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人物-薑維(2 / 3)

這裏說明薑維很聰明,為什麼?兩個字,簡單。自從諸葛亮北伐之後,魏國強化雍州的岐山、渭水、長安一線的防禦,又有司馬懿在世,薑維自知不是對手,於是采取西進。西進哪裏?蜀國原來是沒有武都、陰平郡的,這是薑維開擴出來的,薑維率軍將戰線向西移動,牽製曹魏大軍,同時還能收攏羌軍,占得地盤,鞏固自己的實力,確保己方的補給線。一石三鳥。但是費禕的製裁很有用,如果派大軍出征,不僅耗費國力,而且收益甚微,無異於是殺雞用牛刀,還有可能遭遇惡劣天氣而使士卒死亡。如果隻派輕兵而行,殺雞用雞刀,形容好像有些不恰當,但是這樣更直觀。

“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明年,加督中外軍事。複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複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魏征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穀,星散流離,死者甚眾。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謝過引負,求自貶削。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二十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於淮南,分關中兵東下。維欲乘虛向秦川,複率數萬人出駱穀,徑至沈嶺。時長城積穀甚多而守兵乃少,聞維方到眾皆惶懼。魏大將軍司馬望拒之,鄧艾亦自隴右,皆軍於長城。維前住芒水,皆倚山為營。望、艾傍渭堅圍,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景耀元年,維聞誕破敗,乃還成都。複拜大將軍。”

這裏是《三國誌-薑維傳》中的薑維事跡,共五次大規模北伐。不難看出,第二、三次薑維大勝,第一、五次打成平局,第四次戰敗,還不是因為薑維,而是鎮西將軍胡濟軍隊未到,使薑維兵敗。這幾次交手來看,薑維實力應於鄧艾不相上下,鄧艾十幾歲便效忠曹魏,在淮南實行屯田,曹操對其大加讚賞,司馬懿也十分重用鄧艾,鄧艾之才被曹操誇耀且與薑維相平,或是高於薑維一些,都說明薑維軍事才能不差。也反駁了陳壽的評價。

薑維性格分析。

薑維這個人很有特點。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禦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人。及興勢之役,王平扞拒曹爽,皆承此製。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穀,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臣重關鎮守以扞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穀,千裏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並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

這裏先要講劉備,有人要問講劉備做什麼?劉備什麼也不會,而且是偽君子,不喜歡!但是正史中的劉備很有才幹,首先是精通韜晦保身之術,又擅長收攏人心,擅於用人,尤擅於統兵。這個韜晦不用說,就是在曹操那裏的所作所為,在荊州劉表帳下時的所作所為,均是韜光養晦之策;收攏人心更不用說,他手下一個比一個忠誠,至於“劉備摔孩子”一說,不管真假,反正是真的最好,就是這樣子擅於收買人心。統兵可要提一提,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進攻西川、漢中攻防都沒有諸葛亮什麼事,都是劉備的功勞,給諸葛亮是老羅說的,不算數。劉備的夷陵之戰的敗,也眾說紛紜,不過思路也有清晰的一部分,就是劉備隻率領五萬人去了荊州,東吳多少兵?東吳近三百萬人口,大軍二十五、六萬,陸遜隻率領一、兩萬人去了夷陵,再加上孫桓手中尚有一萬人,江陵等地守軍,還有孫權也秘密率軍數萬抵達柴桑的武昌,這些軍隊怎麼也在劉備軍隊數之上。劉備或許是氣頭上,失去了理智,又或者像曹操在赤壁一樣太過高傲,因此犯下大錯。這反麵也突出了陸遜的才能,要不直接硬拚也可以的,這裏一概而過。