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幣製造者前赴後繼
●鋌而走險者不息而生生
據史書記載,世界上第一個偽鈔製作者是古羅馬時的皇帝尼祿。他當政時期,在鑄造新發行的銀幣時,在銀幣的外麵包上一層薄薄的銀子,裏麵則是鉛或其它金屬。尼祿通過此種手段,大發橫財。
在我國,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發掘,偽鈔的製造略晚於尼祿時期。從長沙馬王堆古墓挖掘出的帛上,發現有用文字記載著當時偽造貨幣的一些情況。那時,我國還未有造紙術的誕生,更不會有紙幣的出現。當時的通貨全是金屬貨幣。由於科技的落後,製造術還比較粗糙,比較容易被偽造。於是就有人做此營生,大發不義之財,導致當時的假幣泛濫,市場上魚目混珠。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一份記載了偽造貨幣的史料。
到了宋朝後,我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它由此而帶來了金融業的革命和經濟的大流通。紙幣具有製造成本低、便於攜帶等特點。它一出現,馬上就受到百姓的喜愛。沒有多久,宋朝朝廷就把這一由民間發明並最早在民間流通使用的貨幣收為官有,張榜天下,下令紙幣將作為官幣由朝廷製造發行,嚴禁民間私造紙幣。盡管宋朝廷法典明令禁止私鑄官幣,但是天下為錢財鋌而走險者不乏其人。可以說,當宋朝第一張紙幣“交子”誕生之日,就開始衍生出第一張偽鈔。宋朝以後的曆朝曆代都在法典中專門注有“私鑄官幣者處斬”的條文,但金錢的神奇魔力卻使一代代假幣製造者們前赴後繼,生生不息。
●元朝偽鈔犯罪最猖獗
元朝繼兩宋發行“交子”、“會子”和金朝的“交鈔”之後,在全國統一了貨幣體製並發展了這一紙幣體製。元朝首次使用法律手段強製發行了不兌換紙幣。從此,紙幣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首次在我國被確立下來。因此,元朝成為了我國古代唯一隻使用紙幣而基本上不允許流通金屬貨幣的朝代。元朝開朝之初,中統元年,朝廷開始印製發行“中統元寶交鈔”和“中統元寶寶鈔”;到至元三十四年又發行了“至元通行寶鈔”。規定“至元通行寶鈔”的一貫可當“中統元寶交鈔”的五貫,並且與“中統元寶寶鈔”同時流通使用。到“至元通行寶鈔”發行之後,政府的賞賜、軍餉等仍以“中統元寶寶鈔”為計算標準,但由幹“中統元寶寶鈔”發行量逐年減少,致使“至元通行寶鈔”成了元朝末年流通的主要貨幣。元朝在貨幣的印刷和發行上都有一整套的製度。元代在全國各地均設置有交鈔庫和平準庫等機構,掌管紙幣的發行及兌換事宜。並且規定在哪一路府發行、換易的“至元通行寶鈔”或“中統元寶寶鈔”,便在該鈔的左上角斜捺一方標明該地點的長方形印記:即“合同印”。相當現在的防偽標記。由此可見元朝政府對反偽和防偽的重視。
據史書記載:元朝是我國曆史上偽鈔犯罪最猖獗的朝代。
1317年,曹州縣庫吏伍義,勾結偽鈔犯,利用職務之便;將假鈔倒換出大批庫存新鈔。他本人僅收好處費就達2250貫。由此可見當時的犯罪數目之大。
當時的偽鈔犯罪尤以江西的鉛山縣最為猖獗。犯罪分子所偽造的“至元通行寶鈔”流往全國各地。北至嶺北、遼陽,南到雲南、湖廣,到處都有他們製造的偽鈔的蹤跡。鉛山的造偽曆史較長,由於組織嚴密,使這一犯罪團夥曆經十餘年而未被敗露,以至犯罪氣焰日盛,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黑社會組織—一“青蚨盟會”。這一犯罪組織成員達數百人,以偽造貨幣為主,偷雞摸狗,欺男霸女,無惡不做。其魔爪遮蓋了鉛山縣和周邊地區。因其與地方官吏相勾結,氣焰極其囂張。鉛山縣的行政和獄訟都控製在這一黑社會組織手中。受假鈔侵害的百姓到縣衙告狀,狀子最後都落到了“青蚨盟會”的手中。告狀百姓最後得到的結果:不是家破人亡,就是妻離子散。朝廷對此曾多次派出欽差大臣到鉛山縣組織查緝,可都遭到“青蛛盟會”的恫嚇和威脅,加之當地官吏的袒護,每一次的查緝工作都是不了了之,致使這一犯罪組織橫行了十餘年。後來朝廷派來重臣林興祖擔任鉛山州知府,力主摧毀這一犯罪團夥。林興祖到任後,沒有辜負朝廷重托,為民除此一害。元朝廷為表彰林興祖的忠誠,在朝廷編纂的《元史》中專門有一章節介紹林興祖反偽鈔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