在通往奇跡的路上往前邁了一步。曾經在高一,我的成績也不是特別優秀,我也貪玩、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