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的番外1、《明末大亂鬥》副本大魔國篇之【大聖出嫁】(3 / 3)

不過,雖然他的傳教事業頗為不順,個人的財運卻是頗為不錯。八年前,一度擴張到山東的河北“大乘國”為了吞並同出聞香教一脈的“大聖國”,派遣刺客潛入海州,不僅企圖刺殺女皇,還對其他幾位大聖也動了手。結果前任混天大聖因為心腹手下背叛,導致自家棱堡被攻破,全家老小盡數被害,無一幸免。而原本隻是旁係庶子的烏鴉道人,卻在事後一步登天,繼承了混天大聖的名號和剩餘家產。大喜過望的烏鴉道人立刻先是感謝上帝,隨即更是揮金如土,拿出繼承的絕大部分遺產,在海州蓋了一座豪華大教堂。

然而,氣派的海州大教堂雖然造起來了,烏鴉道人的傳教事業卻依舊毫無起色,弄得他整日愁眉不展。

對於這樣一位神神叨叨的狂信徒,其餘諸位大聖顯然跟他沒啥共同語言,隻是勉強附和了幾句,就又轉到了別的話題,比如在大聖國撤銷之後,他們這幾家人究竟何去何從,是繼續留在海州安家立業,還是搬到嶺南、台灣之類更加遠離戰火的太平地界……正當眾人各抒己見、說得興起之際,貓疲卻突然注意到了某個不對勁的地方,“……誒?怎麼好像少了個人啊?咱們那位覆海大聖浪翻天呢?”

“……你說浪翻天?他正在碼頭上伺候澳洲來的首長呢!”平天大聖黃海諾撇撇嘴答道。

與此同時,海州新港的碼頭上,特地趕來觀禮的華盟第三任國家主席,出身北美的齊建軍老先生,正笑容可掬跟即將迎娶“齊天大聖”徐馨兒女皇的新郎官劉道駭連聲道賀,讓這位華盟首都植物園的園長一時間受寵若驚——雖然作為華盟首都中華城的植物園長,劉道駭先生不大不小也是個體製內的官兒,但跟國家主席這樣的大人物相比,就真是天壤之別,能夠被接見一次,就足夠劉道駭園長興奮上半個月了。

在打發走了前來迎接的新郎官之後,齊建軍主席轉過身來,就看到一隊隊穿著淺藍色夏季作戰服的華盟海軍陸戰隊士兵,正在踩著跳板陸續走下運輸船,然後在碼頭邊的空場上一批批地集合整隊,各種哨子聲、口令聲、汽笛聲連綿不絕。而同樣前來觀禮兼巡視的國防部長黃石元帥,則乘坐一輛吉普車緩緩駛來。

“……黃元帥,海州這邊的情況看起來如何?”看著黃石跳下吉普車,齊建軍主席笑著問道。

“……海州這邊的海灣水文條件還可以,比後世的連雲港都要好一些。但是港口設施遠遠不足,陸上道路狀況也很惡劣,至少需要四個月的趕工擴建,才能支撐十萬以上正規化軍隊長期作戰的補給需求。”

已經兩鬢斑白的華盟國防部長黃石元帥,抬手向齊建軍主席行了個軍禮,淡淡地答道,“……當然,以我軍的工程能力和運輸能力,想要克服上述麻煩根本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政府真的下定決心了嗎?這一回可不是什麼短促快捷的外科手術式打擊,而是切切實實的征服和治理,甚至是泥潭般的治安戰!”

——在過去的這些年裏,華盟鑒於己方地廣人稀,物質力量雖強,人力資源卻捉襟見肘的實際狀況,在中國戰場上采取的總體方略,一直是“中國大陸海岸線封閉作戰”。簡而言之,就是以海上入侵的方式,從中國傳統版圖最南端的紅河口和北部灣,一直到最北方的遼東半島和海參崴,以直接統治和間接控製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一道囊括了整個中國沿海地區的隔離帶,把中國內地的對外貿易和交流渠道統統掌握在穿越者手中,防止其它的西方海外勢力介入中國戰局,造成什麼計劃外的變數。

雖然由於各種原因,還有天津衛和鬆江府(上海)的兩小段海岸線,未能被華盟掌握,但在控製了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長山列島之後,任何未經批準的西洋船隻都無法進入渤海,而天津港也就失去了作用。而鬆江府北麵的崇明島也駐紮了華盟艦隊,使得這個被清廷控製的出海口,同樣陷入了囚籠之中。

除此之外,華盟陸軍卻滿足於占領沿海,避免向人口稠密的中國內陸地區過度深入,以節省兵力,減輕治安壓力,同時挑動內陸軍閥諸侯彼此廝殺,這樣就可以通過戰爭的破壞和頻繁的天災,從華夏故國的土地上“擠出”大量流民,以供盤踞沿海的穿越者招募吸納,用於對全世界諸多荒涼地區的墾荒和開拓。

總的來說,這是一種相當冷酷而理智的戰略,讓立足海外的華盟前後獲得了兩千多萬的中國移民,又經過這些年的繁衍生育,以及其它民族移民和歸化民的補充,使得華盟的總人口達到了四千萬之巨,徹底擺脫了過去空有版圖卻缺少人口的窘境。但在這一切“戰爭財”的背後,卻是中國本土社會的毀滅性浩劫。

每一個走出國門,奔向廣闊天地的中國移民背後,都有至少兩三個人倒斃於饑餓和刀兵之下。

——就像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三角洲的迅速形成和擴大,必然意味著上遊的嚴重水土流失一樣。

很顯然,鑒於人類的成長更替周期是如此的漫長,這一吸血過程絕對是無法長期持續的。

而現在,之前那套隻吸人力、不求土地的戰略,似乎就已經到了徹底叫停和更新戰略的時候……

“……元帥,你應該明白的,隻要我們還把自己當成是中國人,胸中還跳著一顆中國心,那麼除非實際情況真的不允許,否則光複中國大陸,征服華夏故鄉這一仗,就肯定是要打的!尤其是現在的我們,已經有了這樣做的資本!二十年前,我們隻有三百萬人口,大明卻有兩億人,光靠技術優勢並不足以讓我們以小博大,即使占領了廣大的中國內地,也沒有足夠的基層幹部來進行社會改革。而現在,我們有了四千萬人口,明朝故地的人口卻下降到了五六千萬。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裏,華盟也教育出了一支擁有新式知識,足夠承擔地方治理和改革的基層公務員隊伍!即使還有其它戰線的牽製,我們也能放手一搏了!

此外,根據情報部門的評估,在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混戰和災荒之後,隨著中國大陸人口的急劇減少,以及全國土地的大麵積荒廢,中國本土社會蘊藏的戰爭誘因和破壞能量,都已經快要耗盡了。自從李自成的大順朝崩潰以來,中國各地的戰爭頻率和烈度都在大幅度下降,我們能夠招募到的流民卻越來越少。”

齊建軍主席如此說道,“……也就是說,中華大地已經不再是人煙稠密,而是地廣人稀了。即使各路諸侯還想再打下去,也已經是筋疲力盡,無兵無餉。既然如此,我們也就能夠下定決心進場參戰了。

中國本土的亂世持續了那麼多年,中原的諸侯和軍閥們曆經多年的混戰、災荒和瘟疫,軍力財力都被削弱到了極限,民心也不怎麼支持他們。我們卻開拓了美洲、澳洲和非洲的萬裏沃土,實力遠非昔日可比。就連曾經把持著輿論和民心,一門心思跟我們作對的封建文人士大夫,在經曆了這麼多年的戰亂之後,也被殺得差不多了,沒法再惡心人。這麼好的局麵若是還不敢打的話,那麼要拖到何時才能光複中華?”

“……唉,隻要華盟中央能夠達成共識,並且堅持到底就好,其餘的技術問題都不是什麼麻煩。”

聽了齊建軍主席的闡述,黃石元帥歎了口氣回應道,“……說實話,我也是每天都在盼望著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裏,親手讓破碎的華夏河山重歸一統啊!否則總有種成了曆史罪人的感覺……”

正在這時,碼頭外圍一陣喧鬧,原來是一群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的土著壯丁,在棍棒皮鞭監督之下,被當地大聖國“民兵”用繩子拖著一串串,強行驅趕到碼頭上。然後被軍醫好像牲口一樣掰開嘴巴查看牙齒,然後捏腿上和手臂的肌肉,並用竹竿拍打他們的腿彎和腋下,強迫做出一些跳躍和翻滾的動作。完成這些基本檢查之後,這些壯丁們才被分門別類地驅趕到幾個不同的營區,安排他們剃頭洗澡和吃飯休息……

而在這幫邋遢流民的後麵,海州本地的地頭蛇,“覆海大聖”褚日船,正搓著手滿臉諂笑地湊到黃石元帥和齊建軍主席,“……兩位首長,你們要求征集的壯丁苦力,我都已經湊齊了,看著應該還行吧?”

——這位覆海大聖褚日船,綽號浪翻天。曾經是華盟香港海軍學校的優秀畢業生,最高晉升到少校巡邏艦長。之所以會有這麼個霸氣的綽號,倒不是因為他有多麼的擅長航海和海戰,而是因為他在當上艦長之後,居然喪心病狂地在軍艦上藏了兩個印度女奴,以便於出海巡邏之後也能隨時享樂,結果被紀檢部門查出來抓了典型而遭到革職,他船上的水手同樣因為知情不報而背了處分,連帶著他的直屬上司也吃了掛落,此外還引發了華盟海軍的一場紀律嚴查行動,前後導致兩百多名軍官落馬或降職……因為這個好色混賬的一次作死,導致海軍上下幾百號人倒了大黴,褚日船的“浪翻天”大名頓時不脛而走、聞名遐邇。

接下來,被海軍開革出門之後,褚日船隻得灰溜溜回到海州,繼承了老爹的“覆海大聖”頭銜,還有在海州的莊園和產業。但盡管受此挫折,褚日船對功名仕途的向往依然不減,總是琢磨著想要在華盟政府裏謀個官職。可惜這貨的“浪翻天”事跡實在過於臭名昭著,這麼多年來愣是沒有哪個衙門敢錄用他。

就在“覆海大聖”褚日船四處鑽營,圖謀起複卻無門可入的時候,卻突然聽說華盟準備趁著“齊天大聖”徐馨兒女皇出嫁的機會,正式撤銷“大聖國”改土歸流,連國防部長和國家主席都來觀禮視察了……於是這位“覆海大聖”褚日船頓時就仿佛打了雞血一般興奮起來,主動湊上來想要效力,為各位中央來人鞍前馬後地效勞。從征集壯丁、勘察地形、征用土地,不管什麼事情都主動往前湊,異常積極。而另一方麵,齊建軍主席為了在接下來的大陸攻略中招攬地方實力派,也準備豎立一個“千金市馬骨”的典型標杆。

就這樣,齊建軍主席一邊保持著和藹微笑的表情,聽著這位“覆海大聖”褚日船絮絮叨叨地表功勞,一邊挑起眉毛對黃石元帥使了個眼色。而黃石雖然不太喜歡這個管不住下半身的家夥,但也隻得服從政治要求,歎了口氣踱步上去,語氣略帶冷硬地說道,“……褚日船同誌,非常感謝你對我軍的幫助,國家永遠都會記得你的貢獻。然後,出於對未來中國大陸戰事的需要考慮,國防部打算在海州成立一個隨軍勞工公司,不知你可有興趣出任第一任總經理之職?嗯,如果你現在就任的話,我可以立刻給你授予臨時上尉軍銜,日後看表現好的話,還有轉入正規工程兵部隊,獲得正式軍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